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了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通过对其中所征引的六朝以来80余种文献典籍、百余首诗文,以及不少金石文献和里俗轶闻的分析,认为《六朝事迹编类》在佚文辑佚和史料考据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六朝事迹编类》是南宋张敦颐编纂的一部私家史地著作,全书分十四门。其书取《吴志》、《晋书》及宋、齐而下史传并与当时之碑刻记载相参订而成,征引六朝以来80余种文献典籍、百余首诗文以及不少金石文献和里俗轶闻,校考了“《图经》、《实录》”的脱讹,在史料保存、史料辑佚、史实考证方法方面有很大价值,也体现出作者的一些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卷193《集部·总集类存目》〈三〉提要(中华书局本1763页)载:《国玮集》61卷(通行本)。明方岳贡编。岳贡字禹修,谷城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其官松江府知府时所刻。故徐孚远、李雯、陈子龙、宋征璧...  相似文献   

4.
《古诗类苑》是明代张之象编纂的一部汉魏六朝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在张氏所编的《唐诗类苑》之前.全书根据作品内容划分为四十四部,因而常被前人误归入类书.实际上,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是沿袭了以往一些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这为后人研习某一类诗歌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相似文献   

5.
一代宗师、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程千帆先生因病于2000年6月3日10时45分在南京逝世,亨年八十八岁。 程千帆先生曾任国家古籍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馆馆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华大典》 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程千帆先生在古代文学、历史学、校雠学、古代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的学术成就第一类是校雠学著作,有《校雠广义》,分为《目录编》、《版本编》、《校勘编》、《典藏编》四编;第二类是历史学著作,有《史通笺记》;第三类是文学批评史著作,有《文论十笺》…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是六朝最著名的志怪小说,堪称中国志怪小说之经典。《搜神记》记载了一些先秦人物的事迹,如王子乔、曾参等人,有些人物的确切身份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木拉特 《现代语文》2008,(6):118-119
中国韵书的产生始于六朝,韵书的产生与反切的出现和四声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古代韵书是分韵编排的字典,其编制体例大致可分为三类。三国时期魏人李登编的《声类》和晋人吕静的《韵集》,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应当是中国最早的韵书。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所以说它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许辉、李天石编的《六朝化概论》,从六朝化产生的背景。六朝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对六朝化进行了宏观的、综合性的研究。全书结构条理清晰。布局谋篇颇具匠心;注重利用考古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视野开阔。分析认识切中肯綮;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是区域化史研究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六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三个高潮之一。这一时期史学成果累累 ,对史学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对六朝时期的史学研究尚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深为可喜的是 ,由南京晓庄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教授邱敏先生撰写的《六朝史学》 (南京出版社 2 0 0 3年 1 0月版 ,为《六朝文化丛书》第 4种 ) ,终于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六朝史学》共分六章。前言部分对全书作了概述。第一章探讨了六朝史学兴盛的客观条件。第二章介绍了六朝时期的史官制度和史学教育② 。第三、第四章对六朝时期的史书分门别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明代程登吉原编。后世通行本则是清代邹圣脉增补、注释的《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辛亥革命后,又出现过费有容的续增本、叶甫荪的再增本以及谢悔林的绘图校点本等几种版本。  相似文献   

11.
1984年秋,在运城成立了“薛瑄研究小组。参加的除了运城师专的领导和教师外,还有山西省哲学学会、山西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同志,地区博物馆等单位的同志。两年来,小组同志一方面校点薛瑄全集和编注《薛瑄诗选》,一方面编集了一些论文,交给我们,陆续在《学报》刊出,如周庆义《傅山与薛瑄》、孙玄常《薛瑄诗选序》,王树山《薛瑄笔下的河东风貌》、李元庆《薛瑄决非仅仅恪守宋人矩矱》,郝星久《薛瑄世家族系考》等篇。本期又刊出了《校点薛瑄全集序》和魏宗禹、周庆义、孟肇咏的三篇论文。由于篇幅有限,别的只好在以后陆续刊出。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刊出的论文不免有错误或可议之处,希望得到专家和读者们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2.
明初无名氏所编《诗渊》(残本),今天所存为手稿本,卷帙浩繁,十分珍贵。这是一部规模相当巨大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它保存了从汉魏六朝到明朝初年约一千六百多年间大量散佚了的诗歌,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和宋代文学的宝库。《诗渊》收诗约五万多首,其中十分之二三不见于过去刊印的和新印的古籍。收词近一千首,其中大部分不见于《全宋词》、《全金元词》。  相似文献   

13.
《国朝典汇》继承了《宪章类编》的典制体形式,但在结构和内容上对《宪章类编》进行了充实和改造,形成了以典制体为主体,兼具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等特色的独特体例。它不仅仅是对《宪章类编》的补辑,而是对《宪章类编》进一步发展创新的结果。其结构更加条理、明快,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史料来源更加广泛、信实,语言表述更加简洁、准确,是一部系统反映有明一代典制及其发展沿革的巨著。  相似文献   

14.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的“六朝研究”专栏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发表六朝史专业论文的重要园地之一,在六朝史研究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专栏在2004年约请了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作为主持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5.
读《文心·事类》篇,写了几条笔记,题作“说《事类》”,意在辩白几个问题. 一、刘勰笔下的“事类”“事义”,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六朝文士的笔下出现了骈文,而当时却没有“骈文”这个名称;称六朝文为骈文  相似文献   

16.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洪楩编刻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汇集了宋、元、明三代现存的29篇作品。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谭正璧校点本,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石昌渝校点本。近年来,虽已有学者撰文对这两个版本校点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但仍存在着一些失误:或原本有误而失校,或原本不误而误校,或标点断句欠当。今不揣浅陋,分校勘和标点两部分,分别刺举数例,以就教于方家。 一、校勘 1、《快嘴李翠莲记》:“今日亲家初走到,就把话儿来诉告,不问青红与白皂,一迷将奴胡厮闹。”石校云:“迷”,当作“味”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释,指出吴金华先生《〈宋书〉校点续议》所引《宋书·恩俸·王道隆传》“道隆忽召镇军将军刘动于石头”之“忽”字,并不悖于义理,不必看作“急”之形讹;逯钦立先生《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长子生时陶三十五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汉语大词典》对“约指”之释义、引例,都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8.
富有特色的六朝史新作──《六朝史稿》评介田忠一部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新作──《六朝史槁》(简修伟、庄辉明、章义和著),已于日前正式出版问世。这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简修伟教授与他的两个弟子多年研究心血的结晶,也是值得史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六朝论语学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是宋钢教授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扩展增补而成,作者重新界说了论语学的概念,全面揭示了论语学的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六朝论语学诸家学说,准确描述了六朝论语学在中国古代学术史尤其是论语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2010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日本《〈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麦谷邦夫、吉川忠夫编,刘雄峰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六朝口语的特色,在某些点校翻译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