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民 《出版经济》2001,(8):37-39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引起相关事物本身发生质的变化,会计是受环境影响的,是经济环境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会计的动态性和进步性。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会计的基础环境受到冲击,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志安 《传媒观察》2003,(11):14-16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消费者需求的差异也将越大,市场细分的趋势也越明显。与其他市场领域的产品相似,报纸、杂志或者广播电视同样面临着读者分化和市场细分的必然要求。电视频道的专业化浪潮和报刊杂志的个性化定位便是显证。从“大”走向“专”、从“全”转向“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冯越 《报刊之友》2008,(12):41-41
岁月如梭,我参加新闻工作(纸质媒体)也有20多年了,这正是中国报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段,报纸越办越多,越办越厚,越办越对老百姓的心思,哈哈,还有一样,就是报纸上的差错率也居高不下。且不说别人了,我自己编辑的版面,回头一看,累计起来也可以算是“千疮百孔”的,真是惭愧得很!正所谓“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  相似文献   

4.
岁月如梭,我参加新闻工作(纸质媒体)也有20多年了,这正是中国报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段,报纸越办越多,越办越厚,越办越对老百姓的心思,哈哈,还有一样,就是报纸上的差错率也居高不下。且不说别人了,我自己编辑的版面,回头一看,累计起来也可以算是“千疮百孔”的,真是惭愧得很!正所谓“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  相似文献   

5.
医生越老,胆子越“小”。卫生记者呢?笔者以为也同样如此。笔者做了18年卫生记者,不仅胆子越来越“小”,后悔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政经资讯     
“一人的不幸是整个世界的伤口。”——母亲每日下跪10小时为子筹钱治病“吹牛也要上税。”——阜阳官员浮夸致每年多交千万税款“送父母3000元,岳父母3000元。”——调查显示春节送礼风越刮越猛“艺术类考试也要实行阳光工程。”  相似文献   

7.
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联姻,“婚前”磕磕碰碰,“婚后”也不算恩爱。三百年过去,苏格兰要求分家的呼声越亚越响亮。[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的经济宣传中,常把某种商品找到销路比做找到“婆家”,把中间起沟通作用的一方比做“红娘”。这类比喻初听起来,仿佛有些“新鲜活泼”,但到处在用,就变得俗气,久而久之,越听又越觉得不对味了。比如,今年3月18日山西日报的《为您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初,中级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发展模式,因此教育的发展就与地方经济荣誉与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在“西部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有一个著名的“贫困综合症”的提法,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决办法。刘尧认为,西部经济落后制约教育发展,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经济。越贫困的地区生产力水平越低下,对现代科学技术需求不迫切,吸收不了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0.
粤方言,又称“白话”、“广州话”,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由于其通行的区域多是当今经济发达地区.通行范围也远远超出了粤地,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华侨的足迹,粤方言的影响早已越出国界。使用人口遍及世界各地,其强势方言的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200年前,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刘晓昆则一再强调,“越是复杂和变化的时候,越有机会,越可以从中找到亮点。”  相似文献   

12.
因是报人,近水楼台地便有了好几份报纸在手里,办公室里又订有多种“外报”,花花绿绿一大堆.留心看看,现在的报纸是越办越厚,越办越花哨,记者的稿子也是越写越长,越写越“生动”,翻开报纸,确实是满篇的热热闹闹,如果埋头进去,几个小时出不来,但仔细想一想,又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14.
如今,老百姓对国产“大片”、长篇连续剧,即便是被那些新闻媒介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惊”、“险”、“奇”的片子,也表现得越来越漠然了。这固然有观众“品味”或者说“眼光”过于挑剔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这些影视片“不怎么样”所造成。堪称艺术精品的上乘之作所占的比例实属不多。何为精品?用江主席的话说:“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艺术品”。目前国内影视片制作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影视作品“含金量”不高。比如在许多人眼里,似乎资金投入越多就越能拍出上乘之作?又如连续剧越拍越长,好象只有越长才越够水平?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经济新闻的路子越走越宽,在新闻媒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了。这对于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新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人们重视舞文弄墨,轻视生产和商贾。因此,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著述中,文学艺术浩如烟海,而有关经济的论述却如凤毛麟角。只是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济新闻才被逐渐提到特别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从  相似文献   

16.
“民生政治”提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一身西服的温家宝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中央政府的“民生理念”。  相似文献   

17.
嘴巴     
友直 《档案管理》2005,(2):93-94
前些时,我给我的家人说,我现在是“三懒一勤”:腿懒,不想多走路。带来的问题是深入基层少,了解情况少,决策就可能失误;手懒,不想动笔。我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记不写.看过就忘,忘了就不能指导自己的工作,有时忘了事还会贻误大局;脑子懒,不想记东西。记东西是要下工夫的,一遍,二遍,三遍,甚至是“长亭外,古道边,口念脑记无数遍”。脑子是越用越灵.越记越想记,厚积薄发。这是我的“三懒”。说到“勤”,仅指嘴巴也即是说,  相似文献   

18.
不管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问题。有些记者、通讯员写新闻,总喜欢文字长一点;发新闻,也希望篇幅大一点,似乎文字越“长”越有分量,篇幅越“大”越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9.
在新华书店系统内,一方面人员队伍庞大,但面对无数发展机遇却缺乏能征善战的高素质的“将帅之才”;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人才流动机制,队伍活力明显不足,“温水青蛙”效应日渐明显。人才流动的三个悖论,在新华书店也充分显现,即人才越多的地方越吸引人才,人才越少的地方越浪费人才,越热门的行业部门越短缺人才。在选人用人上,重“伯乐相马”,轻“沙场赛马”;在分配制度上,基本仍是以“大锅饭”为主;在绩效考评上,本该以务实创新突出绩效为目的考核评先,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做秀”,一时“做秀”可能有利,一世“做秀”既毁企业,也毁个人。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干枯乏味。干巴巴的数据、干巴巴的措施,还有让人似懂非懂的经济术语,让人看了打磕睡。长期以来许多读者对我们各类报纸的经济报道颇有微词。 经济新闻与美能不能“汇合”呢?回答是肯定的。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曾由衷地感到:“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经济新闻要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一目标,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人物的基础上,应该尽量将其写成美文。让读者坐得下、读得进,在阅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