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语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句子成分之一。它是陈述对象,居于谓之前,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句子都需有主语;另一方面,有些句子如果没有主语,就失去了陈述的对象,使人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所以,编辑人员必须弄清无主语句、省主语句与缺主语病句的区别,否则很难在加工稿件时把好文字关。  相似文献   

2.
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句中被陈述、被说明的对象或话题;它指明句子所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在语言中,因特定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关系,在不致引起表意混乱的情况下,主语往往被省略。但是,当句子必须有主语而没有的时候,句子就自然缺少了被陈述、被说明的对象,使人不知其所云者为何人何物,使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残缺不全,这就是一种语言错误了。称做主语残缺。主语残缺有各种形式,通常所见是滥用介词缺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3.
分清主动和被动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生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如“他拿走了《新华日报》。”或者选用被动句,如“《新华日报》被他拿走了。”报纸上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复句中,几个分句有的是主动句,有的是被动句,分不清主动和被动,前后主语不一致,造成语义不连贯,表达不清楚。例如:  相似文献   

4.
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如果主语含混不清,令人费解,那就必然会影响表达效果。试看以下几个句子: ①报上发表的观众对一些影片提出的尖锐批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影片表现了错误的美学观点,把怪诞、离奇、光怪陆离、低级庸俗当成美来渲染。(《文汇报》1983年1月27日第三版) “报上发表的观众对一些影片提出的尖锐批评”,是一个偏正词组,不是一个句子,因而  相似文献   

5.
科技论文中的自述省主语句及其句式变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或)上下文的情况下,可省略主语、宾语等等。现代汉语中,省略主语的方式主要有:①承前主语省主语;②承前定语省主语;③承前宾语省主语;④承后主语省主语;⑤自述省主语。在科技论文中,大量使用自述省主语句,但至今主要见有文献  相似文献   

6.
科技论文中的自述省主语句及其句式变换张云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或)上下文的情况下,可省略主语、宾语等等。现代汉语中,省略主语的方式主要有:①承前主语省主语;②承前定语省主语;③承前宾语省主语;④承后主语省主语[1a,2];⑤自述省主语。[2]在科技论...  相似文献   

7.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两个主要结构成分,二者之间是叙述与被叙述的关系,即谓语对主语加以叙述说明,说明主语怎么样、是什么、做什么等。造句时如果这种关系处理不当,使主语和谓语不相协调,而影响了句意的表达,就是常说的主谓不调。如下列各例: ①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举办的残疾人用  相似文献   

8.
1 主语残缺产生歧义在科技文稿,尤其是科技学术论文中,作者常常为简约文字而省略主语———形成合理的无主句,但也常因省略不当,致使句子主语残缺,造成歧义。例1 自Jeffreys发现与人血红蛋白基因有关的非编码区重复序列,可用小卫星探针检测出DNA片段上多个与之相杂交的位点,形成DNA指纹图,此后在人类遗传学与法医学、动物遗传学等方面相继有新的发现。本句的主语是什么?是“Jeffreys”本人,还是其他什么人?这里因主语残缺,而使全句主语含混不清,产生歧义。据后半句“此后在……等方面相继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改病句     
编辑要爱抠字眼,对于错别字和病句要敏感,这是需要培养的职业习惯。我择取了一些看稿当中摘录的病句,愿与读者共同切磋。例1 飞机是在大气中飞行的运载工具,有着许多的特殊要求,决定了飞机机加零件的下列特性。分析例句中缺少主语。该句子共有三个单句。只有一个主语,即“飞机”。对于前面两个单句。主语都是“飞机”,因此第二个单句可以省略。但第三个单句主语应该是“特殊要求”,如果这里省略,使人误以为沿袭前面的主语,造成意思不清。应在“决定”前面加上指示代词“这”作主语。例2 监控计算机是监督各机床的工作,并对各机床分配任务。分析例句中谓语重复。“是”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评改几句话     
①原来这位顾客的电冰箱在春节时就坏了,送到保修站修了两次,该站也登门修了五次,但一直没有修好,( )于是就给生产厂家去了一封信。(报) 最后一个分句没有主语。在复句里,分句的主语常被省略。但在这里却不可以。因为接着上文说下来,这儿省略的主语可以是“这位顾客”,也可以是“保修站”,二者究竟指谁不明确。②这种食物中存在大量二级胺,它是合成亚硝胺的前身,( )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刊) 照常理来推断,第三分句未出现的主语是“二  相似文献   

11.
在造句中,或在文章的上下文的关系中,句子的真正主语被别的词语所暗中替代,因而造成了语法错误,而使句意不通者,就是通常所说的主语暗换(也称暗换主语)。例如: ①李大钊的一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中国现实的政治问题上,他有关政治方面的文章,占据了《文集》的大部分篇幅。(《人民日报》1985.6.7第5版)  相似文献   

12.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现象,可是文言省略现象比现代文尤为突出,成为文言文的特色之一。句子某些词语的省略,从语法角度着眼,是有规律可寻的。能够掌握这种省略规律,遇到具体省略现象,将不至于感到迷惑。先看主语的省略。上句已出现主语,下语的主语便可省略,如“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左传·定公四年》)中有(?)符号标明的主语“楚人”“吴人”就是承上文的“楚人”“吴人”而省。下句要出现主语,上句主语也可以省略,如“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上一句的“项王”就是蒙下一句的“项王”而省。还有,下一句的主语就是在上一句里充当宾语的那一个,这下一句的主语仍可以省略(这样更显得结构紧密),如“……触草木,草木皆死”(《捕蛇者说》)就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句子中,主语和宾语一般是不能直接发生关系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还有个谓语成分。例如: ①他还记得自己去过的那个山村。 ②文章简明扼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例①主语“他”与宾语“山村”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它们之间横着一个谓语“记得”。它们可以分别与谓语发生直接关系:“他”与“记得”是主谓关系,“他”被“记得”所  相似文献   

14.
通常所说的主谓关系,都是指直接主谓关系,即在语义关系上,谓语直接陈述说明主语;在结构关系上,谓语直接置于主语之后,两者之间没有什么中介。例如: ①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②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③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巴金《鸟的天堂》) 例①谓语“赞美”直接置于主语“我”之后,对“我”加以陈述,两者中间无任何中介性词语。例②  相似文献   

15.
莫家柳 《大观周刊》2012,(50):367-367
由于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差异,以及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客观原因,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在行文上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其语法,以及句子结构。其中主语的选择最为明显,也最能体现两种语言的行文习惯,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一般而言,英文句法结构严谨,以“形合”组织语言,表达意思,因此其主语地位明确,突出。而汉语句法结构松散,短句较多,以“意合”组织语言,传达意思,其主语成分多样,地位处次要。本文分别就英汉翻译中英文几种主要句型的主语确定来谈论上文提到的现象:即英汉句法架构在主语位置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被”字句的结构和运用中,“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项;但是,有时却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这样,就必然存在着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谓语动词与主语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关系都比较复杂,也比较难处理。因此,如果处理不当,或者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以下所谈,是这类错误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谓语动词联合不当,造成“被”字句使用不当。如: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一个句子包括主语和谓语,这是世界各国古今语言的通例,汉语自然也是这样。主语和谓语的配合必须恰当,达到语言的纯洁与健康这一目的,不能不合事理,不能随便说成“上海西郊公园的风景建设得更美丽了”(“风景”和“建设”配不拢,应删去  相似文献   

18.
二、符合语法语法是写文章的语言法则,消息写作也无例外地要遵守语言法则。遗憾的是,我们的消息中还不时出现各种语病。 1.残缺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必须有的成份。句子包括一定的成份,一般句子成份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新闻报道中句子残缺,往往是缺主语或主语不全。例如:“不久前,本报研究所前往沈阳和本溪,就租赁经营的有关问题进行追踪采访和问卷抽样调查。”(《租赁,你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的编者按,载1987年9月25日《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其"的含义以及《辞海》中"主语"的定义,对5种编辑出版类期刊和3种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其"的用法进行辨析,认为代词"其"在白话文里能够用作主语.  相似文献   

20.
阅读报章,“通过……,使……”的句式屡有所见,如:“通过学习文件,使大家提高了认识。”“通过同志们的帮助,使他认识了错误。”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主语残缺式病句. “通过……”系介词结构,在汉语里介词结构是不能充当主语的。“通过……,使……”句中,“通过……”是状语,“使”谓语,“使”之后是宾语部分,全句没有主语。句中发出“使令”行为的不是“通过……”,而是“通过”后边的介词结构的宾语部分,即上述例句中的“学习文件”、“同志们的帮助”。如果把状语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