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曾提到报刊的首要职责是监督。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吸收了其舆论监督思想。舆论监督首次见于党的正式文件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在此之前,毛泽东对舆论监督有着相同本质的批评性报道也作过评述:“报纸上的批判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读到郑保卫先生的一篇文章《首先还是认识问题———十六大后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见《新闻记者》2003年第2期,以下简称“郑文”),当下有些不同看法。郑文认为,当前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依然还是要先解决认识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对新形势下开展新闻批评,实行舆论监督的重要现实意义的认识问题”。应当说,这个判断是合乎实际的,笔者十分赞同。那么到底是谁的认识需要提高、亟待提高呢?郑文似乎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提高认识的对象,在具体剖析这一问题时说:“……而如果还像过去一些人那样,借口什么‘影响团结’、‘伤害同志’、‘给…  相似文献   

3.
《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的“记者夫妻店”的主人公樊云芳、丁炳昌二位主任记者,在第3期《新闻战线》上以《时代呼唤“全息摄影”》为题。阐述了对新闻样式的看法,他们借用摄影术语,把中国新闻文坛上两种迥然不同的新闻文体比喻为“平面照相”和“全息摄影”。所谓“平面照相”,即喻“那种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传统报道模式;“全息摄影”,就是“‘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反映事物,既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起有影响的“新闻官司”“《二十年疯女之谜》诽谤案”至今已逾十年。其后,包括1988年和1993年两次所谓“‘新闻官司’高潮”在内,全国“新闻官司”案件已逾千件。十年前,“新闻官司”给新闻界带来的强烈震荡至今记忆犹新,今天人们则反映平静,心态基本适应。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新闻官司”对新闻活动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些简单的回顾。“新闻官司”:向阶级斗争工具告别曾经有人认为,“新闻官司”对新闻活动、特别是舆论监督起了阻碍作用。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事实表明,“新闻官司”影响的主导面是积极的、正面的。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眼下,瞄准社会热点,正确报道反映公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已成为深受各个媒体重视的“拳头产品”。邢台电视台从2000年3月份开始,围绕“瞄准观众需求,反映民众呼声,强化舆论监督,发挥评论优势”的基本方针,在邢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了一个以舆论监督为主的板块——“社会点击”栏目。它的创办,丰富了新闻联播的内容,增强了新闻联播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很快便成为邢台新闻联播里的一个“黄金板块”,被观众广泛誉为“邢台的小‘焦点访谈’”为地方台搞好舆论监督节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社会点击”栏目开播不久,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殷平 《报刊之友》2013,(9):55-56
“车祸新闻”该怎么做,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某些车祸新闻对于血腥现场的过度描写,常常令受众无法忍受。而在《新安晚报》的“‘霸王车’撞痛合肥”的报道中,记者则很好地拿捏住了这个“度”,本着人文关怀、质疑不泄愤、监督不盲目、揭露问题同时探究解决方案的原则,表现出对生命的敬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对车祸的反恩和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上。…霸王车’撞痛合肥”的报道,虽然起因是车祸,但并没有停留车祸新闻本身,而是将其转化成重大民生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形式将报道不断引向深入,让车祸新闻报道从感性走向理性,使得车祸新闻也能做成精品新闻。  相似文献   

7.
时下,沪上新闻媒介和社会团体开设的各类“热线电话”专线不下60条。其中名气响、影响大、较受欢迎的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早新闻》中舆论监督性的“990听众热线”。 为什么听众对“990听众热线”如此钟爱和信赖?“‘990听众热线’的记者们是‘热心肠’,一些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黄河新闻》的热点南晓明黄河电视台的《黄河新闻》在舆论监督方面是以“报道社会热点、反映群众呼声”为定位,以社会新闻为主体,既起到“喉舌”作用,又发挥“桥梁”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在山西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它的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普通老百...  相似文献   

9.
冒牌记搞“舆论监督”是新闻,正牌记搞“舆论监督”是不是新闻?1月17日,3名男子因涉嫌敲诈被湖北十堰市检察院批捕。自2003年以来,3人打着“记”的招牌,专作“批评报道”,并以此要挟舆论监督对象出钱作“正面宣传”,先后敲诈了20多家单位。(2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另据报道,至去年年底,山西省已依法取缔非法期刊记站21家.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出现的贾亦凡先生等人的“客观报道”说①已经于逻辑学不合 ,于辩证法亦讲不通 ;1999年又出来了个陈氏公式 :“新闻的客观性———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② ,近日又见到陈力丹《再谈新闻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答程天敏同志》(以下简称《再谈》) ,深感这类文章 ,都将“客观报道”绝对化了。明明是陈力丹等人硬要将“客观报道”手法与新闻真实性原则等同起来 ,而《再谈》却偏要指责我的“不是一码事”之说是在“添乱” ,说我“将‘不是一码事’解释为不等于‘没有任何联系’ ,有些牵强 ,人们一般就是把‘不是一码事’这…  相似文献   

11.
常研究新闻,常觉得经济报道、科技报道充塞过多的数字与专业术语,易使新闻硬化,显得枯燥、乏味,但实际上新闻又离不开必要的数字与数据,好的数字与数据可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生动性与趣味性,特别是那种成就报道或舆论监督中的批评性、揭露性报道。 现看以下两段数据:(1)1月13日新民晚报: “领导干部腐败百分之六十以上都跟‘包二奶’有关,在被查处的贪官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有‘情妇”’。(摘自吴兴人《关于婚姻法修正》)(2)1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党纪国法不可谓不严……仍然以每天超过10名县处级干部、1名…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知识》一九九三年第三期第二十六贞邓利平同志的》对行为丑与新闻美的一些认识》:‘其实丑的东西你不报道它依然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津’为‘泽’之误;、根据《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页《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引文掉‘照例’二字。这两个错误,如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13.
口述实录体新闻,就是新闻作者通过对人物的采访,将人物口述的新闻事实、新的观点和主张等作实录报道的一种新闻样式。它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亲近感。从口述实录性新闻的写作特点和内容来说,需要作者注意以下几点: 1、从口述实录中反映新闻事实。口述实录体新闻不是人物一般语言的记录,更不是人物的讲话稿,而是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新闻事实。也就是要在人物的口述中,把新闻事实反映出来。否则,就不成其为新闻。例如《“吹灯兵”的情怀》(1987年全国好新闻作品),实录了一连阵地长张玉江的话:“说我是‘吹灯兵’?那倒不假,不瞒您说,吹了8次啦。战友们爱跟我开玩笑,说我和‘8’字有缘分。您看,我1980年入伍,当了8年兵,8次立动受奖,8次代理排长,可也被80年代的姑娘‘吹’了8次‘灯’。”接着,记者实录了张玉江谈的找对象被姑娘8次‘吹灯’的原因和经过,以及他的态度和想法。他的谈话本身就是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4.
用形象新闻反映重大主题,是《襄樊日报》几年的一个大胆探索。早在1995年初,《襄樊日报》就提出:“要革除新闻照片只能当‘陪衬’的观念,大胆地让新闻照片领衔唱主角:革除‘重大主题只能用文字报道’的旧观念,大胆地尝试用新闻图片反映重大主题”。几年来,《襄樊日报》创造性地贯彻“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大胆地将图片新闻向头条推进,向整版拓展,向系列延伸,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报之路.在全国报界(包括中央报纸和省报在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襄樊日报》究竟是怎样用新闻图片去反映重大主题的呢?它的独持视…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两位省委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到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江西省委书记说.“这些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新闻舆论工作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而,在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生产力”。(《人民日报》2008年1月28日)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新闻的定义 拙作第一小节题为《“新闻”一词的三层涵意与新闻的定义》。我说:“‘新闻’一词,古已有之。汉语的‘新闻’是名词,有三个层次的涵意。一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二是指新闻稿,包括口头的、文字的、音响的、图像的报道。……三是指报纸。”然后,我就汉语“新闻”的第一义、第二义分别下了定义:“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新闻稿(包括口头、文字、图片、摄像的报道)的定义:新闻稿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的报道。” 姚福申先生的文章不提我所说的“新闻一词的  相似文献   

17.
始创于1995年1月的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迄今已刊出近300期了。5年来,《冰点》以其独到的视点、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读者所关注和喜爱,并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应该说,《冰点》探索新闻之路的尝试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可读性长文”的新路。作为同行,审视《冰点》,得到如下一些启示。启示之一:重拳出击在新闻界,报道往往是忌“长”的,盖因长篇文章容易让人乏味。正如《冰点》栏目主编李大同所言:“众所周知,新闻界是最反对长篇报道的,以至于历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3000字以上的新闻统统没戏,一个‘长’字就足以打…  相似文献   

18.
从2013年4月18日开始,《荆州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消除‘中梗阻’打造最优环境"系列报道:以记者暗访的形式,将舆论监督的目标对准市直权力部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报道刊发后,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市长李建明、纪委书记黄汉桥先后就这一报道作出批示,市纪委、市委督办室要求涉及的部门和单位作出整改。目前,这一报道仍在继续,并由系列报道变成《荆州日报》的重点栏目。这是一次成功的舆论监督,这一组舆论监督的推出,我们也有很多的感触。不少新闻从业者认为舆论监督难做,但事实证明,只要坚持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服务于中心工作,舆论监督非但不难做,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新闻舆论的引导力,能够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9.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组织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新闻评论始终起着其他报道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宁波日报从1980年复刊以来,便在头版开设了一个群众性评论专栏《明州论坛》。据不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了切实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黄石日报》从今年4月起,将原有的《读者来信》专栏扩容并更名为《舆论监督》专版。几个月以来,我们从众多的热点问题中挑选了一批适宜的问题,先后推出了关于沈下路行路难、公用电话亭乱收费和《私营厂长被打以后……》、《传销?权销?》、《走近街头职介所》、《假钞为何屡打不绝》等报道。努力通过新闻舆论监督,起到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功效。我们特别注意抓了以下两个方面: 把握大局抓好热点 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遵循把握大局的原则尤为重要。把握大局,是舆论监督导向正确的主要体现和重要保障。把握大局,就是运用辩证的方法看社会,看问题,在选择题材、采写稿件时,本着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既敢于正视社会问题,勇于揭露社会弊端,又顾全大局,服从大局,反复酌量、权衡某个问题对全局工作的影响。决不为监督而监督,为批评而批评,更不动辄以“为民请命”者自居,不加分析地随波逐流,为有碍大局、不合理的要求推波助澜。那么,怎样把握大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