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其姓名之繁,命名之巧,寓意之深,真是令人赞赏。《红楼梦》的人物命名,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上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基于此认识,本文试图以《红楼梦》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性格、命运,从六个方面探索其寓意,从而更好地去把握《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红楼梦》中人物佩饰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特点,文章从《红楼梦》中的佩饰描写入手,剖析《红楼梦》佩饰所体现出的装饰性和审美功能,以及其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并将《红楼梦》佩饰与现代佩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现代佩饰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只有服装与佩饰之间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服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大都体现了作的精心艺术构思,解读《红楼梦》不能仅读其写实层面,必须同时留意其隐喻性,或回味其隐喻性。小说中香菱这个人物的三个名字既概括了她曲折坎坷的一生命运,又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与《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年龄的考证,搞清楚贾宝玉和其周围主要人物之间的年龄关系,及其在各事件中的年龄大小,对于正确理解书中的故事内容,感受书中美的意境,了解和探索曹雪芹对《红楼梦》构思设计之精妙,都很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书简介】本书主要是对《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红楼梦》的成书与流传过程、各种版本、主要内容和人物、《红楼梦》的改编作品、《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红楼梦》基本常识予以较为实用而又重点突出的介绍;同时精选了二十六个可作为小品表演参考的故事片断,并配有相应的影响参考资料节选;另外还精选了四十余首《红楼梦》诗词,每首均有翔实的注释;最后部分选载了著名影剧服装设计师史廷芹设计的部分人物服饰手稿。内容非常翔实丰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分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蕴和审美价值,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而且又折射出中华文化对称谓语使用的影响。本文把《红楼梦》的称谓语与《尔雅·释亲》、唐代以及普通话中的称谓语作一历时比较,总结出《红楼梦》中称谓语的四大特点,同时也探寻了称谓语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这些伏笔又可分为预示、预铺、预设。《红楼梦》之第五回用《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像及判词对小说主要人物之命运遭际、小说故事情节及结局做了非常集中的预示;刘姥姥一进、二进大观园是其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衰败的预先铺垫;贾芸、小红则是作者预先设置的八十回后的重要人物。这些伏笔各有特色,共同作用,与其他艺术手法一道,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煌煌之作。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作曹雪芹充分利用夸张手法,赋予作品瑰丽的色彩,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利用夸张揭示和深化主旨,刻画各色人物,表达爱憎感情是作品的一大特色。《红楼梦》中的夸张运用还具有自然贴切,新颖别致,变化多样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红楼梦》中的精湛对话艺术进行语用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本文分别从以言行事行为、言外之力、会话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体现三个角度探讨了其中的隐含之意和文学价值。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去。  相似文献   

11.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结构人物,也是旷世悲剧《红楼梦》中的一个给人欢乐的亮点人物,同时又是贾府兴衰盛败的见征人,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拓展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顶峰,其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价值体现在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曹雪芹独具慧眼的创新与突破精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全书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代表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更加深刻阐释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3.
王开元 《文教资料》2012,(32):60-62
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中人名命定及寓意的解读,是《红楼梦》人物姓名研究的重点。评点派最早对《红楼梦》中人名的命定进行探究;索隐派大多依据《红楼梦》中的人名,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是影射历史人物的;改革开放之后,对小说中人名的研究开发出新的领域。另外,也有学者注意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字号、改名等问题。目前来看,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文化的研究已较深入,但也具有尚可开拓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前后描写了十一个人物的寿诞,本文论述了寿辰是人生和家庭中的大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种种寿辰文化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丰富性;《红楼梦》中种种寿辰活动的分析和比较;寿辰文化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里,贾府以及其它膏粱缙绅之家,逢年过节、庆功祝寿,每每演戏作乐。同时,在氛围点染和情节铺叙以及人物聚谈、行令、猜谜中也提到不少戏曲剧目或戏文曲词。对《红楼梦》里的剧目曲文,曾有人或部分或系统地作过考释,如湛卢的《龄官的几出戏》、唐长孺的《红楼梦中的几出冷戏和南府剧本》、徐扶明的《〈红楼梦〉中戏曲剧目汇考》等。本文所探讨的是红楼演戏所蕴含的幽深而精微的意义及其在红楼结构中的作用,所以对诸家在考释中的歧义不拟辨证,仅以臆见(或臆断)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已。《红楼梦》所提及的戏曲剧目计三十一种。它们无疑是《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一书与绘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大多在第五回中以图画的形式作了暗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乃曹雪芹"胸中之丘壑",此园必是在其内心激荡酝酿、精心构造成图画后再落笔写来的。《红楼梦》里绘景绘人往往不事雕琢,几笔简单勾勒就能表现出"天然图画"般的意境美,给略显沉闷的叙述增加一抹亮色和一些趣味。书中还多用画花绘雪法暗中烘托故事。此外,书中不少地方使用了绘画中"逐物措置"的方法,在描绘某些场面时,对其中每一个人物的行动举止均作了合理的安排,整体上给人拥而不挤、散而不乱的画面感。  相似文献   

17.
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是近年来《红楼梦》人物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学术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既体现了其红学研究的思想和成就,也契合了《红楼梦》重视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二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9.
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命名入手,根据作品本身和脂砚批语的流露,从而探索《红楼梦》隐藏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皆具深意,本文联系脂评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通过分析贾姓,贾府五代男主人,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其他人物的姓名,说明《红楼梦》人物姓名的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