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第一张由孩子们自己办的报纸——《小主人》报,于1983年7月15日在上海出版了。《小主人》报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编辑部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12岁,投稿者也都是14岁以下的儿童。报纸刊登的文章、图片等,全是由孩子们采写、拍摄和编辑的。报头“小主人”三字是7岁的侯炜锴题写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一月二十七日,我到本市长宁区少年宫作了一次访问。这里办了一张四开铅印小报,叫《小主人报》,除了一位辅导老峤外,全部是十四岁以下的小朋友在当记者、当编辑。因为我是大学新闻系的教师,去的那天就成了  相似文献   

3.
娃娃办报     
1983年,上海一群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推出了中国第一张由少年儿童自己办的报纸——《小主人》报,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代小报人.那些稚气未脱但机智聪敏的小主编、小记者、小编辑……他们采访、写作、绘画、摄影,把五彩缤纷的生活织进自己的报纸里.  相似文献   

4.
本文向您介绍的一位小记者(不是年幼的小主人报记者,而是指一家小型企业报的记者)名副其实地撑起“大市面”。他叫邱正平,三十六岁,市郊川沙县人,上海港务局《海港报》记者。无论从哪方面看,他的个头、年龄、身世、以及他所从事某个局部地区小版面、小范围的工作,我们都没办法不叫他小记者的。可就是这个不为人注自的小记者却在有限的空间内,爆出了一连串令“大记者”赞美不已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大上海有一家《小主人报》,办报人全是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这可真是中国报刊史上的新鲜事。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目前全国许多报刊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小主人报》的发行量居然不断上升,由创刊时的1万2千份发展到现在的22万份,订户遍及全国。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又不免将信将疑。一天下午,我来到上海长宁区少年宫一幢别致的小楼中,推开《小主人报》编辑部的门。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报刊之友》2010,(6):60-60
佟希文(1927年1月27日~),满族,生于吉林东丰。七八岁读私塾,九岁起在东丰从小学读到中学,直到日寇投降。1946年1月参军。1985年离职休养。历任《人民武装报》、《前进报》、《挺进报》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8.
1935年9月,上海创刊了一张特色鲜明的四开小型报——《立报》。为它的诞生打响第一炮的总编辑,就是当时被誉为编辑全才的张友鸾先生。当年,在立报编辑部里集中了一批颇有名望的编辑记者,如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作家谢六逸,著名报刊连载小说作家张恨水,擅长写小评论的老报人严谔声,以及中共地下党员、新闻宣传多面手恽逸群等。在外勤记者中有谢六逸的高足舒宗侨和熊岳兰,以及熟悉文艺界情况的钱台生、张常人等。正是这些为国家、民族灾难而痛心疾首的爱国报人  相似文献   

9.
黄永跟是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巨化报》社编辑、《中国记者》特约通讯员、《警钟长鸣报》特约记者。近三十年来,他已先后在新华杜、《人民日报》、《中国记者》、《工人日报》、《新闻三昧》、《浙江日报》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和各类体裁的文艺作品2000余篇、论文120余篇,共计几十万字。黄永跟十七岁投笔从戎,在  相似文献   

10.
苏辉学 《军事记者》2013,(11):72-72
《军事记者》已伴我度过了9个春秋.它给了我写作动力和创作源泉.帮我实现了“报道变铅字”的梦想。没有《军事记者》的启迪,我不会在新闻路上坚持走下去;没有《军事记者》编辑们的耐心指导,我不会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空军报》等报刊上稿。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1日,是河南省记者集体诉讼第一案开庭的日子,原《东方家庭报》的17位编辑、记者,联合起诉《东方今报》。 要说起来,《东方家庭报》也是几经波折的:《东方家庭报》于1995年5月1日创刊,当时的主办单位是省妇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是一种辛勤耕耘、默默无闻的崇高职业。回首往事,多年来自己在编辑岗位上,甘为他人作嫁衣裳,曾经付出不少心血,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有一些体会心得,值得加以认真总结。 从1957年起至1996年止,本人正式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将近40年。先是在《忻县小报》《忻定小报》《定襄小报》当编辑,后来当过《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的实习编辑,不久调到  相似文献   

13.
刘亚 《军事记者》2011,(6):58-61
萨空了:坚持民主抗日的总经理 1907-1988 萨空了,蒙古族,祖籍内蒙古昭乌达盟,出生于四川成都。他从小刻苦自学,15岁外出谋生。192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想以记者终其身",历任《北京晚报》编辑、《世界日报》记者、《世界画报》总编辑和天津《北洋画报》特约通讯员。1935年11月应邀赴沪参加《立报》工作,初编副刊《小茶馆》,继任总编辑兼经理,实行精编主义,改革陈腐习气,以版面新颖、内容丰富、言论进步、定价低廉称雄上海。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3)
《中国航空报》记者汉中行■文/杨文胜编者按此文记叙了《中国航空报》两位记者采访中的动人事迹。读之,令人激动不已又感慨万千;编后掩卷而思,作为编辑、记者,从他俩身上应该汲取什么?金秋九月,《中国航空报》两位记者从北京专程来到了汉中。在这素有“小江南”美...  相似文献   

15.
我当“快速反应记者”卢学义本刊《地市县报园地》专栏,从末期开始推出《地市县报人》(包括领导、编辑、记者、检查、校对人员等)小栏目,反映他们在办报实践中的某一独到之处。这个小栏目的文章,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写别人,但要写出某一特点,切忌面面俱到。欢迎大家...  相似文献   

16.
传媒名家     
舒宗侨,1913年出生,湖北赤壁市(原蒲折)人。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35—1937年任上海《立报》记者,后担任重庆《中央日报》、《扫荡报》编辑和编辑主任。1942年在重庆创办《联合画报(周刊)》任主编,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副  相似文献   

17.
黄世仲     
黄世仲,又名棣荪,字小配,别号禺山世次郎。广东番禺人。1898年邱菽园在新加坡创办《天南日报》,他因常给该报投稿而文名渐显。1900年参加当地革命团体中和堂,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2年经尤列介绍去香港担任《中国日报》记者,与广州《岭海报》跟康有为等人攻击革命的言论展开论战。1904年以后,积极参加郑贯公在香港主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等报的编辑工作,同时为《时事画报》撰写文章。1906年,独立创办《香港少年报》,所写的章回体小说《洪秀全演义》,在该报和《有  相似文献   

18.
当了新蜀报的特派记者我1931年刚进高中,就给《新蜀报》副刊投稿。编辑邝抱斋原在该报任校对,年岁比我大得多,但对我很友好。1934年5月,我进《商务日报》当记者,常与《新蜀报》记者张骏一道采访。他不大像做文化工作的记者,却有点像做生意的商人。后来,他参加了中统特务组织,1945年出面夺了进步民主人士、总经理周钦岳的权,把《新蜀报》带上反共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以后,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及时在大同湖农场召开总编辑理论研讨会,紧密联系办报实际,认真研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专业报编辑记者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把全省四十多家专业报办得更有水平,更有特色,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有45名专业报总编辑副总编辑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部分同志带了论文在会上宣讲,研讨会开得既有学术气氛,又有务实精神.《旅游导报》总编辑潘杏英强调专业报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她还着重论述了专业报要讲究新闻宣传艺术,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的问题.《湖北科技报》总编辑王铁兵认为科技宣传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报纸要力求专业性和社会性融合,把科技宣传落到实处.《国防教育报》总编辑高万亿谈了专业报要以“专”为主,“专”而有度,把专业报办得更加有朝气,吸引人.《书刊文摘导报》总编辑李德复论述了文摘报的导向功能及其社会性.《湖北新生报》总编辑沈俊军、《青年人报》总编辑罗庆平、《荆州广播电视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20.
我曾写过一篇《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写作体会,寄给《中国记者》,10多天后,收到退稿并附有该刊编辑的一封信。信中说,此稿不适宜在《中国记者》上发表,但可寄给别的业务刊物,有希望发表。我按这位编辑的指点,将稿件修改后寄给《荆州报通讯》,不久就被该刊以较大篇幅发表了。《中国记者》让有希望在别的新闻刊物上采用的稿件另稼给婆家,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