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7):15-16
学生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科学的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为例,浅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学生的前概念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洋 《科学课》2013,(6):14-15
从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科学事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科学事实是学生进行同化过程的填充性信息,也是学生顺应过程中转变前概念的有力证据。因此,强调科学概念的教学.必须关注科学事实的积累、获取和丰富,从而有效地为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观念即错误概念,为测查学生的错误概念并促进概念转变,可引入驳斥型文本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材料.以"锂电池"主题为例,介绍驳斥型文本的设计框架和思路,并以表征学习时间和概念转变图的形式研究学生学习驳斥型文本的概念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教学应以建构知识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消化"探究课例的分析,提出科学探究活动促进概念建构策略,让学生亲历探究与概念生成的过程,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言语、图解等明确的表达与概括。  相似文献   

5.
科学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发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科概念繁多、分布散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许多前概念[1](misconcept),也称前科学概念。这些概念可能会阻碍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但是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如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加速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促进科学概念的正确识记与提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并使概念"生命化"等。在此,将以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隔离与物种形成"部分的新授课为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国内目前对特定概念的学习过程和具体概念教学实施效果少有关注。以"简单电路"教学为例通过前后测、访谈和教学过程分析,对比两个平行班的概念教学效果,寻找差异的课堂成因,并藉此反思我国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从学生前概念内在逻辑出发构建问题情境、重视学习共同体的长期培养以及概念教学须深入自然现象机制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60):1-2
科学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重点在于执教者对学生相关前概念的理解上不到位,转化上不妥当。让"前概念"这座无形的思维冰山遮住了看清科学真相的双眸,挡住了通往科学真理的康庄大道。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系统性地提出了"挖掘""爆破""重组""完善"等四大策略,并详细阐明了从"挖掘前概念"到"达成科学概念"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学生的"迷思概念"。本文旨在探讨迷思概念的意义,以及迷思概念的发生机制,进而寻找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的途径,探讨科学活动与概念构建的关系,为科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前概念既是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又是概念学习的基础,因此,分析学生概念学习的障碍,引导学生经历"外化"—"消除"—"建构"—"体悟"的学习过程,不失为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本文试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为例,就科学学科概念教学提出以下策略。一、以"头脑风暴"为起点,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外化前概念  相似文献   

11.
建构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像科学家那样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而完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在论述科学概念建构课的基本模型和操作说明基础上,以"空气的热胀冷缩"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细节,强调了借助科学探究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讲授练习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教师要注重物理概念的构建。文章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三种层层递进的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认识理解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注科学的研究过程。科学教师也从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渐转向了对利用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研究上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和记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物理观念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任何物理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物理思维.以高中物理"向心力"的教学为例,提出通过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经历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设置开放性的实践作业等,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发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所谓概念转变,是指学生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有关概念转变学习理论大都来自建构主义思想。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转变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探索,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尤为重要。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了目前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考点知识忽视重要概念,学生归纳与分析等能力的培养欠缺;重识记忽视理解过程,忽视学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点"忽视概念体系,学生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欠缺;重结论忽视探究过程,忽视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关注重要概念、注重概念理解、重视概念形成过程与概念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前概念是指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前已有的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概念的转化过程是从科学前概念走向科学概念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学生概念转化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从学生概念转化的三个关键阶段提出了教师有效介入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兰本达教授把科学学习比喻为过河,科学教学就是教师设置好踏脚石,引领孩子们从河的此岸到达彼岸。这里所说的此岸即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初始想法),彼岸即学生要建构的新概念,踏脚石则是教师设置的承载概念发展内涵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概念转变的过程和不断修正并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上课方武,教师应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生物学概念转变,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科学概念体系,从而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运用"5E教学模式"对人教版"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进行探究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说出自己的前科学概念,再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理解到自己"前科学概念"的不合理之处,建立科学概念并利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