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宋中后期词人贺铸词中呈现出"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诗化"和表现手法的"诗化"。题材的"诗化",包括抒怀词、怀古咏史词、思边词和悼亡词,这些词对宋词对题材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表现手法的"诗化",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运用典故等方面。在北宋中后期沿着苏轼开辟的"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行创作的众多词人中,贺铸的创作成就是最突出的。贺铸词之"诗化",对其词多样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词之"诗化"及其"诗化"后的豪放词对南宋辛弃疾及辛派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游在宋代词坛是一位很有艺术特色的作家.从其创作总体上看,放翁词在词体形式上有很明显的诗化创作倾向.究其原因,与陆游的创作动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宋词坛整体文风的转变,苏轼“以诗为词”的模式影响以及陆游的词学观念影响,都促使陆游必然在词中带有很浓郁的剑南诗风.具体到词体形式而言,放翁词以诗法诗句入词,融铸剑南情韵,追求工丽之美,这使词在表现形式与艺术境界上均得到了相当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词的文人化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看起来是矛盾的.柳永词的通俗化与苏轼词的"诗化"、"文人化",只能是北宋前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人词创作不够成熟的体现.但不成熟时期的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感人的.随着"文人化"、"诗化"的进一步发展,词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和创作中极力倡导"词别是一家"说,她一方面阻止了词体在形式上进一步向诗靠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词在文人情趣方面的纯粹性.应该这样论断:李清照的词论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词的"文人化"、"诗化"理论,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庄是唐五代词坛上的一位名词人。他在创作词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诗歌手法的承传与借鉴.使词从娱宾遣兴的歌辞向抒情言志的诗歌靠近。具体表现为:引入了诗歌中言情表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内容题材方面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词风受其平易诗风的影响呈现出清秀疏淡的美学特征。这种“诗化”倾向出现在人词发展的早期阶段,既具有创新开拓的重要意义,也对宋代词人“以诗为词”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最早提出苏轼词诗化倾向的是陈师道.他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以后王灼《碧鸡漫志》、陈应修《于湖先生雅词序》等都有类似的看法.为什么说苏轼词具有诗化的倾向,又是什么促成了苏轼词的诗化倾向呢?比苏轼稍晚的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专著《词论》中说:“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宋代以歌妓为中介的口头传播方式和以印刷品为传媒的书面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欧词的广泛流传,并且起了不同的传播效应.宋代诸多词人深受欧词启发和影响,各有所得,并将之传承发扬.欧公写作艳词,然宋人多为其辨诬.宋代词论家将欧词视为雅词代表,而欧词的"诗化"倾向也遭到了部分词论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诗化倾向体现突出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下充溢着朦胧、飘渺的诗一般浪漫的氛围。在这部林白的代表小说中他叙述风格的散文化、诗歌化,意境氛围的诗情画意,语言的唯美飘逸一起构成了其诗化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8.
受苏轼影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苏门四学士都有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他们"以文字为词、以才学为词、以议论为词"的创作观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察分析“以诗为词”变革的内涵与演进历程后认为 ,参与和推动此一变革者不仅有范仲淹、王安石和苏轼 ,也有晏几道。晏几道宣称要追承汉魏乐府传统 ,遵循“感物而作”的诗文创作规律 ,在词学观上表现出以诗的精神和趣味为指归的倾向。同时 ,在创作实践中他也多向诗体学习借鉴 ,以词抒写情性怀抱 ,倾吐心志感慨 ,创作态度严谨庄重 ,创作技法诗化。尽管还难于达到苏轼的高度 ,但其对“以诗为词”的尝试和开拓之功同样不可否认和埋没  相似文献   

10.
张先作为北宋初期诗词初步融合过程中较典型的一位词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张先词的题材、抒情方式、创作技巧、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张先作为北宋初期诗词初步融合过程中较典型的一位词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张先词的题材、抒情方式、创作技巧、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韦庄词中具有一定的诗的情思品位和审美质素.他的词最早抒发了士大夫的个人情怀,大量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呈现出一定的以诗为词或称词的诗化倾向,成为后世文人"以诗为词"的滥觞."以诗为词"的倾向,为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增添了巨大的弹性和张力,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韦庄正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和启迪作用的杰出作家,他的筚路蓝缕之功应该得到足够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柳永词具有诗化、雅化的一面,表现出“以诗为词”的倾向。从抒情方式、词题、词境和语言四方面考察柳词,可以发现其不仅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限,超越了“词抒情”的特质,在抒怀言志中使主体形象得以真实呈现,而且在整体上极具高华浑雅之境界。  相似文献   

15.
陆游词风在他的中年时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的词逐渐摆脱纤艳华丽而趋向清新平淡,其词开始具有了明显“诗化”倾向,这也显示出南宋词坛词风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7.
徐州词系指苏轼自熙宁末至元丰间任徐州知州时所写的词作,为诸家认同者共19首。它们沿着此前所开辟的诗化的道路继续迈进,突出地表现为对题材的拓展和创新,以农村词最为人瞩目;其次是主体性和个性色彩的继续强化,真正做到了"词中有我"。苏轼在"以诗为词",对词大力进行改革的同时,也相当认同和尊重词的体性特征,并使二者统一于"情性"。作为东坡词的一个创作阶段,徐州词在这方面亦有其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张孝祥是南宋重要的词人。历来对他的词作研究都着眼于其豪放词,尤其是爱国词,而缺乏对张孝祥婉约词的研究。张孝祥的婉约词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理学盛行的时代背景对他的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呈现出"尚理""尚雅"两个创作倾向,并渗透了禅宗思想;张孝祥婉约词分为宴饮闺情词、相思爱情词和写景咏物词三个部分;张孝祥所处时代背景及在词学思想上的倾向最终都汇总到他的婉约词风之中,体现为清空旷达、俊逸缥缈和雅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赖智龙 《文教资料》2012,(26):113-115
黄庭坚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诗歌成就突出,其词也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山谷词分为俚艳词和雅词两种创作倾向,但都以"俗中见雅,由俗入雅"的语言风格见称。"以俗为雅"是一种重要的诗词创作手段,旨归皆在于"雅",这种词学观正是与黄庭坚高尚不俗的人品境界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