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鱼类是一种用鳃呼吸、卵生、以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许多“鱼”,如鳄鱼、鲎鱼、甲鱼、鲸鱼、墨鱼等,这些动物名字上虽然带有“鱼”,生活于各种水域中,而实际上不属于鱼类,因为它们的基本特性不同于鱼类。  相似文献   

2.
关于鲎血的特殊功能,以及鲎眼在仿生学上的运用,在国内报刊上已有所刊登,关于鲎的经济价值,目前报导并不多。人们很早就知道鲎(hǒu)的经济价值,它的肉、血、肝脏,卵巢等可供食用,味道并不亚于海产蟹类。鲎的味道鲜美,尤以“鲎尾肉”最为幼嫩甘香;鲎蛋富有营养(为高蛋白  相似文献   

3.
鲎,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五种动物活化石之一。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有螫亚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是节肢动物中体形较大的种类,分布在太平洋。我国浙江以南浅海中常见的是中国鲎。 鲎体顶棕褐,外形似瓢,体长约60厘米,全身分为头胸部、腹部及尾剑三部分。头胸部背甲宽,呈马蹄形,背面有3条纵背。腹面有六对附肢。雌鲎前面的二对附肢末节呈钳状,用以捕捉沙蚕、双壳类软体动物及小鱼等食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趙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F0002-F0002
盛夏,窗外蝉鸣,酷热难当。榕城,流火岁月,激情人间。闽谚云:“大暑荔枝小暑鲎”每到此季节,南国鲜红的荔枝就会大量上市,成为席上之珍品.“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自宋朝始,福州西禅寺的“宋荔”就已闻名遐迩,众多名家慕名沓来,以诗会友,啖荔吟唱。  相似文献   

5.
简介国内外应用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的情况,综述了国内应用鲎试剂检查沙星类抗菌药物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情况,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畅 《初中生必读》2014,(10):42-43
鲎,是海洋中一种体形较大的节肢动物,最大的有60厘米长。迄今为止,这个物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年。经过漫长的岁月,与鲎同时代的一些动物,或得以进化,或早已灭绝,唯独鲎不但生存下来,而且仍保留着原始的特征,没有丝毫的进化,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活化石”。是研究动物进化史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7.
每年夏天,在我国浙江以南浅海里,人们常常可以捕捉到一种外形奇特的海生动物。它身上坚硬的外壳如同披着“铠甲”,一条硬长的尾巴长满针刺,状如宝剑,连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近前冒犯。它就是鲎(音hòu)。 鲎被公认为生物界的老前辈。4亿多年前,当恐龙尚未出现,鱼类未问世,鲎便占海为王  相似文献   

8.
每年6月,当新月升起时,来自深海的成千上万只鲎(hòu)都会背着它们厚重的铠甲在海湾的浅滩铿锵登陆。在那里,它们开始寻找彼此的伴侣,并在沙滩上留下几十万只绿色的蛋,随后它们就消失在大海中了。鲎能够活多久呢?它们回到海滩是否只是为了生育呢?为何它们的生命周期与月亮有如此大的关联?在之后的10个月中,它们去了哪里?对于生物学家来说,这些问题还一直是谜。鲎的甲壳略呈马蹄形,腹部的甲壳呈六角形,尾部呈剑状,主要生活在海底。鲎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主要吃海水中漂浮的虫子和贝壳,有时也吃海藻。鲎有两对眼睛,一对单眼和一对复眼,全长在背…  相似文献   

9.
    
鲎,是如今地球上生命历史最长的动物之一,在没有人类保护的四亿年中,人家的相貌都仍保留其当初的原始模样。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  相似文献   

10.
海洋里有一种节肢动物叫做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以来至今模样不变,被科学家们称为“活化石”。有趣的是,鲎的血液是蓝色的,它一遇细菌就凝固,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食品工业,当成检验有无细菌的试剂。  相似文献   

11.
茫茫沧海,广阔无垠,它是水族的世界。在那里,有五彩缤纷的水母、巧缀玲珑的珊瑚、披盔舞螯的虾蟹、老态龙钟的海龟、各种各样的鱼类,还有那似蟹非蟹的鲎……,可就是难觅蛙类的踪迹。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某省高考作文的抽样调查显示,有40%的试卷出现了“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报载一:武汉市某小学学生以《春天》为题作文。绝大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好,而有一学生写道:“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孳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很烦人;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结果老师不点名地批评说,有的同学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报载二:牛牛上小学五年级,一天,妈妈下班带了两个小弟弟回家,对牛牛说:…  相似文献   

13.
某校为了加强教职工上班管理,出台了一整套考勤制度,其中对大家影响最大的就是《上班签到、考勤制度》。该制度有如下两条规定:1.签到时间:每天上、下午上课铃响前20分钟开始签到,至上课铃响止。缺签1次罚20元:2.病假1天扣10元(住院1天扣5元),事假1天扣20元。  相似文献   

14.
据<羊城晚报>报道,近日,在广西北海市地角码头,笔者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珍稀海洋动物--中国鲎被出售、宰杀.这种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均有重要价值的海洋动物,正一步步走向种族灭绝,不是被宰杀端上饭桌,就是被抽光血制成鲎制剂.  相似文献   

15.
热源(Pyrogentest)兔法,于1942年收载DSP 12版,近半个世纪兔法检查热源已为世界各国药典相续采用的方法。 细菌内毒素试验(Bacteral Endotoxinstest)鲎法,1980年USP20阳已收载。1988年卫生部首次公布《细菌内毒索检查法》《鲎试剂标准》的二部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成语“蓬筚生辉”的“筚”,又写作“荜”,许多词典没有对此作出规范。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成语使用的第4题用了后一种写法。我认为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因为在这条成语里“筚”是本字,“荜”是借字。筚,《说文》:“藩落也,从竹毕声。《春秋传》曰:筚门圭窬”;《辞源》:“荆条竹木之属,可以编成篱落或简陋的门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义与《辞源》基本相同。荜,《说文》未载。上引其他三部词典和字典,均释为:(1)荜拨,草名;(2)同“筚”。可见“荜”是借字,而且仅是一个“字”,连语素…  相似文献   

17.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如屈原,名平,字原,扣合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并列式:名与字是同等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彻,例如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如…  相似文献   

18.
二”和“两”都有表数目的“共性”。“二”的“个性”有:(一)表示第二,次第。如:二手货。(二)两样。如:心无二用;“两”的“个性”有:(一)表双方。如:两厢情愿。(二)表不定的数目。如:他真有两下。(三)市制重量单位。  “两”和“二”不仅在意思上同中有异,它们还在用法上有着微妙的“共性”和“个性”呢。  共同之处是:  一、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如“二斤”(但“二两”不能说成“两两”)。  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可用,但“千”在“万、亿”后,用…  相似文献   

19.
漫话鲎     
陶晨 《生物学教学》2009,34(7):61-62
本文从形态、习性、起源及分布、研究价值等方面介绍了鲎。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习 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图1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顶层的 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首先问学生:“这些圆木堆成的横截面,近似于什么形状” ?(生:梯形)“结合梯形面积公式,想一想,你能用较快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总根数吗?”[生 :(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这样图1的总根数很快就可以算出来了。教师很高兴地表扬学生:“真不错,我们以后就要这样,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