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百年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对语文课程"是什么"的本体问题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满意的答案。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并阐释了语用取向的课程性质的界定与目标定位。因此,梳理现代语文教育中"语用"一词的发展演变,有助于明确"语用"的基本内涵。研究发现,"语用"作为语文课程学科特质科学的话语表征不仅有一定的学理依据,而且彰显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用学的建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统一、有序、明晰、高瞻远瞩的格局,即以语用体验为核心,以话语为基本单位,将语言要素和规则层面的语形、语义和生活体验层面的个人状况、自然和社会情境,整合为"人—文语境"。经过"语境化",建构语文教学以及语文教学所涵盖的话语、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3.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本体,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以“语用素养”为本,以“语用技能”为要。语用观讲求“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训练,强调语用训练与文化涵养的融合,坚持语用教学方法的人本理念,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功利教学。从语文本体出发,明确“语文教育是什么”,树立语用教育观,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本体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怎样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课程实践,如果其课程内容不清晰,那么后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很难弥补其课程内容缺失的先天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课程实施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3月中国西安《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定义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清晰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把握语用理念,在诗歌、叙事性文章、说明性文章等不同文体的教学中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掌握语用学习与内容理解、情感陶冶、学法指导相融合的方法,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能依据新版课标,依据年段,关注文体,凸显语用,提高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对话语的语用宏观结构的把握在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从话语和认知两个角度去研究话语的语用宏观结构,同时探讨语用宏观结构在话语处理及言语行为等认知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一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修订,"语用热"在继续持续发热的情况下,又掀起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的热点,在这样的情况和环境下,如何将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语用"教学理论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了当前的热点问题。为了能够让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语用"教学理论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核心素养的实际应用,本文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用"教学理论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0.
王元化老师提出过"语用教学",他将语文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提出语用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本体,要运用体验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共度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本文拟从"围绕教学目标,拒绝旁逸斜出""选择恰当时机,莫要生拉硬扯"和"联系文本内容,升华情感体验"等角度,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