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05,(9):41-41
空管局与国家气象局,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因为航空离不开气象信息,但是,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两者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或者说改进,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单向沟通的关系了,气象局也需要借助空管局获得气象信息一般的民航飞机都有机载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气象雷达、用来在航空过程中探测高空风等气象参数,而且他们所探测到的往往都是第一手的实时气象数据.这些数据下传到地面送给气象局,对于气象局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翻译的视角看待气象节目主持,提出了衡量主持人气象素质的标准——信、达、雅。主持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历经岁月沉淀,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让观众"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4.
气象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涵盖群众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关注气象,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向时也体现了国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推动下,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日趋增长。西方发达国家在气象科普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包括气象科普文化建设、气象科普的公众接受以及气象科普模式构建等,系统梳理国外气象科普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气象科普体系构建进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美国气象频道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经历多次改版,无论从节目形态还是创新方式上对中国的气象资讯类节目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对比最近一次美国气象频道改版前后在节目设计、形式创新和技术手段提升的异同,结合中国气象资讯类节目现状,对气象资讯类节目如何在内容样态、生产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升级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学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国气象工作者发起成立的一个全国性气象组织,以“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以1913年5月中央观象台台长高鲁未获邀请而自费参与由日本中央气象台举办的东亚气象会议为起点,在中央观象台气象科成立基础上,经过中国气象同仁11年筹备,中国气象学会于1924年10月10日在山东青岛胶澳商埠现象台召开成立会.自此,我国气象同仁紧密联合,共同开创独立自主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静  陈翀 《兰台世界》2013,(10):39-40
洪迈《夷坚志》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笔记小说集,其中记录了不少云雨雷电、水旱风雹等气象灾异;反映了宋代民间对多种气象现象的认识;体现了万物有灵、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等气象观念与思想,对研究古代气象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洪迈《夷坚志》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笔记小说集,其中记录了不少云雨雷电、水旱风雹等气象灾异;反映了宋代民间对多种气象现象的认识;体现了万物有灵、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等气象观念与思想,对研究古代气象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象档案资料分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安徽历史气象档案资料,分析安徽省江淮地区春季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并简述了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谈一下写好气象新闻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从电视新闻采访的学科特征和研究对象入手,分析了电视气象新闻采访的线索、策划、技巧以及拍摄方法,就如何提高这一流程效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安徽历史气象档案资料,分析安徽省江淮地区春季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并简述了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姜晨 《新闻通讯》2011,(9):25-26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都市报紧跟“气象”和“天机”,揽天上云雨,问人间冷暖,气象新闻立体化传播的时代正悄然来临。 都市报气象报道的三大误区 我国都市报毕竟只有不到20年的发展历史,相较于国外大报娴熟的气象报道。尚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下的气象新闻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6.
罗毅 《新闻前哨》2006,(4):45-46
气象新闻的出炉源于2003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全新改版,改版后的报纸新开辟了“风云榜气象新闻版”,在我国媒体中最先运用“气象新闻”这一术语。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发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口播8个城市的天气信息。从那时起,气象服务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走人公众视野,并以这种面貌在人们生活中持续了20年。目前,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气象报道已经冲出“天气简报”、就天气说天气的局限,而是着重于关注人的需要,重视天气对人的健康、心情、生存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何岚 《新闻战线》2023,(9):65-67
都市快报以生活服务内容为抓手,开设专栏专版,深耕天气新闻。巧用数据、图文并茂,有趣有理易转发;善于发现、积极创新,用“气象+”牢牢吸引受众,对天气变化迅速做出正确权威解读;拓展发布渠道,积极拥抱数字媒体,与时俱进接地气,不断强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人类从狩猎、采集过渡到种植业以后,对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知识愈来愈重视。本文通过对两者气象思想的深入探讨,拓宽了我国气象科技史、灾害史研究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黄峥 《声屏世界》2004,(2):55-57
2003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等机构完成了一项“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天气预报”高居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成为观众最爱看的电视节目;2003年名为“您观看电视了吗”的新浪观察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惊讶:“天气预报”再次成为收视之冠,占投票总数的49.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