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从十七世纪,Newton和Leibniz建立了微积分以后,“无穷小”究竟是什么东西曾引起很大的争论,直致十九世纪,Cauchy对“无穷小分析”严格化以后,人们对“无穷小”才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微积分中,“无穷大”、“无穷小”并不是一个“数”,而是作为一个变量,从此,“无穷大”、“无穷小”在数坛上销声灭迹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数理学家Robinson创立了非标准分析。他利用现代数理逻辑的概念与方法,使“无穷大”和“无穷小”作为“数”而进入微积分,从此“无穷大”“无穷小”重返数坛。但是,Robinson用了极其抽象的非标准模型论(Model,Theory)作为基础。因此,它对于分析中的一些基本定理的讨论是极其抽象和复杂的。本文利用Van、Osdol的  相似文献   

2.
1 缘起 一次师徒结对的机会让笔者将自身的教学心得与青年教师交流,并沉下心来对数学课堂教学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拿到的课题是“对数的概念”.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大部分学生比较害怕数学概念的学习,理解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参差不齐.对数的概念包括对数符号、对数数性、对数直觉和对数历史这4个方面,有研究从这4方面对对数的概念进行了考查[1],结果发现:①在对数符号方面,超过半数的学生在接受对数符号“log”时所花的时间比较长;②对于对数的数性,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大部分的对数还是有理数或者是整数,由此可见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数的范围没有真正扩充到实数系;③学生在结束了对数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在遇到与对数有关的题目时,对数的知识很难被激活,在对数与指数中,学生还是偏向指数;④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等原因,大部分教师不会介绍对数的历史.这说明对数符号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障碍,因此要让学生对概念真正的理解,就要求教师对于涉及概念本质的发生过程向学生展现,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于是笔者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对数的概念,而“发生教学法”给了笔者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沈致远 《科技文萃》2001,(2):154-155
1÷0=?按照四则运算规则这不好办,因为零乘以任何数都不可能等于一,所以上述算式的答案根本不存在。但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创造出来,为此数学家创造了无穷大:任何非零数除以零都等于无穷大。所以无穷大生下来就不同凡响,它使四则运算得以自洽。 无穷大比任何数都大,任你说出什么大数来,无穷大就变得比它更大。所以无穷大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数而能动,是为异数。 无穷大记为00,犹如横放之8,故昵称为“横八”。  相似文献   

4.
用图形来表示数的大小,是我们对数感培养的一种新的尝试。这种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悟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在低年级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化”理解.而且也能促使学生数学化地思考。同时,这种方式有效沟通了“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联系。例如: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和丰富的感悟,是对数的深^.理解,然后内化成驾驭数的能力。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感具有内隐性、个体性的特点,它基于数学知识,但又并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是在学习认识“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对“数”的感觉、感受和感悟。因此,建立和发展数感的过程,实际是学生经历“认数”过程,积累“认数”经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认数”经验的生成和深化对数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_『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上,并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宴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存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所谓数感,狭义地讲足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度:广义地讲是指学生对数值的一种感觉,对数的近似值的一种估算,是对数学公式、定理、性质、公理等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数学课程标准>也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教学内容提出来,并将其摆上了重要位置.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光栅结构的方孔的菲涅耳衍射场的光强分布进行分析和仿真,基于菲涅耳衍射积分和子波相干叠加概念设计了数值算法,给出了相应的MATLAB程序以及仿真结果.从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直观而明确的看到,具有正弦振幅光栅结构的方孔的菲涅耳衍射花样是带有明显方孔衍射特征的光栅的像,像的清晰度以及与原光栅的相似度由方孔衍射的菲涅耳数以及光栅条纹数决定.与无穷大正弦振幅光栅的菲涅耳衍射类似,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也会出现像的频率加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1.
在数项级数敛散性的诸多判别法中,一般不用函数的方法,丈中对此做了一些探讨,并且得出一些结果,同时给出了用函数讨论数项级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中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而由于各自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不同,故而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数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鲜明地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习俗与特色。文章从中西方数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吉祥数字和禁忌数字入手,探讨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无穷概念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困难.APOS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包含操作、过程、对象和图式4个阶段.内化和凝聚是APOS理论的两个重要的心理机制.教师对无理数的认识要从历史视角下关注数的发展,从发生教学法角度上进行无理数教学设计,让学生从概念发展的过程阶段转化到对象阶段.  相似文献   

14.
Numbers are a special kind of language sign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have the same meaning as the counting numbers. But due to the different religions, history, social customs, nationalities and so on so forth, the meanings of some numbers had been extended and got other meanings. This kind of numbers combined with idioms has formed a special numerical culture phenomenon. The foot pr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guage is left on idio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i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onsiders views of infinity of young people prior to instruction in the methods mathematicians use in dealing with infinity. To avoid overlap with other pape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on infinity, reference to limit notions and Cantorian views of infinity are kept to the minimum. A partially historical account of studies examining young peoples' ideas of infinity is presente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accessing such ideas is a sub-theme of this paper. The four main sections deal with: potential pitfalls for research in this area and the work of Piaget; issues concerning the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infinity and infinity as a process and as a object; infinite numbers; contexts and task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3rd-grade cognitive predictors of 5th-grade computational skill with rational numbers and how those are similar to and different from the cognitive predictors of whole-number computational skill. Students (n = 688) were assessed on incoming whole-number calculation skill, language, nonverbal reasoning, concept 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and working memory in the fall of 3rd grade. Students were followed longitudinally and assessed on calculation skill with whole numbers and with rational numbers in the spring of 5th grade. The unique predictors of skill with whole-number computation were incoming whole-number calculation skill, nonverbal reasoning, concept formation, and working memory (numerical executive control). In addition to these cognitive abilities, language emerged as a unique predictor of rational-number computational skill.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扩展原理引入了模糊数值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并研究了这两种模糊函数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中西数字的文化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数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鲜明地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习俗与特色,从中西数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吉祥数字和禁忌数字入手,探讨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工程实例,利用基于有限差分理论的计算程序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临近基坑的建筑物地基沉降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临近建筑物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及沉降量具体数值,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数值分析可以用于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相邻建筑物地基变形的预测分析,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英汉数字缩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对比及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汉语言中的数字缩略语大量涌现,在大众媒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语言研究者们已开始关注这种语言使用上的经济现象,但针对英汉数字缩略语的对比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英汉数字缩略语的结构对比,及其语用修辞功能分析,简要阐述了数字缩略语的汉英互译方法及对语言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