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蓝秀华 《广西教育》2008,(30):11-13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探讨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的地方教学型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了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运动技术训练能力、体育竞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和全民健身指导能力,并据此提出了科学构建体育课程群、创新体育教育实践体系、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和推进体育教育学风建设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3.
职技高师院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有效服务"三农",既是走教育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需要,又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介绍选派高年级优秀大学生挂职担任村科技副主任(即大学生"村官")活动入手,引发对职技高师院校服务"三农"的思考,并对职技高师院校服务"三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师范生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核心能力,也是师范生应该进行重点培养的能力.在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中实施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1+X+2"培养模式,既能增强学生的教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熟悉课件开发平台,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又能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师范生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师院校向综合性转型是高等院校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自然趋势.地方高师院校应准确定位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4+2"型周教学模式下推行"强化主修学科专业教育,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兼顾交叉学科联合培养"的主副修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数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要求高师院校为其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且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准教师.高师院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南阳师范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下进行卓越物理教师实践教学培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卓越物理教师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国家、地方、高校以及对大学生个人都极其重要。本文根据地方高校的基本特征,分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确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开展创业教育等5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师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针对专业性质,因材施教,决不能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和体系的宏大严密.实践性教学化理论为能力和方法,是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和必修课程.创新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通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地方高师中文专业要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和边缘性特色赢得竞争中的主动.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师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针对专业性质,因材施教,决不能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和体系的宏大严密。实践性教学化理论为能力和方法,是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和必修课程。创新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通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地方高师中文专业要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和边缘性特色赢得竞争中的主动。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师资的摇篮,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里综合考量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在综合性改革和开放性教师教育体制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即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注重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以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