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从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的角度将其统治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职官制度进行探讨。第一个时期自公元898年至908年王审知继王潮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统治福建,政治身份是唐朝的地方节度使,其属官完全依照唐制,受唐王朝任命。第二个时期自公元909年至925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福州升为大都督府,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虽然自命职官,但向中原王朝称藩臣,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定期纳贡,是称雄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情况下,王闽政权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政策,福建的经济化迅速发展。第三个时期自公元926年至945年,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物皆如天子之制。尔后王氏兄弟子孙为争夺帝位,日寻干戈,相互残杀,内乱不止,政治腐败,势力日削。他们所实行的职官制度完全是独立的国家之制,自称国王,下置宰相百官,终于导致王闽政权的灭亡。王闽政权各个时期实行的不同的职官制度与其治乱兴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代设节度使职,实乃军国要政之创举。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权势的发展演变,与唐王朝的治乱兴衰有着重要关系,且以唐后期尤甚。唐后期中央制衡地方的主要特征是"以乱治乱",这决定了节度使职存在的必要性;而地方节度使自身对其藩镇政治、经济的治理和改良则昭示其存在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唐后期节度使在削弱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维持着摇摇欲坠的王朝。  相似文献   

3.
新罗善德女王时期,出于与唐政治结交的目的,开始派遣贵族子弟入唐留学,彼时的留学生被称为"宿卫学生"。唐穆宗长庆年间,唐政府正式针对外国人设立"宾贡科"开科取士。受此影响,新罗社会掀起了一股"留学热",其代表人物便是新罗名士崔致远。归国后,他们利用文职和地方官的身份,为新罗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儒家思想的反骨品制的新兴阶层势力。这一阶层与地方豪族势力结合,对瓦解新罗骨品制度、建立儒家思想体系的高丽王朝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斌 《考试周刊》2015,(2):22-23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疆域辽阔,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但是自"天宝危机"以来,唐朝的政治经济开始从向衰落,天下没有不亡之国,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唐朝最终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在唐朝的衰败过程中有多个因素的作用。本文就唐王朝衰败的原因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立国之后,一百余年间,经济一直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可谓是封建社会值得称颂的黄金时代.这里我们想就唐初的经济状况,贞观年间唐王朝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以及对新王朝实行这些政策的性质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唐初的经济形势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在一段时间内,唐王朝虽然采取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但是国家还没有统一,战争还在进行.624年,唐军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辅公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从此,唐王朝开始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但是,李世民继位时,唐王朝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桂管是唐王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一个边疆型藩镇,它自设立之初就长期处在唐中央的管控之下,其府帅由唐中央任命,其军队数量、管州范围、势力强弱皆受唐中央的制约。在桂管与唐中央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其独立性逐渐增强,其地位、级别也不断变化,至唐末,桂管升为静江军节度使。随着唐王朝的日益衰败,桂管走上地方割据的道路,并最终并入马楚政权。桂管在唐中后期的岭南地区始终发挥着稳定与巩固统治的作用,其发展嬗变亦对当时政治形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蒙舍诏本是位于今云南省巍山县一带的地方政权,因处于诸部落之南,又称为南诏。在其统一六诏逐步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出于自身利益和对具体形势的考虑,和唐王朝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时战时和的状态。而与唐及南诏同时存在的吐蕃,也是影响唐与南诏战和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试着探讨在这种时战时和的历史现象以及在现象背后发挥作用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8.
谱学属史学别支,谱系之作实为历史档案。居官、婚嫁均以此为主要参考,政治作用较强。晚唐宫廷政治中的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加速了大唐王朝的崩溃和灭亡,同时,数十年间的牛李党争结局,使得谱学逐步衰微。  相似文献   

9.
唐后期由于宦官势力的极度膨胀,大大地压制了以宰相为首的士人朝官团,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遂引发了所谓“南衙北司之争”,即以宰相为首的南衙朝官与以枢密使、神策中尉等为代表的北司宦官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唐代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在宦官专权的彤势下枢密使的权势与地位发展到极至。身为宦官集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枢密使是作为非宦官身份的外朝官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但事实上,由于枢密使在政治中枢的特殊地住使其成为许多外朝官员巴结的对象,同时枢密使与宦官集团的另一权贵——神策中尉之间又时时有权力之争,这就使南衙北司之争复杂化,对唐后期政局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附近)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李愬雪夜入蔡州》记载了唐宪宗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的一段史实。这场战争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之争,但从唐王朝来说是为了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这对人民是有利的。因此,在李愬袭取蔡州的  相似文献   

11.
广德元年在各路军队的合力作用之下,唐王朝在政治形式上恢复统一局面,但是参与这场战争的各方势力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后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渐成唐朝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强如河北三镇在之后的几十年逐渐形成了带有割据自治色彩的“河朔故事”;河东镇虽不似河朔乖张,但也偶有兵乱风波。这些风波反映了中唐时期中央与太原之间的政治博弈,在这种情况下,长官的选任尤为重要。早在肃宗时期中央就曾尝试通过以任命京官为河东节度使的方式达到掌控太原军政的目的,然而所托非人招致河东兵乱,只能暂且作罢。由于河东镇没有成为骄藩的可能,况且河东对中央有很强的向心力,所以唐中央对河东地方势力的扩大也选择了默认。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它不仅是唐王朝的藩属国,而且也是唐王朝的羁縻府州。面对新罗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大钦茂既对唐王朝频繁朝贡,也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交聘。这一时期,渤海国与日本相互交聘是由当时东亚政治环境决定的,同时也是渤海国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316年,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国灭晋。整个王朝存在仅五十一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局面下的短命王朝之一。秦朝和隋朝也属短祚,但由于相继出现的是汉、唐两个极盛的时代,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可资总结,故研究秦、隋短期灭亡的原因自来就为人所重视。对西晋则不然,它的速亡作为一个历史现象而存在,不大为人所注目,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西晋之速亡,一般认为是世家大族庄园经济发展造成的,因为庄园经济反映地方势力的膨胀,本身就是离心的因素。这种结论有它一定的正确性,但却失之笼统。实际上,西晋灭  相似文献   

14.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由于辽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统治策略,早期金银工艺几乎完全承接了唐的风格,有些金银器可能就是唐的遗存。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这些藩镇或依附于中央,或割据一方与中央对抗,致使唐王朝动荡不安。东南型藩镇是指控制荆南、湖南、福建、鄂岳、江西、淮南、宣歙、浙西、浙东等地区的藩镇。这些藩镇在广德元年(763年)至乾符元年(874年)的唐中后期这一百多年间,共发生十二起动乱。从时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德宗与宣宗时期。从空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浙西地区。东南型藩镇虽只有十二起动乱,但其动摇了唐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加快了唐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16.
第一个英国人到印度的是汤麦斯·史带文斯,他在1579年赴果阿,去当天主教传教师。过了三十三年以后,英国商人始在苏拉特建立东印度公司。从那时起英国海军不但遏制了西班牙、萄葡牙和荷兰人在海上的势力,并且到1757年英国在印度战败了法国。此后莫卧儿王朝就逐渐向英东印度公司低头。英人在印度战胜法人的一百周年时,印度人大起抗英。在这大起义前七十余年內,英人确已统治了印度大部分地方;而当这大起义失败时,曾经统治印度三百三十年的莫卧儿王朝也就灭亡了。英国驻印的第  相似文献   

17.
吐谷浑作为中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立国的350年间,是一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唐代之后,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对吐谷浑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相反,唐王朝正是看到了吐谷浑的价值所在,因而对吐谷浑的这种策略予以恰当的回应,这种策略反映在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较量当中,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吐谷浑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正> 从十世纪初唐王朝灭亡到十一世纪中期西夏居有河西的一百多年间,河西地方作为绿洲走廊地带的地域特殊性,在中原王朝不能进行直接统治的情况下,曾出现过瓜沙曹氏、甘州回鹘和凉州蕃汉联合政权(时又称西凉府)鼎立并存的局面。关于瓜沙曹氏和甘州回鹘政权,学术界论述颇多,而对凉州蕃汉联合政权则少有专文论述。实际上,凉  相似文献   

19.
唐王朝前期,由于隋末乱世的历史背景及官吏的致仕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吏年过七十而没有致仕。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为唐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龄职事官现象是唐前期职官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唐前期幽州军事防御地位的演变体现了幽州军事力量对唐王朝安全的影响与中央政权对幽州的管控。唐初由于幽州对河北局面的影响以及对突厥、东北蕃族的防御作用,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随着王朝的巩固,幽州军事地位下降,经历武后时期的东北蕃族叛乱,幽州军事防御再度得到唐王朝的重视与积极经营,成为防御东北的雄藩大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