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比较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象传说是尧舜禅让传说中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流传史。由于传说中舜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与两兄弟型故事极相似 ,所以本文把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进行比较 ,试图从另一个侧面认识这一传说的产生、流变及性质 ,并从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 ,说明禅让故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湘君》《湘夫人》所咏神话,为舜妃传说与湘水神话渗透叠合之产物。湘君是原有的湘水之神,湘夫人是二妃。“二湘”反映了女巫与湘水男神、男巫与湘夫人,以及湘夫人与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恋关系。  相似文献   

3.
神话与历史的杂糅,是神话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国上古神话,由于中国式的“将神话本身化为历史传说”①的神话历史化的影响,分离为原始神话与古史传说两个部分。虽说原始神  相似文献   

4.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帝传说与民间故事有着宽广而深刻的联系,一方面,原生态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作为原型对民间故事的母题产生着源远流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民间故事母题当中的因子又渗透到再生态舜帝传说当中使得舜帝传说更为丰富多彩.舜帝传说中包含了大量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和母题原型.而民间故事中,难题考验故事、孝子故事、灰姑娘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仙女救夫型故事和恋人殉情故事与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中的舜子至孝故事,经历了从神话——传说——故事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本文运用国际上研究故事的新方法,尝试追索这一故事在两千多年间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6.
“巴蛇食象”历来被当作神话。本文认为,巴蛇是巴人崇拜的图腾,实为巴部的代称。象是舜的弟弟,一个穷凶极恶之人,受封在潇湘一带,与巴为邻。两部在扩展中相遇、相斗,象部被消灭。巴将象部的骨干分子幽禁三年而释之。君子佩服这种消除心腹之患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只知道舜耕历山的传说,因此当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的名字进入视野时,便产生了好奇:难道枣庄也有舜帝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山西上党地区是中国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成因是:1、适宜的地理条件;2、下川文化的产生;3、炎帝、舜帝等的率先开发.在上党地区广泛流传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可作佐证.  相似文献   

9.
在上古神话与敦煌变文<舜子变>的对照中,笔者旨在探讨舜故事从神话历史到民间文学的嬗变轨迹.试图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比较的方法,对<舜子变>在故事情节和艺术手法上的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舜的神话是中国神话中一个大神话系统,在这个大神话系统中有两个著名的女神,就是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关于这两个女神的神话,有复杂的流变史,并以它为轴心,衍生出诸多的传说故事、诗词歌赋和地方古迹,尤其在俗文化中表现有丰富的内容。 关于俄皇和女英的称欧,古人一贯是合二为一,而且称呼颇多,竟然有十多种。一曰湘妃,如唐刘长卿《斑竹》诗云:“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唐代李涉和释齐已都有同名的《湘妃庙》诗。明代宋俊和李梦阳也有同名的《湘妃怨》诗。二曰二妃,如唐陈羽《湘妃怨》诗云:“二妃怨处云沉沉,二妃哭处泪水深。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象祠记》一文在阳明心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其反映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构建心学体系初期的思想,可视为后来“致良知”说问世的前奏。《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提出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化”是灵魂,且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化”的不同疏解。其“爱屋及乌”说、“舜善用人”说、“舜善化人”说及“人性本善”说,基本存在于道德认知的层面。《象祠记》中所反映的祭象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意义世界的层面,通过对与宗教相关不同角度的分析,提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实也是祭象背后深藏着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12.
史诗《乌古斯传》是以乌古斯部的起源神话为基础,又从古代突厥诸部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广泛吸取精华而逐渐发展成的。神话为这部史诗提供了素材,也给了史诗夺目的光彩。在古代突厥神话的丰厚土壤上长成的英雄史诗《乌古斯传》向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神话主题和线索,可以同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民族神话、传说材料互为佐证,对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它的内容涉及同哈萨克族源相关的某些古代部落,所以可以为哈萨克神话、传说提供许多弥足珍贵的参证材料。  相似文献   

13.
在锡伯族民间文学中,神话、民间传说颇有民族特色。锡伯族的神话主要分为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相比较而言,自然神话的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而且往往与民间传说交织在一起;而锡伯族的民间传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  相似文献   

14.
河南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化因子的融合;多神话与传说的并存;原生神话超强的生命力与再生力;地域性与超地域性;神话与传说的相互生成;神话演变过程中的非逻辑性与超时代性。研究河南神话的意义在于:神话对古史的反证作用;弥补中国神话之缺;通过神话异发掘新的神话;窥视中国古典神话流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舜帝是上古传说的“五帝”之一。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帝意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代以往,丈人们有关舜帝意象的话语不绝如缕。文章从舜的伦理道德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李白登九疑及其诗赋中舜帝意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女娲作笙簧”神话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作笙簧”神话植根于先民生殖崇拜的化土壤中。神话中女娲所作之笙簧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作笙簧乃是一种乞生巫仪,整则神话象喻性地表达着先民对两性交合方能生人的认识。由于女娲所作之笙簧在上古有两性交媾的原始化内涵,有生殖人口的神秘功能,后世婚恋和乞子乃至乞求再生民俗中多以“笙簧”作为化形具。这些笙簧民俗事象可以说是笙簧神话中生殖母题的化蔓延和世俗化流变。  相似文献   

17.
舜帝是上古传说的“五帝”之一。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帝意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代以往,丈人们有关舜帝意象的话语不绝如缕。文章从舜的伦理道德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李白登九疑及其诗赋中舜帝意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女娲神话在中原地区流传很广,与之相关的民俗因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被严格地遵从、承袭,因而也得以保留下来。从一些与神话有关的民俗事象中探视原始神话的原生状态,则可以从中寻求到一些民俗事象的“源”,帮助我们理解民俗心理和原始神话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降落伞小史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个传说故事,说我国上古时代,有个叫舜的人,幼年失去了母亲,父亲瞽(gǔ)叟又娶了个后妻,并生了个儿子。此后,瞽叟偏爱后妻生的儿子而不喜欢舜,甚至想杀害舜。一天,瞽叟让舜去修粮仓。当舜爬到粮仓上时,瞽叟就撤走梯子,放火点燃了粮仓。舜在粮仓上眼看  相似文献   

20.
本从英汉习语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在不同的理念、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神话与传说、寓言故事等方面存在的中西方的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