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实验探索人工智能评测技术在人工网上评卷质量监控中的应用及其他相关应用。实验数据采集自2017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和英语作文共计841 610份试卷,对智能阅卷产生的机器评分、普通高考人工网上评卷产生的人工1评和人工2评以及报道分进行平均分、标准差、相关度、评分一致率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将智能阅卷产生的异常作答样本和大分差数据样本反馈给学科专家组进行质检评分。结果表明:智能阅卷基本上达到了与评卷教师相当的水平;智能阅卷始终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更具客观公正性,能为人工网上评卷提供有效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作文应借鉴与传承科举"乡试",首先进一步加强评卷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评卷教师职称及业务要求,严禁资格不符人员参加评卷,规范评卷教师年龄,建立评卷教师健康档案等。其次,为提高评卷效率,预先准备多种类型标准答卷,避免过细、太费时间的评分标准。最后,为保证作文阅卷质量,应逐步提高高考阅卷资金拨款,允许考试组织机构适当增加考生报考费用,接受社会企业捐款,制定阅卷教师表彰等制度。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语文作文历来是高考期间的热门话题。笔者无意去揣摩今年的作文题,只就去年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个案例,谈谈对作文评卷标准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起,山西省高考作文阅卷实行了“背靠背”方法的改革。这是为提高语文试卷的评卷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结合我省经济相对落后的省情所进行的一次评卷方法的重大改革。两年的实践证明,“背靠背”作文评卷改革是成功的,这种全新的评卷方法的实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作文评卷中的主观随意性,大幅度减少了评卷误差,确保了作文评卷的质量,并为优秀作文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体验教育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对于笔者来说却久久不能忘怀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即由原来的阅卷只是看学生的纸质试卷到现在的阅卷只要在电脑上动动键盘就可以了。虽然只是一个评卷手段的变化。然而却折射了许多非表面现象所能表征的东西。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南省2005年高考评卷,充分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湖南共有42万考生参加高考,42万份试卷是一个多么大的劳动量,而且每份试卷要看2次。  相似文献   

6.
高考阅卷中,作文被认为是主观性最大的题目之一,高达70分的分值,占到高考各科总分(480分)的14.6%。因此,作文评卷所采用的评分彤式备受高中一线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廿一世纪的第一个年头的七月廿二日,从江苏省高考阅卷点上传出佳话,在作文评卷中一位考生用古白话写就的作文,不仅让阅卷老师一致拍案叫绝,给出了满分,就连对录取工作中一向严谨的南京大学在阅读这篇作文后,当即拍板,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该生。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1阅卷概况笔者作为中学教师参加了200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网上阅卷的评卷工作.高考评卷分为试评和正式评卷两个步骤.首先是试评,先由每道题的组长(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讲解该题可能出现的解法及每一种解法的评分细则,然后由每道题的阅卷者进行网上试评.每一份试卷的每一道题最少要经过两个人背对背批改.在此过程中阅卷者需达到两个统一:  相似文献   

9.
考场作文,时间大约只有50分钟左右,要在这50分钟的时间内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除了平时苦练基本功,累计雄厚的写作基础,以求在考场上可以下笔有神之外,恐怕只得看阅卷教师是否喜欢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考场作文得分的小技巧,在此奉献给大家,或能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卷面干净又整洁,阅者愉快给高分考场作文卷面干净整洁,一定会博得阅卷者的青睐。在众多的试卷中,有那么一份字迹清秀漂亮、书写工整认真的试卷突然冒出来,让昏昏欲睡的评卷老师双眼一亮,试想会有什么结果呢?大笔一挥,给点褒奖分绝对不会错吧?于是,你便多得了三至五分。反之,如果作文书写"龙飞凤舞"让人难以辨  相似文献   

10.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评价报告(上)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编者按:1997年10月21日至24日,《普通高考评卷暨分数转换工作总结会议》在昆明召开,参加阅卷评分环节标准化质量评估的九个省市的评卷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阅卷的组织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中考作文评卷不断加大对套话作文的打击力度,2010年和2011年全国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别有10份试卷在作文要求中规定“不得套作”,有些没有明文规定的也在评卷时给予压制。各地中考作文也纷纷跟着高考走,加入“不得套作”的行列。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敢再指导学生仿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对于笔者来说却久久不能忘怀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即由原来的阅卷只是看学生的纸质试卷到现在的阅卷只要在电脑上动动键盘就可以了。虽然只是一个评卷手段的变化,然而却折射了许多非表面现象所能表征的东西。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南省2005年高考评卷,充分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湖南共有42万考生参加高考,42万份试卷是一个多么大的劳动量,而且每份试卷要看2次,所以就有84万份试卷了。但是通过电脑扫描,把一个个主观试题都分开扫到屏幕上,每个评卷人员只要看一个大题就…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比较笼统。过去在中考作文阅卷前,专家组会组织阅卷人先集体学习作文评分标准,然后从几千份纸质试卷中挑选出十多篇文章让阅卷人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讨论并发表个人意见。此举是为了让阅卷人熟悉评分标准并统一打分尺度。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是按照内容、语言、结构三大类将作文  相似文献   

14.
向左向右     
读了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中俞发亮老师写的文章《真实、真情乃作文之生命》,对于文中揭示的一种作文阅卷评分结果印象非常深刻。文章提到了一位2002年参加某省高考阅卷教师的文章《你知道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吗?》。该文章披露了作文评卷中甚为严重的“立意得分误判”问题。例如一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叙述“我”在到省城参加英语竞赛之前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是去参赛还是去探望爷爷?“我”最终选择了参赛,并拿回了一等奖。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15.
假情节、假感情,宿构、抄袭……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种种虚假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作文打假”成为平时作文教学与考场作文评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种情形之下,当防矫枉过正,谨慎学生在高压之下因辨别不清真假而无所适从,把虚构错解为虚假(伪虚构),步入作文误区,阻滞文学素养的提升乃至影响将来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文是否能得高分,关乎学生整体的语文成绩,甚至决定学生整个高考的成败。根据多年的阅卷经验,一般来说,对于同题作文,如果考生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抓住评卷老师的心,得分可能会比较一般。高考阅卷是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一般一天需要评阅上千份试卷,故而,要求评卷老师每份都一字一句地推敲,然后深思熟虑地给出一个分数是不现实的。网上经常有评卷老师自己爆料,一份试卷基本从评阅到打出分数有时不会超过一分钟,对于这种类似"草菅人命"的判法,经常遭到大众的质疑和诟病,批评阅卷人对这项神圣的事业不够认真,  相似文献   

17.
程丽华 《学语文》2008,(2):31-32
因为语文成绩难以在短期复习中迅速提高。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备考,特别是对于作文,由于阅卷中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评卷往往有失公允,很多学生则干脆持“听天由命”的想法,盲目悲观或乐观,缺少主动备考迎战的意识。事实上,随着高考阅卷方式的变革,偶然因素逐渐减少,作文得分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作文教学应该引起高三师生的重视。另外,  相似文献   

18.
羊刚 《教学月刊》2003,(6):38-40
一次全市范围的考试后,一位女生拿着自己的作文来找我。她有点委屈:“考试作文是不是凭运气的?我的作文没偏题,怎么得分比平时作文不如我的同学都低呀!”言下之意是,考试作文的命运取决于落到怎样的评卷老师手里,“写”得好,不一定“评”得高。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于是,我仔细读了这篇阅卷老师评了43分(低于全市平均分)的习作,发现文章不乏可贵之处:(1)扣题紧。写对“苦”“乐”关系的认识,既不受提示语的限制,又切合题目要求,算得上“机智”。(2)情感真。从亲身经历中取材,不矫饰、不虚夸。(3)体验深。“苦”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19.
凌士彬 《学语文》2009,(1):29-30
考场作文浩如烟海,阅卷任务繁重,千人一面的文章难免让人审美疲劳。如果文章没有个性和特色,即使你的作文“基础”不错,甚或有很好的“发展”潜质,也很容易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著名特级教师,在北京阅卷领导小组负责编纂《阅卷纵横》的王大绩老师说过,高考作文是“一两分钟,一(几)位读者”。  相似文献   

20.
笔者已连续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十余年,认为一篇高考临场作文,要想引起阅卷老师注意并获得满意的分数,首先应在作文命题上下些功夫。兹总结四项基本原则如下: 原则一: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