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知识的关键处设计题组,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为,启动学生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导学效果。一、题组探新运用题组,引导学生经历“尝试练习、思路点拨、揭示规律”的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智能。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136负例3为例,介绍基本做法:(-)尝试练习。教师出示题组:互、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相当于去年的几分之几?人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2公顷,多造林的公…  相似文献   

2.
“百分数的应用”(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个例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之后的后续学习,是百分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136页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我把这道题交给六(1)班同学做,大家很安静地审题。没有兴奋,没有疑问,下笔如出一辙:(14-12)÷12≈16.7%。条件不变,我把问题改成: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植树造林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交给六(2)班同学做,片刻之后,同学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小黑板出示)1.3是5的百分之几?说出分析过程。2.东台林场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林20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求:读题列式,算出结果后说出分析过程。(重点反馈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及解题的思路,具体过程略。)二、新课1.导入:同学们对前一节知识掌握得很好,如果我把这道题(指第二题)所求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2.教学例题。(投影出示例题)东台林场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  相似文献   

5.
“百分数的应用”(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个例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之后的后续学习,是百分数应用中的一道传统例题。从1995年至今,我前后执教多次,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  相似文献   

6.
教师出示如下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谁能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造林任务完成得怎么样?生A:用减法计算得14-12=2(公顷),说明该乡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2公顷。生B:用除法计算得14÷12≈1.167,说明该乡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167倍。生C:我也用除法计算得14÷12≈1.167=116.7%,说明该乡造林完成了原计划的116.7%。师:说得很好。想一想,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能够表达该乡造林任务完成的情况。(学生沉思一会儿后,教…  相似文献   

7.
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调查表明,一些学生数学学习不好,往往是从学习解答应用题开始的。而对这个问题,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法上找原因,而很少从教材内容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上考虑。近年来,我们对应用题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 31页例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 12公顷,实际造林 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上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对下面的信息加以解释:   我市…  相似文献   

8.
《数学》第九册第70页例2:“一个公社去年计划造林160亩,实际造林200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多数同学能正确解答:(200—160)÷160=25%。我在这题的基础上把所提出的问题作了变换:“一个公社去年计划造林160亩,实际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加强创新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如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题”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81~82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相似文献   

11.
有些同学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找不准除数,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懂这类应用题的问句的含义所造成的。例某村去年计划造林160公亩,实际造林200公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解答这类问题时,一般要从题目的问句入手,通过分析,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把已知数据代入数量关系式中,列出解题的算式。从题目的问句“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可知是在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亩数”是“原计划”造林公亩数的百分之几。列出数量关系式:增加的公亩数÷原计划的公…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16页例3。教学目标:1.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意识;通过分层学习,使各类学生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渗透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用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旧知1.电教媒体显示: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的图像信息:(1)计划造林…  相似文献   

13.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例二,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图示一投影: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例1,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面积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位五年级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出了一道题让学生练习:“李方原计划18小时看270页书,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看了20%,实际几小时能看完?”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列式解答:270÷[270÷18×(1+20%)]=15(天)。教师连连点头并“及时”作出评价:“很好!我们都已会解答这道题了。”接着,叫学生做另外一些习题。这道练习,学生轻而易举,列式可谓千篇一律。 另一位同年级的老师在复习课中,要学生解答:  相似文献   

16.
分数应用题在应用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解答分数应用题过程中 ,学生往往习惯于用算术方法解 ,用算术法解答需注重几个环节 ,而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注意不够 ,不是出现乘除法混淆 ,就是出现加减法混淆。为避免或减少诸如此类问题的发生 ,在做题中应注意下面二点。一、从单位“1”入手 ,单位“1”是“分水岭”解答分数应用题 ,应从单位“1”入手 ,搞清单位“1”是谁 ,求的是不是单位“1”,从而确定用乘法计算还是用除法计算。1 .求单位“1”用除法。例 1 .一个城市去年造林 1 2 60公顷 ,超过计划造林的15 。去年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分析 :“…  相似文献   

17.
一、课时安排。第一节:例1和练习一1、2题;第二节:例2和练习一3~5题,第三节:例3和练习二1~3题;第四节:例4和练习二4、5题;第五节:复习,并补充几个习题。二、课题引入。课题引入在第一节,可出示两张难度不同的表,例如表一为“本校83年上期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照例1仿制),表二为“本校83年上期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照例3仿制)。让学生观察、思考:①表上是些什么数字?  相似文献   

18.
[题目]红星玩具厂的一个生产小组生产一批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45件,4天做完,实际3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做多少件玩具?(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7页第12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41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41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