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艺消费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术语,从不同的角度看,在不同的意义参照系中它的含义大为不同。所谓文艺消费就是以文艺产品的精神意义消费与商业消费复合体为主导形态,同时包含作为前商品时代遗留的非商品消费的文艺消费、作为指向超越了商品化逻辑束缚的后商品时代的可能境界的非商品消费的文艺消费、各种边缘化的亚商品消费的亚文艺消费在内的一切对文艺产品、文艺服务和其他相关文艺设施的使用活动。消费在历史上的诸种含义也共存于当代文艺消费中。当代文艺消费呈现出商业性与非商业性、产业性与事业性、个体性与社会性、膜拜性与展示性、修心性与宣泄性对立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生活全书共分“生活与消费”“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和“面对市场经济”四个单元,基本的逻辑顺序是:从消费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进而给出进行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也对应地把本专题分为四个小专题。一、生活与消费知识梳理学习本单元,我们必须重点掌握下列基本观点: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纸币是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现在社会常用的结算工具主要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固然有其独特的精神属性,但作为精神劳动的物化形态,它还具有商品属性,因而除了教化等功能之外,它还具有经济功能。然而,它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文艺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必须坚持“二为”方向。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学艺术一方面迎来了重构和再生的契机,一方面又面临着挑战与困境。在貌似萎顿的条件下,当今的中国文学艺术正蓄势待发,人们正焦躁地期待着一个文艺繁荣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图象化和景观化是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按照当代审美活动的特点来正确对待公众文化消费的欲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文艺产业良性发展。文艺消费对文艺生产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文艺样式的层面。现代文艺消费模式所制约的不仅是文艺生产的内容,而且是文艺生产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们研究文艺产品(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与文学艺术研究),多只研究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或政治性)、文化属性(或学术性)、审美属性和信息属性,很少去揭示它的商品属性,这是很不全面的。 文艺生产也要耗费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产晶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也要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供人消费因而具有交换价值。文艺产品也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其使用价值一般是在流通过程中按照商品交换的方式、在满足了他人的社会需要之后实现的。所以,文艺产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也具有商品属性与商品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品、一种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研究美学问题的风靡欧美的横向性交叉学科,它的思想以其活力和可塑性而为许多学科所汲纳和融化。它的“共同创造”论、“期待视界”论、“召唤结构”论,为我们研究商品的存在方式、商品消费的审美心态、商品美的创造提供了新的思维视野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的公式化、模式化、概念化,人们是够厌恶了。但是,它们为什么会产生,又怎样才能克服它,这是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公式化、模式化、概念化的产生,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四人帮”对文艺的干扰和破坏所造成的。他们鼓吹与推行“三突出”之类的“三字经”,使文艺上的公式化、模式化、概念化甚至神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次,还有作家和评论家本身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艺术如何保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文化艺术战线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正确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正确认识文艺产品的双重性,正确处理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从而争取在两个效益统一的目标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文艺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文艺产品要进入市场。文化市场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文艺产品所具有的双重属性商品层性和精神属性。首先,应该肯定大多数文艺…  相似文献   

9.
对文艺商品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文艺的生产、传播、消费流程中。生产是本源,消费是彼岸,中介便是传播;在这三个环节的内部,主体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存品格。  相似文献   

10.
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与审美文化相抵触的。商品社会中经济奇迹的获得往往是以牺牲审美文化乃至整个精神文化为代价的,这一点,已经为西方国家的经历所证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时代,不仅审美活动、艺术行为,甚至政治行为,包括一切社会性事件,都唯有转化为商业行为的文化消费,才能为公众所共同关注与接受。正如里斯曼所说:“流行文化实质上是消费的导师,它教给他人引导如何消费政治,即把政治消息和政治态度当作消费品。政治是一种商品,一种比赛,一种娱乐和一种消遣,而人们则是购买者游玩者或业余的观察者。”(里斯曼:《孤独的人群》,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在商品社会里,审美文化,尤其是大众艺术文化,不可避免地为市场经济文化所统摄。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同样为文化市场的铁的规律所制约。“孤立的、与生活不再发生关系的艺术作品,不管它如何迷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25日报道,日前,“批评与文艺:2007·北京文艺论坛”在京举行。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说:“我不知道批评是活着还是死了.批评家们的生存现状面临严峻的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指出:“我们现在的文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商业化、市场化、大众化。但是学院里的批评家们还把文学作品当成一个封闭的文本,不考虑它是如何被生产、被消费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2007年3·15主题确定为“消费和谐”。“消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消费者生活需要最基本的社会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都属于“消费”的范畴。“和谐”是一种理念,更是对目前消费领域提出的要求。所谓“消费和谐”,就是在消费领域中全社会要树立一种“消费和谐”的理念,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消费和谐”的市场环境,推动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艺与文化:生产/消费”专题研究现代性与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冯宪光(1.1)文艺消费:从前现代到现代…………………何志钧(1.5)历史题材获奖作品与茅盾文学奖的生产机制…………………………………………范国英(1.11)论文艺传媒对文化权力的建构与文艺格局的影响…………………………………………袁牧华(1.16)是“消费时代”,还是“文化经济”时代?——对当下消费问题的一点反思………李益荪(2.1)试论消费“真实”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李红春(2.4)社会主义语境中的文化消费逻辑……………李…  相似文献   

14.
发展市场经济,必然有文人下海。目前,文人下海至少有三种形式:一是张贤亮所说的文人下海,即文人为了自由,在经济上必须独立。下海经商就可以解决文人在经济上的独立问题;二是投奔“商海”,“深入生活”;三是王朔所说的文人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商品。前两种文人下海尽管对文艺的发展有些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后一种文人下海就不同了。这种文人下海就是把文艺市场化,以文艺为牟取暴利的手段为工具。用王朔的话来说,  相似文献   

15.
论连锁经营的经济学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锁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一种商业经营与组织形式 ,是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的连锁经营已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 ,它将是 2 1世纪中国第三产业最具增长活力的经营模式。但国内外有关连锁经营的文章多从实证研究角度阐述 ,本文试图对其经济学实质作些探讨 ,以便抛砖引玉。一、连锁经营有利于化解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化消费的矛盾。连锁经营是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的产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同现代大工业、大生产对商品流通领域的要求直接相关。社会化大生产实行的是大批量、连续不断的均衡生…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的文化形态,它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现代传媒为手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具有娱乐商品式消费、批量复制式创作、感官追求式审美等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大众文化语境悄然生成,对文学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湖北文学的生态在大众文化语境中也发生了改变,生产、传播、消费环节都或多或少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了新特点、新现象。  相似文献   

17.
胡风文学批评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文艺的生产性重新受到重视。马克思早就指出,作为精神产品的文艺也会商品化,“文艺生产性”的概念多次出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中。精神产品生产过程的二元特征,决定了艺术生产从制作到文本,从传播到消费,实质上都是意识形态的生产。但文艺的生产比普通商品的生产又具有无可比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只有认识和尊重这些复杂性,才能使文艺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文主义者、继海德格尔后现象学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 ,其哲学观和教育观是市场经济和商品消费异化人的产物 ,是对科技主义中“无人教育”的否定。在“存在先于本质”第一哲学原则下 ,萨特的教育个性化思想主张学生的自由选择 ,自我发展 ,自主生成 ,而反对社会和教师对学生的外塑。这对我国当前教育中学生、学校无主体性 ,无个性 ,“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状况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须吸取其精华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所用  相似文献   

20.
《管子》在“侈靡”篇中所倡导的侈靡消费思想,现在看来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从经济方面看,它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进就业,实现社会经济的繁荣;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它提倡“包装”,鼓励“休闲”,实现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风尚。当然,应当对侈靡消费的条件性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将其任意推广,照抄照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