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家看看"林皋之印"(如图一),是不是有种特别工稳、精准、爽利的感觉?它的作者是林皋,林皋是清代初期的篆刻大家,虞山派的代表人物。林皋的印作效法汪关,所以在他的印作中能够发现些许汪关的影子,但是他比汪关又多了一些个性和变化。特别是他在白文印创作中,刻意不让印文布满印面,而是强  相似文献   

2.
汉印的形成     
正汉代印章的使用范围广泛,制作细致精美,流行时间长,因此具有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表现技艺精致而多样等特点。汉代印章艺术的成熟,是与继承前朝的成果和经验分不开的,同时也由后来的不断发展所形成。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在政治、经济上的交往日趋频繁,印章作为当时社会交往的凭证,也逐  相似文献   

3.
话说印章     
话说印章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印章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种,它1仅是官府或民间文书的信用凭证符号,而且是文人墨客赋诗作画的必备之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它又是包装设计的独特手法之一。中国最初的印章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它被称为玺、印。汉代以后,印章的称谓又...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散文家之一,他的《春秋繁露》,运用“比物联类”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以《春秋》为依托,构筑了关于哲学、政治、道德、人性的庞大思想体系,并据之对当时社会进行全面观照。他的散文,运用多种技巧,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思想观念,显示了他的精神风貌,在风格上代表了汉代散文众多风格中的一格。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印章极少署款,一直到明代文彭始创双刀行书刻款,才开了边款的风气。此后的印家各显身手。自此,印章边款上升为印章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款识除了可作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有些款识还具有很高的艺术及文学性,赏之令人神往,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古人印章的款识,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和学习借鉴模式。初学刻款,也要从临刻开始,待掌握刀法、风格  相似文献   

6.
印章是一门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因其具有实用性与特殊美感两重性质而受到人们的推崇喜爱,世代相传。公元1972年至公元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分别从马王堆2号墓中出土"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仓"和1号墓中出土"妾辛追"4方印章,这四方印章对研究西汉印风格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印章的线条,构图,装饰性,空间这四方面的浅析,来展现马王堆汉墓印章有意味的意象美感。  相似文献   

7.
戏侃印章     
<正>近年来,笔者茶余饭后用零碎时间学习篆刻,顺便读读我国印章发展史,再结合自己工作经历,偶尔从中有所悟。印章亦称印玺、印信、图章等。关于印章起源,汉代《春秋合诚图》里有这样记载:4000多年前的一天,传说尧与太尉舜坐在舟中泛游,忽然,一只凤凰飞到他们面前,将背负的图书交给尧。这图书装在一个赤玉匣子中,长三尺,宽八寸,上有黄玉检斗,用绳子捆扎,两端用泥封固,并加盖了"天赤帝符玺"的印章。20世纪30年代中期,考  相似文献   

8.
正印章发展到元明时期,文人篆刻开始登上印史舞台。当文人自篆自刻的现象开始普及,印坛由此进入更活跃和更多元化的流派印时代,印章从实用阶段向艺术阶段迈出了关键一步。文彭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开创了中国印章史上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又称"三桥派"),印界视文彭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开山鼻祖。文彭(1498—1573),江苏苏州人,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含蓄简约、明快而又质朴无华。他写作的"冰山原则"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超时代的艺术魅力。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以"迷惘"的主题和冰山风格写作原则,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一夜成名,这得益于他2005年4月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汉代风云人物"以及当下正在热播的"品三国".他的妙语连珠地说人性讲历史的风格,让他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他们自称"易粉"和"乙醚",冠之以"超级教授"的大名,有的高中学生决定报考他所在的大学,甚至有的女孩发出了"嫁人就嫁x x x"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汉代,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为了适应这一政治局面,汉代经学家对汉初道德伦理观念进行了理论性整合,在这一理论创新过程中,董仲舒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成功上升为汉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及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相似文献   

12.
扇子在古代的别称"凉友",相传禹舜时代已有,朝崔豹《古今注》曾记载"舜作五扇"。在中国,扇子备受人们喜爱,因为他除了纳凉驱蚊之外,外形雅致精巧并融扇面书画艺术为一体。扇子在中国历史久远,据史书称":黄帝作五明扇",可谓早矣。西周羽制成"羽扇"已具有美学装饰功能。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汉代以后又出现以竹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的纨扇。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在今甘孜州炉霍县境内出现了一位极具天赋和传奇色彩的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唐卡、壁画流传于世,其唐卡绘画的风格独树一帜,极具个人特色,至今影响"霍尔"地区的唐卡绘画风格。他就是被后世誉为"神变画师"的郎卡杰。由于适逢唐卡"勉唐"画派兴盛和"噶玛嘎孜"画派肇起的时代,所以郎卡杰的绘画风格和流派众说纷纭。本文将根据郎卡杰存世唐卡作品,研究分析其绘画的风格和流派。  相似文献   

14.
刘玮 《华章》2013,(27)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客观历史背景下思想文化对它的深远影响。汉代是中国漆艺史上继战国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汉代漆器纹饰的风格,其造型和纹饰等夹杂着楚文化、儒道思想等多重因素、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15.
<正>古文字通过隶变而走向今文字。隶书是在对篆书解构、破坏的基础上形成的,至汉代而鼎盛,有"秦篆汉隶"之誉。汉代既是隶书发展与成熟的时代,又是隶书被定为官方文字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中,隶书也反过来影响了汉代篆书的书写,从而形成了颇富特色的汉篆,在书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所谓"典型",是指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  相似文献   

16.
方介堪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郑逸梅曾评价:"由刻而书,由书而画,由画而诗,遂成才多艺之人".他擅长篆刻、书法、绘画,尤精篆刻.治印初法赵之琛、徐三庚,后转宗吴让之.对印章文字断代和分类特别擅长.他的篆刻刀法娴熟,创作印章以多、快、好出名.据说,他一天可刻三十余方工稳类印章,且不需打稿.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精研汉印,以典雅整饬汉玉印和细圆朱饮誉印坛,被郭沫若称为"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相似文献   

17.
正林皋与汪关、沈世和三人合称"扬州派"。林皋交游日广,与当时艺林名流如王、吴历、杨晋、徐乾学等以印为知己,印名满天下。但也还是有许多人替他惋惜。那么,惋惜什么呢?为林皋知交的如王撰为名门子弟,徐乾学为刑部尚书,王为文渊阁大学士,吴是《佩文斋书画谱》的纂辑者之一,至于王、吴历,更是一代书画宗师,林皋得这些知己,夫复何憾!但我们终于知道了林皋之所以屡被惋惜,是因为他没有机  相似文献   

18.
正高凤翰,字西园,"扬州八怪"之一,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篆刻。高凤翰的印章源自徽派,与张在辛共同"开齐鲁印派之先河",艺术个性鲜明,印风大气磅礴。高凤翰的篆刻,一是学习秦汉印章,一是向山东知名印人张在辛学习。从印风上看,他的印章用刀简练,用字规范,字体从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构思精巧。高凤翰的篆刻创作,以五十五岁为节点,分为两个时期。五十五岁之前他用右手创作(包括书画作品);之后因疾病的原因,改用左手。  相似文献   

19.
张謇认为:文章风气随时代而异;文章须切于实用,反映人的七情五常,不可滥,不可诬;既需讲义法.亦需讲才学。他强调诗为宣泄感情之工具,诗须言事,应当反映民生疾苦,应力求创造出一种关的风格或境界来.以供人欣赏。书法既要遵守一定的法度,又不能墨守成规;绘画应当师法大自然,学习古人的技巧,融入画家的个性;印章应将婀娜与刚健、流丽与端庄、纵与收、利与钝等对立的风格与刀法对举,融于一体方能臻尹术之绝墙一戏,剧劳未最最亏要的不是师承前人.而是演员本人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风格独特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