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当前高校规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为有效缓解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方面的问题,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加强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在就业人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就促进护理本科生就业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通过对新形势下护理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成因加以分析,并从四个方面对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出现了“就业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大学生“就业难”,有专业结构上的问题,也有用人制度上的问题,更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寻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对护士需求的上升,尤其是我国逐渐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事老年护理、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需求量也将增大,这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随着高职护生的扩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职护生就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作为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班主任,学生的就业工作责无旁贷,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指导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做好相关就业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马达 《新疆教育》2012,(22):7-7
针对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很多学者分析了当前流行的“一专多能”模式的培养方式,指出高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一专多能”的教育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技术、技能,以专业特色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不应盲目追随潮流。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70%以下,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却是尤为突出。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一直制约着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由“精英”走向“大众”,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一步步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提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完善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开辟就业新渠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也从计划分配逐步转向“双向选择、供需见面”,走向毕业生就业市场。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实行“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克服了过去计划分配中用人单位“想要的要不到,不想要的硬给你”的弊端,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提供了一条最佳捷径,需要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人才,用人单位可以自己确定。毕业生也可根据所学专业及特长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可以说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将培养人和使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直接反馈给  相似文献   

8.
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有助于优化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解决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致用、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实现人才结构优化,培养素质优良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文章立足“岗课赛证”理论内涵,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现实价值,建构“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基本模型,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当前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改革教学模式,实行“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式”培养,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择业是人生关键性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本文以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综述了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从人才培养模式、基层就业、学生就业指导、专业思想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引导学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探究专业兴趣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值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专业兴趣能显著促进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增值,其中对专业能力增值的影响更大。学习时间在专业兴趣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值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专业兴趣对就业能力增值的促进作用在第一代和非第一代大学生、不同学科类别群体间存在异质性,它既能帮助第一代大学生、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毕业生弥补就业能力增值劣势,也巩固了工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值优势。高校和毕业生个体均应注重涵养专业兴趣以获得更多就业能力增值,从而提升就业效率、促进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我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今年来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与探索,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年年毕业,年年就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大学扩招以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形同“井喷”。有人为“一毕业就失业”奔走疾呼,有人则认为大学扩招不过是缓解了四年前本就存在的就业压力,且兼提升了那一批人的综合素质。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不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事实,而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同样是事实;一些毕业生找到了工作,却往往不是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毕业生在就业与失业、专业与职业之间着急上火,其父母也跟着煎熬,而相关职能部门更是心操得远。且不说就业这个大问题,单说专业与职业,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难道,果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相似文献   

14.
刘晓文 《文教资料》2006,16(26):30-31
2006年全国有百万高校毕业生,高师体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尤为严峻。中学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维、身心素质和社会素质”特别重视,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高不高直接影响着就业情况。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有通过加强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致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广大基层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就业还受到就业观念、就业条件以及高校专业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政府、基层以及毕业生四个方面都要积极转变,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医院护理工作岗位人员配置日趋完善,高校培养的护理人才越来越多,医院护理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却越来越少。但是在偏远落后地区的医院护理人员需求缺口还很大。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才能促进学生就业,医院才能招聘到需要的护理人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与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政府、学校、家长要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思路,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偏远落后地区的医院工作,使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之间有效地对接起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当前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改革教学模式,实行“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式”培养,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的弱质地位和“三农”问题更加突显,农业教育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改革.它对农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冲击。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讨高校涉农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探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涉农专业院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服务机构也随之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为此,高校应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促进职业认同、提升知识和技能、拓展就业信息来源、增强个体适应性、提升就业能力,为实现就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者为更好地应对就业的新形势,通过对本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并结合毕业生就业和教学反馈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方面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