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技人物报道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宣传科学方法以及正确引导舆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科技人物报道很容易学术化,很难引起受众兴趣。抓住受众的求真心理、求新心理、求知心理、求近心理,有助于使科技人物报道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刘庆邦的小说在诸多方面受到沈从文的影响。从人物心里描写的角度来看,两人都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而很少采用外貌描写,都通过意识冲突、梦境、人物言行、景物衬托等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但沈从文往往有着深层人生哲理意味的追求,刘庆邦的心理描写则仅仅停留于生命状态的展示。刘庆邦还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茨威格心理解析法的影响,这又使他区别于沈从文而形成自己心理描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冈察洛夫的创作,具体深入地阐述了他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的特点和成就,即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下意识,通过肖像和情感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格和心理状态,以自然景色的变化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等。  相似文献   

4.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在会话时,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人称代名词,有了这些人称代名词,可以更好地分清人物所处的场所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世说新语》一书“人”的自称词用法入手,对该书所描写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7,(6):61-66
短篇小说的人物语言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心理的揭示、故事情节的推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人物独白语言的运用和人物梦境的描写、人物语言的矛盾冲突都为短篇小说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文学色彩,提高了小说语言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7.
人像摄影是一门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特征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表现人物外在术来表现与内在美的一门艺术。要想真正地把摄影拍活,真正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技艺术,让摄影能感觉到相片上的人就是他自己,作为一名人像摄影师或爱好,就不仅要掌握这门技术,还应该懂得人像摄影的心理特征,运用人像摄影心理来指导人像摄影的整个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路翎在他笔下设置人物的内心冲突总是异常激烈,人物总要经过反复地被拷问才能到达灵魂深处,路翎的语言常常出神入化,很好地贯穿了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完美展现出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郁达夫两位作家在描绘人物的内心裂变,渲泻潜意识,通过环境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了一致性。而陀氏多以震撼人心的事件、用“再现”的手法展示人物心理;郁达夫则以貌似平常的事件、用“表现”的手法展示人物的心理,在这些方面两位作家又表现出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要塑造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关键还在于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感情呢?本主要从两大方面阐述。即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直接表现主要是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直接剖析和描绘。结合实例,本概述了四种方法:可以由人物直接倾吐、由作或(作品中的我)直接描述、由思乙联想表现、由梦境幻觉反映。间接表现主要是借助景物、事件和人物表情、动作等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烘托。由此又概述了三种方法:细节表现、言行体现、景物烘托。  相似文献   

11.
以康熙己未博学鸿儒科“四大布衣”为代表的布衣处士士人群在清初大都有游幕乞食的经历。作为“谋食”之举,为人作幕被视为降志辱身之举,游幕在影响士人心态的同时,也促使其诗歌内容与诗风发生演变。另一方面,游幕为布衣处士士人群提供了相对安定的薯述环境和广泛的交游范围,大幅提升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和学术水平。通过游幕,布衣处士士人群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更清楚,对他们应诏博学鸿儒科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结局,对于展现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文学作品来说,死亡的悲剧结局自有无比震撼的效果。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死亡的不可抗逆性和无法回避性,更能引发文学对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回顾性反思。而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具有的审美价值正是在于它反映人所追求的真善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对未成年人考虑得不够。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视不够。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问题的成因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一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青年一代才是革除中国积弊,挽救中国危亡,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坚力量和希望的认识,以及当时大多数青年的现状,《新青年》提倡一种新型人生观:在反对旧道德和传统的基础上,以西方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近代人生观,它对青年自身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出了要求,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社会。它更是针对青年的糟糕状况和中国严峻的现实而提出的以启蒙救国为内在目的的一种务实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由于青少年心理的不成熟,很容易冲动以及受外界不良风气之影响,极易造成感恩意识的淡薄,这是影响青少年感恩心理的内因,在主体意识之中起着主导作用;社会、家庭及学校等外因也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内化为感恩主体的感恩驱动力。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感恩心理。针对这些特点采取途径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晚清官绅们的心理态势在“中体西用”思想的主导下.走过了从“西学中源”到“中外通行”的文化调适演变历程。除顽固排外者外,他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西方法律教育的文化优长,另一方面又深陷在传统法律教育的羁缚中,形成了二种自我矛盾的凝重心理。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体现了二战后英国当代小说家在实验与革新的大语境下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对现实主义的传统难以割舍,仍力求通过文学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小说创作形式已不再能够胜任当代现实生活的表达,意识到小说形式必须有所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一些人认为人活着的根本价值只是为了追逐物质利益和感性满足,人们的生存心态具有显著的现代特征,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的生存心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娱性民间舞蹈。歌者成群结队,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以脚踏地为节,边歌边舞。作为一种歌舞形式,它体现了先民的宇宙生命观及传统思维模式。笔者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来探讨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态反映的是特定时空环境中人们的利益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是健康、开放的,但也有部分国人出现了不良的社会心态,引起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转型的原因、也有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原因。努力探索培育和引导国人健康社会心态的对策,有利于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