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荷花》的教学任务:第一,继续进行段的训练;第二,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由荷花的“香”起笔,由“我”将读者引至荷花池。第二自然段叙述的是画面的内容,着重写全观,重点突出荷花的“多”。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但叙述的重点移到突出“姿势”的“美”上边。第四自然段是叙述看荷花时产生的联想,是在画面上不能看到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是第四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形象地展示图文的发展过程,利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以境激情,引发共鸣.例如:我教第六册&;lt;荷花&;gt;一课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作者看荷花时的想像.……  相似文献   

3.
[初读——整体感知]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这篇散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了春天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再读——理清层次] 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的形态.第二自然段描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第三自然段描写燕子在春光里飞行.第四自然段描写燕子飞倦后停歇的姿态. [细读——刨根问底] 姜老师留的预习作业,孙胖胖完成得很好,但是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相似文献   

4.
有位教师上公开课,教学《学画》,采用了变序教学法.第一课时先以第二自然段组织教学,指导学生依据拼音,图文对照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并且着力引导学生欣赏描写湖面荷花美态的有关语句;第二课时再学习一、三自然段.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把课文前后三个小节的关系加以分析.这种变序教学乍看起来,似乎让人觉得新奇有变化,但是认真回味,便觉其中有诸多不宜.从课文的结构看,本文的三个自然段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即谁学画→为什么学画→结果怎样.文中有因有果,教学顺序由因及果是  相似文献   

5.
《毕升》是一篇通过介绍活字印刷术及其对后代书籍印刷产生深远影响,使人们认识毕升的知识性课文。全文只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毕升是我国宋代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点了题,又展示了全文中心。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活字印刷术是怎么一回事。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和延伸。第四自然段指出了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教学这篇阅读课文,要围绕自然段的训练这一点,按“总—分—总”的思路组织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认知自然段中心;2.细读课文,指导学生部分探究,联系上下文,理顺句间关系,深刻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课文紧扣"欢乐"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的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之意,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苏洵的《六国论》,课文把它分成五个自然段,我主观判断,大概编者是这么考虑的:《六国论》分为三个部分。第—部分(第一自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并从两个方面(赂秦者与不赂秦者)进行说理;第二部分:论证中心论点,第二自然段从“赂秦者”方面论证,第三自然段从“不赂秦者”方面论证;第三部分(四五自然段):总结历史教训,讽刺北宋“为国者”吸取历史教训。 但上面的考虑,如果认真一推敲,就会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就出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层。第三自然段实际上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指出各国迁灭的原因;第二层:论述燕赵灭亡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第三层:用假设的语气,谈“三国各爱其地,齐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及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  相似文献   

9.
[教例]:小学语文第六册&lt;荷花&gt;二、三自然段.   (前面,初步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黑板上已板书“我去看“.)   一、读   师:请轻声读2、3自然段,用“-“勾画写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写花的句子.[板书:叶、花)……  相似文献   

10.
[教例]: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二、三自然段. (前面,初步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黑板上已板书"我去看".) 一、读 师:请轻声读2、3自然段,用"-"勾画写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写花的句子.[板书:叶、花)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篇章按照“大纲”规定,小学毕业班语文的基础训练应“以篇章结构、练习写作为重点.”现以五年制第十册为例,谈谈如何突出这个重点.1.理解自然段的意义,复习时要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五年制第十册让学生理解联句成段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两种,即先总说后分说和先分说后总说.段的中心句或在段首,如《马》的第一自然段;或在段末,如《为人民服务》的第二自然段.(2)并列关系.有的自然段,在写景、状物或描绘人物时,常采用并列展开的形式联句成段.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第二自然段.(3)顺承关系.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连接起来的,如《詹天佑》第六自然段.(4)递进关系.自然段中句子的意思逐层深入.如《为人民服务》第三自然段.(5)转折关系.后边句子的意思不是顺着前边句子的意思说下来的,而是转换为另一个意思了.如《中条山的风》第一自然段.(6)因果关系.句子中有的说明理由,有的说明结果.如《詹天佑》第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赵州桥》一文,着重讲了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应着重精读理解。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扣住年段的特点,设计了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有  相似文献   

13.
九五年高考语文第三题、第四题是现代文阅读,较以前的阅读考查简单,阅读起来容易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第三题是说明文阅读。全文五百余字,分为四个自然段。结构上,第一自然段是总说,第二、第三自然段是分说,第四自然段照应第一自然段,总结  相似文献   

14.
游漓江记     
编者推荐:此文出彩处是第四自然段——"九马画山"——描绘"九马"各自神态!第二自然段"细雨蒙蒙,云层很厚",彰显了"我"的观察力。第五自然段"回头雄狮",将"九马画山"的吸引力推向极致;但是,"也可能是想把那九匹马咬死,自己享用吧"一语,破坏了意趣,应删除!此文还要删除的是: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六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如此一来,全文不足800字,可以对第二、四、五自然段展开描述——将"水账"升格为"游记"。标题应改为"观九马画山记"。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lt;燕子&;gt;第三自然段时,我们采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6.
本板书紧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人物、关键词语,通过简洁直观的符号线条连缀成一个整体再现和强化了教学内容,对比突显了文章中心。一、读“射门”,欣赏美课文以主要篇幅描写了福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放弃射门以及他对裁判员判罚的态度。其中第三自然段的描写是福勒外在形象的展现,而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描写则重在展示他的内心世界。教师承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设置悬念,导入重点段的学习。然后请学生们默读课文第二到六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并努力记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后,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研读疑难,图…  相似文献   

17.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一论点是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提出的。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提出论点部分。在这一部分里反复强调了这个论点的重大意义。第四至八自然段是论证部分,论证了这个论点的重大意义。第九至十自然段是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这一  相似文献   

18.
(讲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是个长句子。它告诉我们什么? 生: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是湖北省蕲(qi)春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相似文献   

19.
“嫂子”     
编者推荐:文章彰显"创意"二字。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创意",回应第三自然段中的"特色";正文围绕主旨,描述有趣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     
编者推荐:此文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有"坚强"二字——规定了写向日葵的角度。倒数第二自然段中"也仍旧向阳……与阳光同在"诠,释了"坚强"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充"坚强"的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