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1937)赵德教,赵文莉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进步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他在旧中国居留十三年,一贯同情、支持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长期致力于向美国及世界公众介绍中国,宣传中国。尤其是从1931年“九一...  相似文献   

2.
鉴于对蒋介石国民党历史和本质的了解及对美蒋特殊关系的全面把握,毛泽东等中共党人对抗战胜利后中国局势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美国政府如果不对蒋介石国民党施加积极的影响,蒋介石国民党将把内战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利用美蒋特殊关系,对美国发起统战攻势。第一、抓住美蒋矛盾,晓之以理,声明大义。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转向欧洲,与苏联在东欧展开争夺,不允许它全面直接武装干涉中国内政。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共因素,美国担心为其远东战略支持点的蒋介石政权最终崩溃,导致美在华利益受损.毛泽东抓住…  相似文献   

3.
费正清和斯诺,是中美关系史上两位杰出的人物。本文追本溯源地从美国断层、多元、开放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阐述他们二人青少年时代就在这种文化派生的“远方崇拜”思想诱发下产生了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尔后,费正清在功利主义影响下来到中国。斯诺则继承了美国民族性中人道主义优良传统,产生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他们二人经历了中国剧烈的政治动荡并接触了中国共产党人之后,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其对中国研究发生了一个转折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毛邦初案发生于国民党退台后不久,牵涉案情在国民党退台前后。因国民党空军高层权力纠纷,空军副总司令毛邦初及其助手有意泄露军购弊案,引起舆论关注。国民党贪腐形象能否得以澄清,关涉美援大局。为使美国人信服,台湾当局决定通过法律程序提起诉讼。在蒋介石对"挟外自重"者深恶痛绝的心理之下,部分美议员对案情的关心,使毛邦初成为蒋要防范的对象。为获美同情,毛被冠以"包庇不忠"之名。李宗仁的卷入、法统问题的提出,使毛案更添政争色彩。李与蒋之间,美国站在后者一边,这使李对毛的庇护毫无作用,反而加速了李本人被"罢免"。毛邦初案暴露出的问题,使台湾当局的胜诉显得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抗日救国,在西安兵谏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12月25日,张学良又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终身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张学良为何有如此一举,史学界众说纷纭。笔者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张学良发动事变的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并没有加害于蒋的意图“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致使东北大好河山落于日人之手。张学良也夫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军阀地盘。对于家国沦丧,流落异乡的奇耻大辱,张学良是不能忘怀的。为了有朝一日能打回东北去,他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在他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在美国的罗斯福政府和中国的蒋介石政府结为盟友共同抗日以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三次转变--从中美同盟初期的"联蒋抗日"到抗日危急关头的"压蒋联共"直至抗战后期的"扶蒋反共",每一次的转变都是与美国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前途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44年10月19日发生的史迪威事件,是中美双方将美蒋矛盾处理为史蒋矛盾的结果。史迪威将军被美国政府抛弃,成为牺牲品的直接原因在于蒋介石的强硬和坚持,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耙自己战后在远东的利益同蒋介石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美国最终不得不向蒋介石妥协。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政权退到台湾之初,美国对台奉行观望政策,一是对蒋介石态度冷战,二是军事经济援助减少甚至停止。这一时期,美国对台之所以持观望政策,主要有这些原因:一是对蒋介石政权、军队、政党极端失望;二是台湾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美国认为蒋介石守不住台湾;三是美国国内对台政策有不同意见,当然,美国对台湾是不会轻易放弃的,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台政策的观望时期也随之结束,美蒋关系又进入一个亲密时期。  相似文献   

9.
193 6年 1 2月 1 2日清晨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了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 ,为了实现联共抗日的目标 ,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 ,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扣蒋”、南京的军事威胁面前以及和评谈判中 ,两人始终步调一致 ,密切合作。然而 ,在放蒋这一问题上 ,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甚至决裂。本文拟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一、张之主张 :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现在 ,几乎所有的论著和回忆材料都声称 :事变期间 ,张一再对部下表示 :只要蒋介石答应我们抗日的要求 ,我们便放他 ,还拥护他做领袖。并据此得出 :张之放蒋…  相似文献   

10.
邓演达先生于1931年8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11月在南京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至今殉难已五十五年了。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警卫团长。国共合作后,历任黄埔军官学校教育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军委会委员、农民部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职。他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宋庆龄同志曾高度赞扬他的“坚苦卓绝、忠勇奋发”的革命精神,说他是“超群出众、得天独厚的革命家。”他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认识较早,反蒋斗争坚决。下面,笔者仅就大革命后期邓演达先生的反蒋斗争情况,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首先,斯诺系统真实的介绍,给罗斯福总统留下了关于中共的最初印象,为在共同对日作战中密切与中共的联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史迪威有关中国抗战真实而可靠的情报,震撼了罗斯福总统,直接促成了美国政府的扶蒋联共政策。他代表和执行了这一政策。第一,全面揭露了国民党及其军队的腐败无能,剖析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真实面目,建议美国应摒弃“蒋介石就是中国”的观点。第二,建议美国对中共领导的军队于以承认,并给予军事援助,进行政治军事上的合作。第三,促成了美国政府同中共的正式官方接触。  相似文献   

12.
邓演达反蒋斗争中的军事活动,是他短暂光辉的革命历程中极其重要的篇章。他不但在政治上坚持刚正不屈的反蒋立场,而且在实际行动中致力于以革命的武装来推翻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尽管邓演达的反蒋军事活动功亏一馈,但它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雅尔塔协定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而且美苏妥协所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在其落实过程中又势必分别选择国、共一个支持对象,这一结局等于给战后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设置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战后美国对华目标,决定了他通过蒋介石政府重新统一中国的政策选择,导致了他本质上执行了扶蒋压共和助蒋内战的政策,成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重要原因;战后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及其对华政策的灵活性、两面性,对中国内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48年5月,蒋介石集团内部为首届行宪内阁总理人选展开激烈较量。政学系实际头子、时任行政院长的张群虽被美蒋看中,但因遭到CC系的坚决反对而不能蝉联。虽然CC系主张何应钦出任,但由于诸多原因,蒋不可能提名他。翁文灏是这场权力斗争中唯一能被各派接受的行政院长人选。  相似文献   

15.
逼蒋抗日的方针象一根红线贯穿西安事变的始终,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是这一方针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张学良将军提出的逼蒋抗日的主张,改变了党的策略方针,张学良将军通过西安事变,实现了通蒋抗日的主张,推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集团走上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一、通蒋抗日方针的提出与制定逼蒋抗日的主张首先是张学良将军提出来的。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拥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特别是1934年他从德国回国后,“拥护领袖的呼声比别人喊得更高、更响,对于先安…  相似文献   

16.
邓演达反蒋斗争中的军事活动,是他短暂光辉的革命历程中极其重要的篇章。他不但在政治上坚持刚正不屈的反蒋立场,而且在实际行动中致力于以革命的武装来推翻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尽管邓演达的反蒋军事活动功亏一馈,但它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萧乾和他的老师斯诺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明在中国人的心里,老师的位置仅次于生养自己的双亲。像鲁迅和章太炎那样的师生情,早已成为文化学术史上的美谈。这里介绍作家、翻译家萧乾和他的老师、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斯诺之间绵延半个世纪、生死不渝的情谊,...  相似文献   

18.
雅尔塔协定不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而且美苏妥协所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在其落实过程中又势必分别选择国、共一个支持对象,这一结局等于给战后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设置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战后美国对华目标,决定了他通过蒋介石政府重新统一中国的政策选择,导致了他本质上执行了扶蒋压共和助蒋内战的政策,成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重要原因;战后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及其对华政策的灵活性、两面性,对中国内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见     
蒋介石曾托国事于张学良来源:《亚洲周刊》作者:吕芳上1930年12月,张学良到南京看蒋,离去后,蒋在日记里写:与汉卿叙别时,托以万一我去后或死后之国事。他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历史事实剖析蒋介石对意识形态建构的态度,观察蒋介石对国民党意识形态的建构,可知:蒋介石时期的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从来都是杂乱无章的。这也是国民党最大的问题之一,此问题也成为国民党在1949年最终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探讨蒋介石如何建构"蒋记"的三民主义,并探讨其意识形态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