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一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浙旅沪绅商的领袖人物之一,更是一位知名的慈善活动家,他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近代的慈善事业。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是王一亭一手创办并悉心经营的,在王一亭等人的领导之下,该会发起组织的为民请命呼吁和平、救济妇孺、临时救济难民等善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一亭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直到逝世,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也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与肯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在社会变迁中获得新发展,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总括而言,即有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善举,慈善教育则是开办习艺所、贫儿院、慈幼院等机构,注重教养兼施.与传统善举相比,慈善家群体的形成、多样化的慈善组织、多层化的慈善道德、广阔的救济区域、先进的救济运作手段和广泛的经费来源等成为近代慈善事业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已不局限于单纯的"养",在"教"的方面更为重视,教养兼施,即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构成的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的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  相似文献   

4.
频发的自然灾害、恶劣的渡江环境和惨烈的战祸兵燹造成大量缺衣少食、无家可归的灾黎难民,近代镇江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进行急赈与其他形式的救济。近代镇江的经济繁荣为慈善事业的善款提供了经济来源。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进一步催生了近代新型慈善组织。镇江社会慈善事业由官办转为依靠义捐作为主要渠道,反映社会基层的自治化趋向,亦使地方利益和地方意识由此强化。慈善捐助者涉及社会各个垂面,而商人则成为社会慈善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进入近代以来,在以商人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宁波慈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宁波商人对近代宁波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首先在于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经济支持;其次在于将近代企业制度引入慈善机构;最后还表现在他们对慈善机构运作的全方位参与上。总之,推动近代宁波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宁波商人。  相似文献   

6.
试论近代慈善事业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有其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背景。近代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惨烈的战祸兵燹造成大量缺衣乏食、无家可归的灾黎难民,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进行急赈与其他形式的救济。近代经济环境的变动,都市工商业的繁荣又为慈善事业的善款提供了经济来源。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进一步催生了近代新型慈善组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晚晴潮州商人和商人团体的慈善活动除了社会救济,还有兴办新式学堂和捐助医院等公益事业。以商人为主导的潮州慈善事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汕头开埠后,西方事物和西式慈善理念的传入极大地影响了商人的慈善活动,陈雨亭是晚清潮州巨商,他的慈善活动展现了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奉天同善堂,近代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至东北沦陷前,已然成为近代东北地区善堂之首。综观其各项慈善事业,奉天同善堂的慈善救助事业广泛,主要由恤贫济困、妇孺养济、施医给药以及工艺教养四个方面构成,同时,在善堂执行其救助职能的过程中,救济体制、善源筹集以及救济模式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和时代属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前上海民间慈善事业发展史的梳理,发现在近代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善会善堂不断整合,并形成了一些大型慈善组织。这些大型慈善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从组织结构、慈善活动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慈善网络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而使得即使在政局变动不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民间社会仍然发挥出了巨大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出适应社会变迁需要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系统,而并非全是“一盘散沙”式的无序与混乱格局。  相似文献   

10.
近代济南慈善事业论略(1904-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开埠后,由于城市问题的严重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剧烈变动,近代慈善事业逐渐兴起,慈善组织成了救济活动的主力,善款来源渠道多元化,救济方式趋于积极,救济范围则超越本埠,走向全省。慈善事业不仅减少了社会的波动,而且促进了济南的近代转型,也反映出济南还有着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上海仁济善堂在近代上海的民间慈善事业中具有典型意义。上海仁济善堂善款多由热心慈善的绅商捐赠,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有比较完备的救助机制。其完备的运行组织体系和重视道德伦理的人事规范值得现代慈善事业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在继承传统佛教慈善的基础上,认为佛教慈善是近代佛教复兴的重要标志,佛教慈悲精神对国家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在他一生多变的思想历程中,始终把佛教慈善作为其佛教革新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广泛参加了诸多佛教慈善的实践活动,并对孤儿教育、慈善医院等佛教慈善有所建言。太虚大师的人间净土理论为近代以来的佛教慈善事业作了新的理论补充,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新的媒介手段促进和扩大了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其契理契机的慈善理念同样也蕴含了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思想,佛教慈善与佛教教育的紧密结合也构成了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晚清是山东慈善事业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传统的以养济院为核心的救济系统开始瓦解,民间慈善事业更加多元化、专业化,但由于经济水平有限,仍以临时性救济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受外国传教士影响,新的教会慈善组织开始发挥重大的作用,注重“教养并重”,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因素促使山东慈善事业开始向近代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14.
施善昌是晚清最重要的慈善家之一。他领导全国性慈善救济活动长达十余年,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其办理义赈,既继承传统又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晚年鼎力支持的西方红十字医院,开启了中国近代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钫是民国时期陕豫地区影响深远的慈善家,其慈善活动涉及赈灾、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他曾组织数次大规模灾荒救济,创办各级学校、捐建图书馆,大力发展慈善教育;创办千唐志斋、捐资刻印古籍,致力于保护民族文化、支持地方建设,其慈善事业具有内容形式多样、力量支持多元、工作机制长效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钫是民国时期陕豫地区影响深远的慈善家,其慈善活动涉及赈灾、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他曾组织数次大规模灾荒救济,创办各级学校、捐建图书馆,大力发展慈善教育;创办千唐志斋、捐资刻印古籍,致力于保护民族文化、支持地方建设,其慈善事业具有内容形式多样、力量支持多元、工作机制长效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善会善堂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些大型慈善组织。这些大型慈善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从组织结构、慈善活动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慈善网络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而使得即使在政局变动不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民间社会仍然发挥出了巨大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出适应社会变迁需要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系统,而并非全是"一盘散沙"式的无序与混乱格局。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城市除了经历连绵不断的战争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困扰着广大民众。近代以来,城市社会的公益与慈善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接受政府赈济的灾民和贫民人数迅速增加。政府成立各种社会救助机构,开展各种社会救助活动,发挥着重要的灾害救助作用。民间的慈善救济组织,从事种种慈善救助和赈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痛苦,缓和了社会矛盾。近代城市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社会成员具有广泛性,社会救助中的民间力量在不断增强,城市社会救济、慈善活动较为重视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19.
近代宁波帮商人在事业有成后,积极投身于故乡的慈善事业。在从事慈善事业过程中,宁波帮非常注重组织化管理和慈善品牌的打造;重视慈善技术的创新以及教育事业的投入。宁波帮的慈善事业结合地方传统形成一定特色的慈善文化。宁波帮慈善事业对我国当前慈善文化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在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建立科学的慈善制度,弘扬博爱的慈善文化等方面借鉴宁波帮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基督宗教开始了在华第四次传播高潮。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下,传教士大量入华传教。为冲破来自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阻力,博得中国民众的好感和扩充教徒,传教士们大量举办医疗卫生、育婴慈幼、赈灾等慈善公益事业。尽管传教士们举办的慈善事业,主观上抱有实用主义的传教动机,但在客观上帮助了众多需要帮助的中国民众,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