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文华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4):42-44,83
艺术是对现实的二度发现,所以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广泛运用于作品的题材、思想、体验、视角、结构、语言等方面,使形象更生动更吸引读者.在陌生化的创造中,作家找到了自己生命和存在的意义.读者透过陌生化的现象,重新审视世界和自己,丰富了人性,改造了世界.  相似文献   

2.
冯翠 《文教资料》2009,(18):79-81
鲁迅对于色彩的艺术展现无疑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虽然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不是着墨很多,但是在一片灰暗的世界中出现的那点色彩却打开了读者的视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作者将色彩附丽于景物、事物和人物,并对其加以动态的表现,从而深化了其思想内涵.在对色彩的运用方法上,或将对比色进行碰撞,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或对某一色系进行重点铺述,加以调和,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鲁迅正是以其绘画大师深厚的功力,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个用艺术的画笔构筑起的恬淡的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天才之笔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其一生创作颇丰,当时所有的体裁他几乎都尝试过,但其中成就最高的还是小说.这里对其后期作品<远大前程>的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类天生具有审美探究心理,包括审美求异心理和审美求同心理.审美求异心理要求中国文学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努力保持民族特色,给世界其他民族的读者以新奇感;审美求同心理则要求中国文学在弘扬民族性的同时,以世界其他民族读者所熟悉的艺术形式消除其审美理解的障碍,唤起他们的审美兴趣.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内在地制约了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互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镜子——罗伯特·勃朗宁非个性化戏剧独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勃朗宁的非个性化的诗歌创作艺术通过戏剧性独自的采用、诗歌题材的扩大,深入到人物心灵以同时展出多种情节的艺术手法使作者的声音隐退,只给读者呈现出对人类世界的客观描述,以给读者阐释诗歌的更大自由,以表明世界的多元,理解的相对性,追求中心与原旨的古典诠释理论的不可能.他的这种非个性化诗歌艺术,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文学,成了20世纪广受青睐的写作风范.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基本理论的整体框架中,除了M.H.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品、艺术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之外,还应该有艺术媒介这个重要的因素,艺术媒介是艺术基本理论发生的一个重要元点。指出了艺术媒介与其他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艺术活动的五要素,并对艺术媒介属性作了一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心灵恐怖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极力张扬而呈现给读者的另类体验,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借助《泄密的心》这个世界经典的心理小说,从其根源及艺术特色,剖析了爱伦.坡小说的立意本质,从而诠释了恐怖源自心灵这一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英国超现实主义雕塑家亨利.摩尔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的探究,介绍了包括他的生活体验以及艺术经验的积累方式,揭示了其艺术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力求使读者对摩尔有一个较为直接和具体的印象。另外,本文还提到了亨利.摩尔艺术之发端,从向古人学习到向自然造化学习的过程,展现了艺术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亨利.摩尔不断追求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的完美,在处理触觉与视觉及材料之运用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空间层次的协调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从而使他充实的精神世界在其雕塑作品中得以完美地体现,并在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说:“杜及人工,李纯是气化。”这话是否可以解作杜甫是属于人世间的。其诗之工,登峰造极,一般诗家难以望其项背,尽管如此,杜甫还是人间的一份子,杜诗关注的是人间烟火,炉火纯青的艺术不但无碍于人们对杜诗的理解,而且正是诗这一艺术介质消除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时空隔膜和情感障壁。李白是凡尘之外的,仿佛是天上一团气化后的东西。李白的好些诗似乎不仅全无人间烟火气息,而且有反物质的特性。出神入化的艺术造境除了唤起后世读者叹为观止的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之外,更为读者进入诗人的世界和诗歌表现的艺术世界增加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给人只可激赏,不可玩实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锺鼎文对诗歌最独特的贡献在对雕字琢句的审美.他的潜伏着的文思,苞放着意蕴与奇妙的诗才;而形象的联想、艺术形式的生动,也往往使读者沉入美感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意义有待确定、有待实现的对话构成品,它在理解中存在.文本的语言并不是对实物的模仿m而是对观念的唤起.它指向一个虚构世界,这个世界只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读者的想象既是对文本语言的应答,也是在充实这个文本.由于语言的非周全性和文学描写的非实在性,文本还只是个框架.这个框架为读者的想象框定了范围也为它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在艺术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空白.阅读就是不断地沿着框架去填补空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时期启蒙小说的代表作,其不仅影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丹尼尔·笛福因为该作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可以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和写作水平,为读者更好的理解该小说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山乡巨变》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历来毁誉不一,这种接受效应与其内在的审美张力紧密相关.首先,它有选择性地书写当时的农村社会改造,描绘生活真实与憧憬未来社会构成了乡村真实的复调性.其次,审美化的生活叙事形成了一个具有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民间世界,小说风格显然冲淡了其宏大政治意图的传达.同时,社会生活和读者视野的变化及多样性,也影...  相似文献   

14.
李春林先生的《复调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其作》用自己的语言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作了更清晰的表达 ,对其作品的复调风格也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 ,从而向读者展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个性及其精神世界 ,是一部难得的优秀著作  相似文献   

15.
绘画艺术中,画家通过对空白和景色的巧妙处理,表现含蓄的内容,营造隽永的境界,实现虚实艺术的和谐统一。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生动丰富的语言容易调动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带着读者走进独特的精神世界。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欣赏文本,"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阅读教学也应借鉴绘画中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通过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彰显独特的艺术风格,蕴含着深层的寓意。她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构建的世界别致新颖,异彩纷呈,不落俗套。张爱玲巧夺天籁,借感官为读者描绘一个生动的感性世界,借用意象象征主人公的命运,使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在不知不觉中神游张爱玲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到极大地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17.
苟锦毅 《家教世界》2012,(10):89-90
埃德加.爱伦.坡是恐怖文学界的大师。他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视为世界恐怖文学的经典,而其作品的特色是无处不在的恐怖元素。通过对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进行解读,揭示其恐怖根源。本文分别从哥特因素、艺术技巧及读者潜在的恐怖心理来分析爱伦坡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以期找到其恐怖根源。与传统的的哥特小说不同,坡开创了心理分析的先河,将恐怖意境根植于读者心中,并运用多种写作技巧达到使读者震惊,实现其作品预设的效果。虽然坡的恐怖元素的深层含义往往被他所处时代的读者所忽视,但却被他的后继者所模仿、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留白,是我国国画技法中的精髓,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版面构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给读者留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建立出多姿多彩的画面,提高读者的兴趣.而对于设计者来说,留白更是一种艺术,利用无形的语言,使自己的作品更有震慑力.本文通过介绍留白艺术给读者带来的画面、意境,充分体现出留白艺术在版式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必须通过文学语言的形象化描写.才能塑造出众多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或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文学语言的形象化就是指可感性.尽管它给读者的是间接形象.但通过对事物的性质、情状的准确、鲜明而生动的描写.给读者以一种如临其境、如感其情的具体感受。林黛玉、吴荪甫等人物形象之所以至今还具有巨大的艺术生命力.这是因为作家运用了高超的形象的性格化的文学语言.从而产生了很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