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分析新刑法确立的正当防卫制度的内容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从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发展、性质、立法意图及我国社会治安现状等方面来看,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是特殊防卫权而不是无限当防卫或无限防卫权  相似文献   

2.
1997年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其立法宗旨在于鼓励公民与暴力犯罪行为做积极的斗争,而特殊防卫权立法上的缺陷与价值也成为当前学理界争论探索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对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适用的起因条件、限度条件界定不明确。关于特殊防卫权的规定更欠周密性。这些都不利于正当防卫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1997年修改刑法时,专门在正当防卫制度中增设了“特殊防卫权”,但因其缺乏过程完备性、科学严谨性和实际操作性,给人留下诸多立法方面的缺憾。为此,应对刑法第20条第3款及早进行修改与完善,可将其修改为:“对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杀人、重伤、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行为,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样既简明扼要、清晰可辨,又易于理解、便于掌握,从而进一步体现立法者增设特殊防卫权的本意,促进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并发挥其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我国新旧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经过修改后的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更趋规范、科学;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确立了无限防卫权,强化了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同时也埋下了公民防卫权滥用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我国立法机关在1997年修改刑法时,专门在正当防卫制度中增设了特殊防卫权,但是关于特殊防卫权的立法缺乏严谨性,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应该对其进行修改,从而促进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并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界对新刑法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的利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该文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鼓励公民大胆行使正当防卫与防止正当防卫权滥用的矛盾。刑法第20条第3款并未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该文对此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有相当~部分刑法理论和实务界的同志认为,《刑法》的这一规定确认了“无限防卫权”,认为“无限防卫作为新刑法的一项重要立法成果被载入史册,它不仅标志着我国立法工作者对正当防卫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将我国刑事立法水平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①而另一些同志则认为“不能说刑法第二十条第3款的规定等于有限地承认无限防卫,更不能…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该款是赋予公民的特别防卫权,并对其构成条件及其与无限防卫权的异同进行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增设了无限防卫的规定,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本文探讨了确立无限防卫权的意义、一般防卫和无限防卫的关系、无限防卫的成立条件和有关无限防卫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是刑法对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中的客观上的危害行为的性质予以确认合法的制度,因此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具有防卫意识。偶然防卫因为没有防卫意识且其行为本身没有防卫行为的正当性,因而不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2.
假想防卫案件不易处理的关键在于其主观意图的认定与把握。假想防卫从概念来看,不存在真正的正当防卫,而是假定的防卫;从特征来看,不存在客观的正当防卫,而是臆想的防卫;从与相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来看,不存在正确的正当防卫,而是错误的防卫。  相似文献   

13.
正当防卫辩护是刑事辩护中最常见的辩护形式之一,但由于受我国的司法现状及公民的法律素养所决定,辩护方举证存在诸多障碍。在我国,辩护方正当防卫辩护举证责任要实现合理分担,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正当防卫的举证责任应当在辩护方和辩护方关于正当防卫的证明标准只需要达到优势证据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死刑刑罚的不可逆转性,使得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成为保留死刑国家的首要目标,而有效辩护制度不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机制,更是刑事司法由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的必然要求。刑事领域死刑案件辩护有效性的理念及其保障机制的阙如使得我国死刑辩护质量不高的司法现实凸显,这不仅不利于保障被追诉人的人权,更与域外法治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相关要求不尽一致。为此,文章对我国死刑辩护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司法实践、具有本土化特征的死刑案件有效辩护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也是各国刑事立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作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已广泛运用在西方的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也遭到该理论的冲击。我们应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专家证言引入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以体现司法公正和对受虐者人身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制度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过去立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正当防卫制度的有效实施,新刑法对此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文章在比较新旧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规定上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修改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准确地理解新规定,并对新刑法的修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中"防卫性"成立条件的具体认定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刑法制度的规定和多家专家学者的精辟阐述,尤其是紧密结合六起涉及到正当防卫问题的实际案例对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进行实务剖析和论证,并力图在法理和立法、司法特别是司法适用角度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18.
吴亚娥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25-27,37
假想防卫是防卫人把实际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因而对想象中的不法侵害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造成他人的无辜损害。行为人依法对其行为承担责任的依据是主观上的认识状态及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