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中控型多媒体教室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构建网络中控型多媒体教室的设计方案,实现对大量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化集中管理和控制.将各多媒体教室的各个设备通过网络中控连接成一个整体,基于TCP/IP协议,以校园网为纽带,远程网络控制中心通过网络中控可对各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实行远程控制,实现远程维护、网络型门禁、定时智能化管理设备、资源共享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多媒体网络教室 为将多个多媒体教室集中、灵活管理,通常采用以多媒体网络中控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来实现.即通过IP校园网络,使用中央控制室远程控制,监测教室的多媒体网络中控和外接多媒体设备的情况,实现远程监测、控制、管理和维护.通过系统扩充还可将校园电视台、摄像机信号、VCD、卡座等模拟节目源信号直播到网上.教室的多媒体网络中控既能被强制接收,也能自由点播,网上任意PC在有权限情况下也可接收.同时在所有多媒体教室与中央控制室之间可以建立IP对讲系统.每个教室的多媒体网络中控主要完成外围设备控制、设备监控、视音频编码等功能.教师计算机主要完成多媒体教学工作,编码、控制等工作都由网络中控来完成,这就形成了目前新兴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现阶段多媒体教室网络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软件定义网络(SDN)应用于多媒体专网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的飞速发展,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媒体教室网络架构,此架构通过SDN控制器集中管理所有的中控设备,其他多媒体设备和辅助设备安装各种传感器通过物联网与中控设备相连。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思想和总体架构,探讨了此网络架构给多媒体网络带来的变革。基于SDN和物联网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架构有助于解决现有多媒体教室使用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程度,进而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工作中设备防盗、教室开放、设备操作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化多媒体课室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室的普及 ,投影机、电动幕和多媒体设备已经从传统的少数多功能教室走入了寻常班级里。针对这种趋势 ,竞业达针对高校多媒体教室开放型、多媒体化、管理维护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高端多媒体教室解决方案”,它在教室的核心设备是“MNC6 0 0 0多媒体网络中控系统”。竞业达公司推出的 MNC6 0 0 0多媒体网络中控系统 ,不仅满足了对教室多媒体设备的集中控制切换功能 ,还可基于校园网 ,实现为数众多的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网管和控制 ,大大减轻了网管老师的维护工作量。不同于普通中控的是 ,该系统基于校园网实现了对多…  相似文献   

6.
高校多媒体教室及其教学设备管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多媒体教学是2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室是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平台,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论文结合重庆大学多媒体教室运行实践,交流学校在多媒体教室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得失,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教室软硬件建设规范、设备改进、培训教材撰写、及设备数字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最后,作者讨论了网络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并就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校园教学网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管理多媒体教室故障率高,管理效率较低。华中农业大学建设一个以教学中央控制管理中心为中枢,以数字化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线和异步教学服务为支撑的,并具有教学过程和教室设备安全监控功能的教室管理系统,从而降低多媒体教室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教师操作多媒体设备的难度,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论智能化多媒体课室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决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工作中设备防盗、教室开放、设备操作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化多媒体课室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与日俱增,封闭式的管理不适应数量激增、分布日益分散这一高校多媒体教室发展状况的要求。为了实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功能的目标,必须实现多媒体教室的开放式管理。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的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室使用时间的开放及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的开放。其具体实施措施为:制度化管理多媒体教室及完善多媒体教室设备安全防范措施;有效保障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减少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成本,促进了多媒体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管理模式更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多媒体技术及设备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和管理制度已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日益增长的信息化教学及设备管理需求。文章以高校多媒体老旧教室改造为背景,通过智能化多媒体教室控制服务平台的设计,构建了良好的智能化多媒体教室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多媒体教室使用及维护效率,全方位满足了广大师生对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对频谱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频率利用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频谱感知可视化系统。采用MVC软件模式进行系统框架设计,以实现整体系统结构的高内聚、低耦合。系统架构设计包含监测设备端、服务器端、客户端、百度地图4部分,服务器端对采集到的频谱数据进行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并保存在MySQL数据库中,以方便用户对历史频谱数据的查询与分析。服务端与客户端采用安全性较高的C/S模式进行数据交互,以保障频谱信息的安全性。客户端采用成熟的SurfaceView和Opengl ES技术绘制二维、三维频谱图,以丰富应用程序的可视化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对监测区域的频谱使用情况能进行直观的可视化呈现,可有效帮助监管部门了解监测范围内的频谱占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数据库系统采用三级客户机/服务器结构,采用面向主题的开发技术,运用UML进行数据库逻辑建模,解决了ADO技术处理Oracle数据库嵌套表的问题和各种模块的数据库接口问题。在前端设计与开发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等基本的数据操作功能,同时集成了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材料优化设计模块在内的各种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3.
利用WIFI通信技术设计了一款教室灯光远程控制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下位机,应用LABVIEW软件进行上位机界面的设计,通过ESP8266 WIFI通信模块实现上下位机通信,并对教室开关灯时间实现了手动、自动相结合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电能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教室服务及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多媒体教室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多媒体教室服务及管理平台设计的需求,并且着重介绍了平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者通过本平台可以轻松地查询到所有教室的具体信息,管理者则避免了许多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多级分布式发电机组电气性能测试系统。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实现了对电气参数的采集和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智能负载,可自动根据测试需要调节负载大小,利用工控机和组态控制软件,实现了对发电机组多个电气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同步交流采样算法,通过"三点"法实现了频率的跟踪,提高了采样精度。实际应用表明,系统组态灵活、测试精度高、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对低年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需求,本文基于信息技术改造实训内容,设计了一种电工电子智能实训平台。实训平台采用工业触摸屏和PLC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照明电路和电机的控制,实训项目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体验到企业实际的操作流程。平台将无线远程控制技术与智能手机相结合应用到照明电路智能远程控制实践教学中,利用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该平台,不仅可以满足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础任务的锻炼,同时还可满足综合创新实训项目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的多重代理的智能学习系统可以利用代理监视学习,客户端与学习模型服务器通过Web服务进行交互,在服务器端的学习模型可以使分布在Intemet上的应用动态地集成,而不考虑下面的平台,保证学习模型的完整。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教室是高校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平台,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类型,针对高校多媒体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多媒体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媒体教室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讲述了基于Web平台的网上求职招聘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分为个人用户管理、企业用户管理和管理员管理三部分。系统选用Microsoft Visual Web Developer 2008Express Edition开发,采用B/S架构,后台由SQL Server数据库支持,数据库中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对表中记录的查询,以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experimental two‐way video teletraining (VTT) system consisting of two classrooms equipped with audio and video equipment and linked by a land line to enable two‐way audio/video communication. A US Navy instructor delivered instruction in person to the originating classroom and electronically to the remote classroom. Findings were that student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on examinations were comparable in originating and remote classrooms. Students at the remote classroom were more likely to comment on deficiencies of the VTT system and we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audio problems. Instructor acceptance of the VTT system was high. Cos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using the VTT system was more costly than sending an instructor to a remote site but that VTT can be less cosdy than sending students to the instructor.

The research described was performed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the Office of Naval Technology. The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pap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re not official,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Navy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