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商山四皓汉初事迹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四皓”,据说现在太湖洞庭西山尚有遗迹。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而有趣。“四皓”在秦时已避入商山。汉兴,高祖刘邦召四人,四人不至。到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时,张良使太子迎而致之。刘邦见有此四人辅助太子,认为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不得不放弃废太子的打算。这件事属于宫廷权力之争。吕后的胜  相似文献   

4.
“四皓”是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年皆80有余的著名学者,须发皆白,故名“四皓”,人称东园公、角(音绿)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个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为避秦末之乱,远离繁华的帝都,隐居于商山。四皓死后葬于商山,相传干余年间,凡经此地者,文宫下轿,武将下马,肃然致礼。  相似文献   

5.
“商山四皓”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扶汉前后,是隐居商山,还是隐于苏州太湖洞庭西山?苏陕之间尚有争议。笔者从考察到的大量资料及家谱证明,四皓从避秦隐形到扶汉后均隐商山,四人之家人跋山涉水从江南来到商山与其定居,繁衍生息,后裔遍及商洛及迁徙有关省、市。周、吴、崔、唐四大家族是商洛人口的主要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6.
青田隐居是刘基由仕元到仕明的转折点,其中的疑点也颇多。我们认为,刘基辞官隐居的具体时间是至正十九年春夏之际,其原因包括元王朝崩溃、自己被降职等多个方面,但与方国珍无关。在隐居青田期间,刘基的心态经历了前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对朱元璋集团的态度也由排斥转变为支持。刘基本无出山的打算,在朱元璋集团的多次邀请下才勉强出山,并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  相似文献   

7.
明代永乐时期,有一围绕在东宫太子周围的文人群体,他们表现出与占主流地位的台阁文风不同的文学兴趣与审美追求,王汝玉可算是此群体中最主要的文人之一。有关王汝玉的史料较少,但根据《明史》、一些诗话及《青城山人集》等可大致看出其生平思想的轨迹,王汝玉的诗文创作多表述的自已隐居生活和入仕后企慕隐居生活的诗歌及题画之作等,讲究诗法,注意诗文的审美性,于此也可窥测东宫文人群体与台阁文人所存在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8.
百泉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苏门山下,为卫水之源,自然环境优越,是历代文人骚客的隐居地。以邵雍、姚枢、许衡、孙奇逢等为代表的百泉儒士传播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就百泉儒士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汉高祖刘邦晚年改立太子刘盈的主要原因在于防止吕氏专权.司马迁<史记>载商山四皓安刘之说颇具戏剧性,只是皮相之谈.真正巩固汉政权的是以周勃为首的汉臣采用的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今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子。勃莱笔下的中国诗人包括杜甫、陶渊明以及王维。他之所以选取他们,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诗人都有过隐居生活,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与这些诗人身上的道家思想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