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顺势而导,抓实言语运用 师:同学们,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一座瑰丽无比的宝库,那么古诗就是这座宝库中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生:江雪. 师:课前,同学们完成了预习作业.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古诗. (生读) 师:这里有个字,(出示:径)它读—— 生:jìng. 师: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径"?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径"是什么意思? 生:是小路的意思. 师:(出示蓑衣图片)先读好"蓑". (生读) 师:看看图,"蓑"是什么? 生:"蓑"是用茅草和竹叶编成的遮风挡雨的工具. 师:就是以前人们下雨天时穿的避雨工具.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师:(出示斗笠图片)先读读"笠",再说说"笠"是什么. 生:是用竹子编的帽子,可戴在头上. 生:因为是竹子编的帽子,所以它是竹字头. 师:读"蓑笠翁"这个词时要注意"翁"的后鼻音."蓑笠翁"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谁来读?(出示:京剧、旦角、梅兰芳.生读) 师:你能说一说京剧、旦角、梅兰芳之间的关系吗?(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梅兰芳蓄须》.(板书课题)注意"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畜"字."蓄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3.
一检测学情,激发识写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课题)水洼就是水坑,浅水洼就是—— 生:里面只有很少水的水坑. 师:对.看课题,请一个小朋友来读——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一起读——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课文都预习了,老师考考大家认识不认识这个字.(出示生字卡:扔) 生:(读)rēng. 师:没学过大家都认识了,看来预习得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字,是咱们以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了,一起读——(出示生字卡:捡) 生:(读)jiǎn. 师:接下来,小嘴巴都不许出声,咱们来做做字的动作,看谁做得好.(出示"捡""扔"字卡,生做相应动作)这两个词还是一对—— 生:反义词.  相似文献   

4.
【片段】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看看这股清泉是从哪儿流出来的?生:石缝师:对!瞧(指着插图),石缝就是——生:石头的缝隙。师(出示卡片):读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缝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师:那请你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这个字。(生带读)师:小老师带得真好!小朋友  相似文献   

5.
一借助词语,回顾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师:"甘"和"实"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甘"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实"字的"点"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是个"长点".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看谁写得美观. (生写) 师:一齐来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想一想,在文中,前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淘金者. 师:后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彼得.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师插话:最好在前面加上"听说"一词)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迎接绿色>.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生跟着书空)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生字、词语,看看你们能否读正确. (出示:钢筋满楼清香水泥鲜嫩滴翠蜂巢视觉污染蓬蓬勃勃)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芭蕉花》一课,在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她先在大屏幕上出示:qiāgēpěng tuō掐搁捧托一簇一株一朵欢喜极了非常生气都很伤心(1)字的教学,如下:师:请看第一行,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谁会读?生响亮地读,读得很正确。师:这4个生字宝宝很有意思,你能加上动作读吗?生一边读一边配上动作,演得不亦乐乎。师:去掉拼音,你还会加上动作读吗?生饶有兴致地读,读得津津有味。师:(出示“捧”的卡片)这个字的笔画可多啦,要写好它必须注意什么?生1:要注意左窄右宽。生2:最后一笔是悬针竖。生3:右边有三横………  相似文献   

8.
案例 一、猜一猜 (电脑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再出示分针和时针,接着出示数字1、2、3、……、12及弧线,最后形成一个钟面) 师: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钟表)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生_1:我在钟楼见过。 生_2:我在飞机场见过。 生_3:我在汽车站见过。  相似文献   

9.
正[误区一]"语用"忽视了文本语言表达形式以二下《学棋》一课中"专心致志"词语教学为例:师:一个学生学得怎么样呢?生:(读第2自然段)我读出了一个学生学棋时的专心致志。师:(出示"专心致志")谁再读读这个词?(生读)师:怎么记住"致"字?  相似文献   

1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片段一:揭题时的识字教学(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瞧,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图片,在葡萄图片下面贴生字卡片:葡萄)(由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把所学生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师:看着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这两个字都读第二声。生:“萄”跟“葡”做朋友的时候读轻声。教师指名学生个别读、齐读。(强化训练,使语调更准确。)师:除了字音上的发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师: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共读故事,感受想象之奇师:看看,我们今天看的故事是——(课件出示《小真的长头发》绘本封面,生齐读书名。)小真在哪里?生:(用手指向小真)小真很小的,在角落里。师:那长头发在哪里?生:(用手指着长头发,纷纷喊着)在中间,一圈一圈的都是。师:来,我们一起用手比画一下,看看小真的长头发到底有多长。(师生一起,用手指一圈一圈地比画,比画完最后一圈,学生发出"哇——哇——"的赞叹声。)师:这么长的头发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故事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一、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我来检查一下.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出示) 蔡桓公 扁鹊 皮肤 肠胃 骨髓 理睬 (生读) 师:读得很准确,说明你预习得很充分.其中有两个词语大家要注意,两个三声的字组成词语,第一个字会发生音变,读二声.我们一起来读.  相似文献   

13.
一激趣导入,引发期待 师:老师先来考考你们——"鸢",认识这个字吗? 生:这个字读yuān. 师:真了不起,连"鸢"字都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遇到这个字不认识,就问爸爸,是爸爸告诉我的.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能在看报纸时学习识字.再来考考你们. (出示)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指名读,齐读) 师:这首诗里的"纸鸢"说的就是"风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风筝.来,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风"的第二笔是横斜钩."筝"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过去人们做风筝一般用竹片做骨架,所以"筝"是"竹"字头.写"筝"字时,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这样风筝才能飞得稳、飞得高.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四季的脚步》教学片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字、写字。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把这些生字读给同学听。师:(在屏幕上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表)你能读出这些生字和每个生字在文中的句子吗?哪几个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读出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然后汇报。)生:我上舞蹈班,就认识了“舞蹈”两字。生:爸爸、妈妈带我游览张家界,我认识了“索溪峪”的“溪”字和“张家界”的“界”字。……师: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能从生活中认识…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 师:同学们,"奴仆"你们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然后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做"女"字状)这是什么人哪?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是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之后)师:谁能找到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生:科利亚、呆呆、开始、猜出来、拴着、逗人。(师相机出示词语)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遍。(生齐读)师:不仅读对了,声音也很响亮。师:(在"呆呆""逗人"下面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师:"寒"字,上面是个"宝盖",注意"横钩"的"钩"要指向字的中心.下面的"撇""捺"要舒展."号"字,中间一横要写长.(师范写) (出示词语并正音:几阵秋风、天气晴朗、大雪纷飞、得过且过.生读) 师:字音都掌握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向大家说一说吗?  相似文献   

18.
董琼 《湖北教育》2007,(10):21-25
教学实录一、导入"安塞"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生:安塞腰鼓。师:"塞"是个多音字。读得很准!师(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品点中心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生读题)师:桂花雨非常地香,再读——(生再次读题)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齐读课题——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第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师依次出示四个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并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沮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