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详细地考析屈原作品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内容修辞方面,包括比喻和强调的技巧;形式修辞方面,包括语法和审美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钱征 《职大学报》2013,(2):17-19
据樟潭、沙港、黄荆港《屈氏宗谱》记载,屈原曾娶刘氏生三子:孟师、仲虞、季敏。  相似文献   

3.
九华山,古时称为陵阳山、帻峰、九子山。千年古镇"陵阳",就在九华山脚下。作者认为,楚顷襄王在位的时候,屈原流放陵阳,走的是以水路为主的流放路径,"当陵阳之焉至兮","至今九年而不复",创作了《哀郢》、《远游》、《招魂》等诗篇,对陵阳山的道家思想的形成、贵池傩文化的发展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树胜  刘泽 《职大学报》2012,(1):20-27,19
屈原的知识结构是庞大的、有序的,其形成因素是多元的,这一知识结构对屈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多方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屈原的知识结构及其形成因素,对当今的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宜昌与屈原     
介绍屈原故乡流传至今的包粽子、划龙舟的风俗民情,以及屈原故里及诞生地乐平里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古今学者对屈原后裔少有研究,几于空白。湖北秭归进行的全国寻访屈原后裔活动,从全国屈氏聚居处走访、考察、查阅屈氏谱牒及地方志书,发现了屈原有子有妻并有名氏的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7.
钱征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89-97,108
在屈原的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屈原流放陵阳的有《哀郢》、《招魂》、《远游》等;在考古出土文物里,直接或间接涉及屈原流放陵阳的有寿县《鄂君启节》、石台怪潭郢爰、皖南铜矿遗址、青阳先秦文物等;在历史地理文献方面,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安徽池州在战国时期,是东楚、南楚的"边角料"(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亦属《越绝书》所说"屈原隔界放于南楚"的范围,并且是楚王同姓的人聚居地,保留了多处明代以前的屈原"三闾庙"遗址。  相似文献   

8.
屈原向来以爱国诗人著称,他的爱国精神也被一代代地传承,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也流露出明显的爱国思想.屈原和李贺都是当时君主的同姓宗族,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宗国情结.此外,他们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乡土之恋、渴望为国效力以及对英雄的歌颂等方面.由于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生遭遇的不同,李贺和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有区剐的,其中既有程度的不同,也有范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一、民俗节日里的屈原故事;二、士人向往的屈原形象:(1)爱国情操;(2)社会理想;(3)行业方式:(4)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10.
屈原虽无主人身份却以主人自居,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除其与楚王同姓这一最根本的原因之外,这主要是由周代贵族诗人的影响、楚人的民族传统、屈氏家族的传统家风以及其自身的教养与经历所致。中国封建社会的士人虽然景仰屈原的为人、同情其不幸遭遇,但毕竟无保留地认同、效法者少,原因亦在于他们自居为帮忙者,缺乏“主人意识”。学者们对屈原言行———尤其是其死不去楚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让人心服,关键是囿于屈原的身份之争而未虑及其虽无主人身份,却以主人自居、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之事实。屈原的“主人意识”虽不能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人翁精神”划等号,但无疑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极为难得、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屈原精神的要点,就是关心民瘼,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积极进取;无私无畏,勇敢坚定。所谓“和谐”,决非仅仅“温柔敦厚”,而是应该将刚、柔二者“调和”起来,方可“谐顺”。今天响应党中央号召,建设和谐社会,不能只宣传孔子,只宣传儒学,而还要宣传屈原、宣传楚辞。屈原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屈原学会和《职大学报》联合主办、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屈原作品篇第研讨会"7月15日至16日在包头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通大学和香港珠海大学等高校的近20位楚辞专家参加会议。其中,国家级  相似文献   

13.
《职大学报》2008,(1):35-37
一、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致开幕辞   尊敬的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同志、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我受大会的委托,代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主办者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楚辞学研究中心及中国屈原学会宣布:大会开幕!……  相似文献   

14.
屈原爱国主义的形成,客观上是因为楚国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语言习惯、民情风俗和爱国传统,另外,屈原时代,楚国由盛转衰,内忧外患,危难当头:主观上是由于屈原的家世观念、学识才干、品德修养和长期的社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任远 《职大学报》2012,(4):125-126
“节逢端午赛龙船.万古流传为屈原”。在2012年端午节来临的前夕。来自台湾、美国、北京、内蒙、安徽、陕西、广西、湖北等地的10余名屈学专家与湖南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汨罗江畔,于屈子祠内同祭屈原,并参加了由湖南省屈原学会、中共汨罗市委、汨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为期三天的“屈原与汨罗”高峰文化论坛暨湖南省屈原学会第三届年会。  相似文献   

16.
屈原在楚怀王十六年至十七年期间被迫离开郢都来到汉北,其所游历的地方,至少包括郧襄一带。在离开郢都即将踏上流放汉北之路时,即怀王十六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在汉北期间,即怀王十七年,他创作了《抽思》。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一位光耀千古、影响久远的伟人,屈原思想的形成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家世给屈原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莫敖子华、昭阳、淖滑等人的爱国思想和政治主张也深深影响了屈原的政治革新。屈原是联齐抗秦路线的坚定践行者,他曾三使齐国,到过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作为当时思想文化交流的中心,学术争鸣和思想交流的良机屈原不会与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8.
方铭 《职大学报》2012,(1):32-34,125,126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 非常感谢池州市领导的热情邀请,以及九华山管委会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为期两天的中国屈原学会九华山(陵阳)国际学术讨论会已经接近尾声。两天来,在池州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钱征教授的亲自陪同下,我们先后考察了古陵阳县城遗址,屈原在陵阳的有关人文遗迹。我们还参观了青阳县博物馆,仔细观看了在陵阳出土的周秦时期青铜器等礼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表达等基本要素。要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需要在发现美、把握美、感受美、分享美和创造美等环节上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大学生的审美取向以及激发和推动大学生进行审美表达。主要的方法包括以知启人、以情动人、以意导人和以行塑人。  相似文献   

20.
屈原悲剧精神便是在楚王不觉悟的情况下,依然锲而不舍地努力,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坚守信念,甚至以死明志,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