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听说黄远生是我国一个以记者为职业而享有盛名的人,曾写过一部我国较早的新闻通讯文集,是个很有才气的人,曾受过邹韬奋等许多著名报人和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天才记者。但我对他的情况知道得很少,非常想知道他的详细情况,请能介绍介绍,以满足我对我国新闻前辈的了解。宋继文宋继文同志:黄远生在中国新闻史上,的确是负有盛名的记  相似文献   

2.
王永伦 《今传媒》2013,(1):123-124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在他的新闻活动中,提出了"为民生社会请命"的媒介使命观,并且通过其新闻实践来阐释这一媒介使命观。  相似文献   

3.
于小菲 《新闻世界》2014,(9):175-176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采写新闻通讯见长,被称为"现代新闻通讯奠基人"。在黄远生的作品中包含的一些新闻思想对新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黄远生新闻作品中体现出的新闻思想出发,分析如何成为一个名记者。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坚定信念,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他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被称为中国采访学的奠基之作,该书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许多新闻采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晓荣 《新闻大学》2023,(9):91-103+121
在近代中国报刊史上,黄远生被视为新闻通讯的开创者,但这种说法忽略了技术、制度、实践和行动者的复杂互动过程。自清末以来,随着机械化交通的普及,《时报》形成了一种以京师新闻为重点,注重解释与分析的报道传统。民国初年,在政治与报业变革的双重变奏中,黄远生发展出来一套关于解释性与时间性的操作规范,从而产生了一种能被明确识别的新闻体裁,即“通讯”。他还提出了“客观”的主张,但不同于西方的“客观性”,这是一种儒家“良心”观与新闻职业道德的混合物。这一观念提高了报刊动员能力的同时,也使新闻与政治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6.
1903年,黄远生19岁时,县试中秀才,乡试中举人,翌年京试又中进士,成为才名出众的“联捷进士”,誉满全省。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基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新闻记者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自他从事新闻工作至海外遇难,仅4年时间,写下近百万字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 在当时的新闻界独领风骚,成为民初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誉为“报界之奇才”。为使远生的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其生前好友林志钧费尽心血搜集、整理、编辑了《远生遗著》一书,从1920至1927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四版,后又多次增补重印,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通讯集成为民初政界斗争与历史的精彩记录。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著名记者黄远庸(远生)墓,不久前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莲花乡梅山村的山林中被发现。黄远庸(1885—1915),新闻记者。名为基,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辛亥革命后,在北京任上海《时报》、《申报》特约通讯员。曾参加进步党。1915年12月在美国旧金山被刺死。时年仅31岁。遗骸辗转运  相似文献   

8.
穆青同志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他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已长达六十春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作品,始终紧扣时代,紧贴人民,成为时代的号角,人民的知音。所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影响之深远,为我国新闻史上所罕见。穆青的新闻生涯,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记者成才的普遍规律。他是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榜样,是中国新闻记者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划时代的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以进士兼留学生身份而投身新闻业的“士”人。在他开始从事新闻业时,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还很低,那时士大夫的正途是“仕进”(作官)。只有穷途来路的文人才从事这种职业。当时也没有“记者”的称号,而叫作“访员”或“访事”。就连撰述论说的主笔,也被视为低贱甚至不名誉的职业。“各埠访员人格犹鲜高贵。所摭抬报告者,大率里巷琐闻,无关宏旨”。“至于国家大政事大计划,微论无从探访,即得之亦决不敢形诸笔墨,故报纸资料大半模糊而琐细”。直到辛亥革命后,“往昔文人学子所不屑问津之主笔访事”,才“美其名曰新闻记者,曰特约通讯员”(注一)黄远生又是我国新闻通讯这一报纸文体的奠基人。他写的北京通讯被专称为《远生通讯》。近年出版的《简明新闻学词典》,在《远生通讯》条目下,释为:“中国近代著名记者黄远生所创造的一种新闻通讯文体,始于1912年初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信》,驰名中外,影响很大。……”他  相似文献   

10.
《Xi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较早践行专业理念的名记者,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主要表现在:首先,他在新闻工作中忠于事实,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其二,他积极倡导并坚守言论自由思想;其三,他明确提出了“为民请命”和“指斥权贵”的报刊责任。黄远生的“四能”思想和“远生通讯”,是他践行专业理念的自觉,这些专业理念和职业操守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对我国后来的新闻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丈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  相似文献   

13.
李璐 《新闻世界》2014,(6):212-213
邵飘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少有的新闻全才,是一位优秀的新闻从业者。他随时处于采访的角色之中,广泛交友,获取新闻,在采访中胆大心细,与采访对象对话时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引导谈话的顺利进行。他卓越的新闻采访艺术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对于当今的新闻记者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学习邵飘萍的新闻采访艺术可以提高新闻采访的工作效率,抓住更多的新闻线索,获得更多的新闻资讯。  相似文献   

14.
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36式》和《新闻写作36术》两本书,于最近和读者见面。 该两本姊妹书,是作者刘善兴积20余年新闻记者、报刊编辑的亲身体验,历经1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的结晶。 《新闻采访36式》涵盖了新闻采访的基本规律、原则、任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高度浓缩了中外众多“名记”的成功采访经验。作者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原理,剖析案例,夹叙夹议,展示采访的细节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进行观照和对比,从中受到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新闻写作36术》掇拾前贤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罗列出近百种写作范例…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把新闻记者及相关工作者采集新闻材料、访问采访对象等的一系列活动称为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新闻记者自身独有的特点可以通过他的采访活动表现出来,新闻采访活动大大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活动时,为了获得真实的采访材料,需要使用采访技巧深入采访对象的内心,与采访对象有效地沟通交流,以便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琪 《青年记者》2010,(8):29-30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坚定信念,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7.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1):48-50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着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翠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唯一嗜好。以“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为终生恪守的信条,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以至生命。怀念邵飘萍,就是对今日新闻工作者和教育者的激励与期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白润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学者.他孜孜不倦,勤于探索,为我国民族新闻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迄今为止,他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民族报刊研究文集》、《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19.
为新闻记者办实事解除采访后顾之忧中新新闻公司推出新闻保险卡1993年初,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了一家为新闻界服务的中新新闻开发公司。公司成立后,先后推出了新闻采访标识、新闻采访台标、新闻采访专用胸卡等一系列独特的产品,有几千家新...  相似文献   

20.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新闻记者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新闻课堂到新闻单位,提到采访,前面都要加上两个字——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