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工科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基于工程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提出以机器人足球竞赛为平台的多学科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首先介绍了机器人足球竞赛的相关背景,然后从本科阶段工科教育模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角度,构建了符合"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理念的基于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的工程训练方案,最后对系统方案中关键技术与训练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讨论。机器人足球工程训练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双创"和"新工科"政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加速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要求,采用优傲协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搭建机器人工程实训课程平台,设计和实现机器人工程实践课程专业类实训项目,以此期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为本校机器人相关学科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的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大多数高校都把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由于机器人工程是新开专业,各高校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参差不齐,不利于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文章首先结合机器人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分析了其教学现状,然后从教材、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旨在完善机器运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创新研究型实验"课程的建设思路,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任务,推动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在介绍国内外高校机器人创新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说明了课程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从多种具体工程任务备选的授课模式、面向机器人对象的教材丛书的编写情况、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的多媒体数据库设计和制作、自主选课的学生选拔、以学生为中心的讲授方式、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以及全自主全开放实验管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尝试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列举了详实的数据和实例展示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为配合全国第十五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广东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的开展,提升我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教育与竞赛水平,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于2月27日至28日举办了广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全省12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班针对纳英特智能挑战赛"九宫乐园"、智能垃圾分类收集、BDS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烽火战斗"、RTEC机器人创意闯关、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史前时代"、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梦想成真"、机器人灭火、  相似文献   

6.
在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所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三个典型方面存在的不足,论文结合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对我校在开展机器人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展示,在建立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代表性的专题讲座和阶梯式的科研团队等方面对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多方位的工程感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效果更为直接的表现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际工程案例中,同时也为高校开展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明确了专业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与成绩评定进行改革.以车体机器人为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机器人外形构造、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调试等任务,制作出不同功能的机器人.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  相似文献   

8.
设计型学习强调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来改进教育实践,其理念与机器人竞赛的备赛过程一致,因此,可采用DBL的理念开展机器人竞赛的教学过程。本文主要针对机器人竞赛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深入了解众多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连续两年深入中小学指导学生参加FLL工程挑战赛的实践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机器人竞赛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电磁驱动全方位运动球形机器人驱动原理.采用几何分析的方法,推导出球形机器人低速运动时,转弯半径的表达式;利用分析力学的力平衡、力矩平衡方法,考虑到离心力、陀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对球形机器人的转弯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别建立了球形机器人中速、高速运动时的转弯半径计算方程;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转弯半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模型源于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高阶次、强耦合和静态不稳定系统。对传统飞控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一套适用于球形全向移动自平衡机器人的串级PID控制设计方法,完成机器人的定点直立与全向移动等控制任务。通过对机器人的IASMP模型分析,确定机器人内部电机控制参数,使用SimMechanics工具箱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中设计控制器的仿真模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依据仿真模型设计控制器,并在Ballbot机器人上进行实物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定点直立过程中各方向欧拉角变化均控制在3°以内,机器人全向移动过程实际航向偏差在2°以内,并能自主完成圆周运动。仿真和实物验证结果证明了机器人的直立控制与运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