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的祭敖包、祭天、祭火、祭苏勒德、祭祀祖先等宗教祭祀活动中,有许多针对女性的禁忌.其原因既有保护女性免受亡灵的侵扰,避免女性受到祭祀场面惊吓,也有防止女性泄露家族秘密的可能.至于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在祭祀中出现的女性禁忌,也不排除有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意识在内.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的祭敖包仪式渊远流长,关于其由来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最初敖包和爱情是不沾边的,蒙古人到敖包相会主要是为了祭祀。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敖包的种类逐步增多,其功能也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3.
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随后也出现了许多关于敖包的禁忌.本文主要从蒙古族敖包禁忌中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方面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自东向西逐步沦陷。应时局所需,南京国民政府对蒙古民族的英雄祖先成吉思汗初步建构其身份象征。全面抗战爆发后,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成为国共两党一致的期许与希冀,建构较为成熟的成吉思汗身份象征是凝聚蒙古民族共御日本的助推器与催化剂。1939年,为保护承载着蒙古民族至高精神寄托的成吉思汗陵寝免遭日本攫夺破坏,国共两党与蒙汉各族民众通力合作完成西迁,并在此后继续以各种形式举行成吉思汗祭祀典礼与仪式操演,完备成吉思汗"中华民族英雄"身份象征的政治展演。国共两党通过仪式政治的演绎、宏大场景的塑造与纪念话语的造势,一面阐释、宣传民族主义,帮助蒙古族人民初步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保持蒙古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演进;另一面展开政治竞争,在宣示权威的同时争夺蒙古族人民的理解与支持,有效整合蒙古民族,形塑政权正统性。  相似文献   

5.
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生存之根。在草原上,蒙古人民所从事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与五畜,自然草原及气候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从某种角度看那达慕(乃日nai ri)就有这样的特殊作用。这个特殊作用的表现主要通过那达慕的内容(敖包祭祀和那达慕的表演)体现,祭祀和那达慕表演的目的就是那达慕文化的体现,即蒙古族爱护草原、珍惜生命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6.
"椎牛"仪式是湘西苗族三大传统祭祀仪式之一.它产生于原始的采集狞猎时代,受到"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其原始的功能主要有三:祭祀大地、祭祀远古祖先、酬神还愿.  相似文献   

7.
布傣族群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字,他们信仰的本族群神话人物(主要指人类的祖先神)与壮族的布洛陀有很大的不同,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完全不一样。研究壮族布洛陀信仰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的差异性,即可大致了解越南岱、侬族以及壮族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与壮族布洛陀信仰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8.
褚晶 《语文知识》2006,(7):18-18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啊,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啊,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呦……” 《敖包相会》这首歌在我国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相信有许多人听到这首歌,会把“敖包”当作蒙古包,并且会联想到这样的场面:在广阔的草原上,美丽的月光下,小伙子站在蒙古包旁耐心地等待着心爱的姑娘到来。其实,“敖包”在蒙古语里是“堆子”的意思,也叫“鄂博”。它用石、土、草等堆成,是蒙古人用作路标和界标的,和山差不多,但没有山那么高。旧时蒙古人曾杷敖包当作山神、路神的住地来祭祀。  相似文献   

9.
察哈尔地区巴尔虎蒙古族的祭天仪式,是萨满教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先民以此方式来祈祷长生天对本氏族民众的护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祭祀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程序上趋向于简捷。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目前仍流行于巴尔虎蒙古族民间祭天仪式的由来、传承及祭祀程序等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宗教意义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华章》2011,(11)
蒙古族的那达慕活动以"男儿三艺"--摔跤、射箭、骑马为主要内容,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狩猎时代.最初,"男儿三艺"作为草原民族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教战"功能显著;其后,又以娱神媚神的功能,参与到敖包祭祀等宗教活动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愈加迫切,"男儿三艺"逐渐表演化,其娱乐性不断增强.今之那达慕,已发展成为蒙古族传统的民俗节日.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纪念仪式具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纪念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由纪念仪式时空、符号和操演构成.俄罗斯纪念仪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具体表现为通过特定时空唤醒历史记忆,激发爱国热情;借助象征符号唤起情感共鸣,强化爱国情感;经由实际操演塑造身体惯习,培养爱国信仰.以俄罗斯的胜利日为例,深入分析和探究俄罗斯纪念仪式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漫画》2020,(1):28-31
《中国的玉石知识》在古代,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祭祀,祭祀祖先,祭祀神灵。因此,玉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商代,甚至因为需要获得玉料而发动战争。没有玉器,就无法举行祭祀仪式。不举行祭祀仪式,古代统治者就无法巩固自身统治。  相似文献   

13.
毛古斯舞蹈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古老舞蹈,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有舞蹈和戏剧特征,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毛古斯舞蹈的起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其艺术特点和发展变迁,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毛古斯提出了多种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蒙古文"圣成吉思汗祭祀经"在1958年于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旗被发现,但对"圣成吉思汗祭祀经"的研究尚不多见,并一般被认为是17世纪的抄本。其实,从内容特点上看,"圣成吉思汗祭祀经"应成书于1521年之前,它使人得知古代成吉思汗祭祀的实施状况。"圣成吉思汗祭祀经"的存在也证明,在左翼蒙古察哈尔曾经举行成吉思汗祭祀。另外,从"大恩赐"的范围涉及喀尔喀、鄂尔多斯以及其他蒙古部落的情况来看,可以认为,成吉思汗祭祀仪式曾经是蒙古统一的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15.
敖包祭祀是蒙古族的原始信仰之一,也是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蒙古族的这种传统文化保留至今,自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追溯了敖包祭祀的集中起源学说,并提出一种新的起源推测,并归纳总结了敖包祭祀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蒙古人自古敬畏天地、山川、树木,崇拜大自然,故有祭树的习俗.在蒙古文化中,祭树活动与祭敖包、祭火一样,都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方法.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不断传承发展,直至今天.对祭树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蒙古人的民风民俗,研究其对蒙古民文化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明清时期传统的徽州社会,徽州各宗族对祭祀祖先非常重视,大大小小的宗族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祖先。在宗族祭祀前后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如筹备宗族祭祀资金,在祭祀期间如何使用祭祀资金及祭祀结束后对祭祀资金的管理等。徽州宗族通过祭祀来团结族人,巩固封建社会秩序,以达到和宗睦族,提高同宗同族向心力与认同感,这一活动对当地人们生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探析祭祀资金的来源管理及运用等,我们可以另一个视角来观察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及其社会。  相似文献   

18.
新疆和静县盛行着岁时祈福、祭祀敖包等民间信仰习俗,唱给喇嘛的长调民歌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民间礼俗活动是长调民歌传承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和静县土尔扈特蒙古族长调的流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虽然受藏文化涵化影响至深,但他们仍然保留有强烈的蒙古族认同心理,同时受人口规模影响,通婚仍以本民族内部为主。因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河南县蒙古族的婚俗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既不同于卫拉特蒙古也不同于青海的藏族。  相似文献   

20.
"花山节"对于苗族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芦笙舞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数学者认为苗族"花山节"的起源与祭祀文化有关,通常认为是为了祭祀祖先或纪念某位贡献卓著的英雄人物,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聚会方便男女求爱而演变成。"花山节"祭祀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孙平安,风调雨顺,生产顺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