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新大纲中,小学四年级的技巧教材中,“前滚翻起立,接球”是新的教材组合。“前滚翻起立”和“传接球”都是原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规定教材,也是技巧和球类项目的基本教材。二者的组合不仅仅只是两种教材简单相加,而是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一个崭新教材。对它的研究和探讨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正>点点新意:重视教材资源交流教学技巧(常用教材的教学技巧之八:前滚翻)一、小学“前滚翻”教材简介在小学体育课众多的教材中,“前滚翻”不仅是健身价值、生活价值、教学价值最高的基本体育教材之一,普遍受到体育教师的选用,而且深受学生们的特別喜爱。有效地组织前滚翻的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头与脚,手与躯干的有序配合,发展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提高神经  相似文献   

3.
前滚翻原是小学四年级教材,根据体育大纲要求,从七九年开始安排在一年级。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前滚翻的教学质量,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前滚翻的技术要求,选择了以培养动作能力和技术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教法——助跳支撑前滚翻。它的动作要领是,上一步双脚跳起,双手支撑(臂直伸)适当高度(40-50cm)的垫上,提腰背屈腿上举然后曲臂低头,团身向前滚动成蹲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证明这种教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我们选了条件基本相同的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共38人,其中女生18人)和对照班(共39人,其中女生19人)。两个班按进度计划各上8次课。实验班主要以“助跑支撑前滚翻”为内容进行教学,辅之以身体素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主教材前滚翻是学生喜爱的技巧类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灵敏等素质。作为复习教材,学生对该动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能单独完成前滚翻动作。本课旨在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熟练学生前滚翻的动作,解决学生滚翻时团身不紧与分腿的问题,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课的次教材是圆圈接力,为了使整堂课统一连贯,我将该教材与前滚翻这一主教材紧密结合,作为前滚翻的巩固与拓展,并留下了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设计竞赛场地,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课前思考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尝试体育教学的回归,以解…  相似文献   

5.
“前滚翻”是技巧运动的启蒙动作,是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体操课内容之一。它在竞技体操中是所有向前滚动、翻腾动作的基础,又是成套动作连结的纽带。它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前庭分析系统的机能和时间、空间感觉,又能培养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人们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的自我保护动作)。在我们贯彻高等学校体育大纲的技巧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完成这个动作是不够理想的,常发现以下错误: 1.头部着垫部位不正确,因此滚不过去或滚过去也不园滑(形成齿轮滚动)。2.团身不紧,抱腿不力,往往身体腹  相似文献   

6.
田径教材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教材,在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小学大纲或中学大纲)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小学大纲的基本教材共有10大项,其中1~2年级田径教材虽然不以田径名称出现(称为基本动作),但内容都是走、跑、跳跃、投掷等项目的内容,占总学时数的52%;3~4年级占22%;5~6年  相似文献   

7.
前滚翻与后滚翻的技巧动作,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发展灵敏、协调和定向能力,为今后学习器械体操打下良好的基础。技巧运动在中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可是在初中一年级技巧动作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68%的同学在滚翻中易犯如下几种错误。一、对动作的概念不清楚,开始滚翻时,不知怎样用力,滚翻不成圆。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如何解决前、后滚翻的动力问题上,我让学生原地蹲撑感觉一下靠哪个部位发力。有的同学举手说:“靠双腿同时蹬地。”这样从概念上使同学们知道了做前,后滚翻时的必要动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堂实录与评析案例1:在水平一(二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中。在完整动作练习中要求:一是下巴夹绳,帮助完成前滚翻;二是双腿膝关节内侧夹绳,提高前滚翻质量;三是绳子横放于垫上,手撑在绳子后,并逐渐前移绳子的位置,便于分层练习前滚翻。评析:在完整练习中,短绳作为限制物、助力物进行利用,帮助学生建立低头含胸、收腹、并腿完成前滚翻的动作概念,尽快进入自动化阶段。起到了缩短动作技术的掌握时间、提高动作技能完成质量的作用。案例2:在水平二(四年级)的快速跑教  相似文献   

9.
鱼跃前滚翻是中学技巧滚翻动作中的一个典型教材,其技术结构是由"鱼跃腾空"动作和"前滚翻"两部分组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强化基础动作、体会过渡动作、学习完整动作的分解三面法进行尝试,收到了可喜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团身前滚翻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基本教材之一,也是向前滚翻类的“先导”动作,其“先导”作用在于能否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团身前滚翻的动作规格是:“蹬地前滚时有直腿过程,滚动要圆滑。”它依次以手、头后部、背、腰、臀着地,以二脚蹬地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动力来完成向前滚翻。过早或过迟的屈膝团身都有碍于该动作的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当背部着地时,屈膝团身(如图1②-⑤)的动作要领,为时过早。因此,学生往往易产生三种不良结果。一是过早的屈膝团身,不利于两脚完成充分的蹬地动作;二是过  相似文献   

11.
<正>本期提供讨论的案例是初一年级前滚翻单元4课时的第2课时教材。前滚翻教材在小学出现过,到初一年级再一次出现,是重复教材,其目标是提高前滚翻的能力和难度,而且本案例为第2次课,学生对前滚翻的知识有了较熟  相似文献   

12.
体操向前滚翻的动作,包括技巧运动的前滚翻、鱼跃前液翻、挺身鱼跃前滚翻;前滚翻直腿起;双杠前滚翻成分腿骑坐、肩倒立前滚翻;支撑跳跃的纵箱前滚翻等。在前滾翻类动作教学中如何启发、诱导学生去理解各个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动作相互转化的迁移规律,在原有获得的旧知识,熟练的动作技巧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动作技能技巧呢?下面谈点个人的浅见: 在学习前滚翻之前,先做辅助练习——团身液动,前滚翻才容易学会。在教前滚翻类动作时,先教前滚翻,再救鱼跃前滚翻……。前滚翻是鱼跃前滚翻、挺身鱼跃前滚  相似文献   

13.
陈鸿 《体育教学》2000,(2):37-39
同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本节课所教内容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深入地钻研,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中有法,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鱼跃前滚翻”这一教材的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以此求教于同仁。一、关于教材1.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鱼跃前滚翻”是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二年级体操一章中的技巧项目,属于中师二年  相似文献   

14.
点点新意:重视教材资源交流教学技巧(常用教材的教学技巧之八:前滚翻)一、游戏模仿引趣根据以前教学蹲撑前滚翻的反馈,我发现学生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蹬地无力。2.团身不紧。3.滚翻时不低头。4.滚动不连贯。针对以上的问题,我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游戏模仿法组织教学。如“大”、“小”字的游戏,解决蹬地无力问题。方法:教师说“大”,学生立刻跳起后两脚分开,两手侧平举站立,教师说“小”,学生立刻跳起后两脚并拢半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学教材里都有前滚翻的练习,只是练习的方法与要求各有不同。如在小学学习团身前滚翻,在中学则学习跃起前滚翻。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动作快,一部分学生掌握动作慢。如果能因材施教,让掌握动作快的这部分学生学习一些前滚翻的各种变化练习,能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6.
体操教学中的双杠前滚翻分腿骑坐动作,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一上杠成分腿骑坐后,不敢做前滚翻,甚至常因犹豫不决,使前滚翻速度太慢,甚至影响动作完成。收臂漏杠,发生伤害事故,究其原因,前滚翻分腿骑坐动作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双杠上进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害怕漏杠掉下来摔伤,所以产生一种畏难的紧张情绪,造成心理上的恐惧,不敢在双杠上做前滚翻。因此解决这项教材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用“背顶背”方法排除学生害怕的心理障碍,效果很好。(图1)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动作要领,形成动作概念正确定型,我在备课时深钻“大纲”、教材,反复思考,把教学内容和平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结合起来,运用儿歌辅助体育教学。一、前滚翻基本环节和要领儿歌小朋友,要记住,蹲在垫前像青蛙。翻滚时切莫忘,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在杭州市学军小学观摩一节小学四年级体育课,由浙江省农村体育骨干培训班的一位老师上,内容是前滚翻。上课伊始,老师通过语言的导入和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花果山”情景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前滚翻教学中,采用了团身滚动、低头看天、从上往下前滚翻、保护与帮助下前滚翻和独立完成前滚翻等五个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9.
1.温故导入法“温故知新”是体育课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新课方式,它以旧课带新课,使学生感到新课内容不陌生。一位教师在上双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新课时说:“同学们,技巧中的前滚翻是大家很熟悉的动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动作,就是把这个动作搬到双杠上来做。“这种温故而知  相似文献   

20.
点点新意:重视教材资源交流教学技巧(常用教材的教学技巧之六:爬行)一、“爬行”教材简介“爬行”属体操类教材,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喜爱,安全性极高的小学体育教材之一。经常进行爬行练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上下肢配合动作,协调用力的能力,提高神经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肌肉收缩的力度。“爬行”按动作方法分类有低姿与高姿之分。膝盖以下着地的各种姿势的爬行称为低姿爬行(见图1),如模仿乌龟、蜥蜴、小蛇、海狮、海豹、鳄鱼等动物的爬行;而膝盖不着地的各种姿势爬行称为高姿爬行(见图2),如模仿大象、长颈鹿、熊、大水牛、恐龙、狼、猎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