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丹·布朗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达·芬奇密码》自去年开拍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最近原著小说《达·芬奇密码》又被人以剽窃和侵犯版权罪名告上法庭。这起诉论案将直接影响到原定5月在全球上映的电影版《达·芬奇密码》。但无论,结果怎么样,我们都要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这部电影风波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关注读者及读者视野,主张艺术创造的终极目的在于召唤读者的期待,实现读者期待的不断重构。美国文坛新秀丹.布朗运用接受美学的思想创作了小说《达.芬奇密码》。丹.布朗运用密码式信息,使小说情节交织,悬念迭起,推动读者不断产生期待,扩展期待视野。文章作者以《达.芬奇密码》为文本,对丹.布朗小说创作的手法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3.
《达.芬奇密码》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为这部小说注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尤其融入了诸多晚期后现代主义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由于作者对后现代技巧的运用,使得《达.芬奇密码》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叙事策略入手,应用普罗普关于民间故事的经典叙事理论分析了电影《达·芬奇密码》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验证了普罗普的经典叙事理论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叙事类型,尤其是大众文化的诸多叙事类型,诸如民间故事、戏曲、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连环画以及当代的电影、电视剧等等。而且这种经典电影类型化叙事方法仍然是保证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5.
幻影的重现     
1483年,里奥纳多·达·芬奇为米兰“圣佛郎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创作圣坛画《岩间圣母》;1495年,受米兰公爵之请,达·芬奇开始在米兰的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内的餐厅墙壁上画《最后的晚餐》,历时三年;1503年,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心爱得从不离身。2003年3月,美国作家丹·布朗发表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连续四十周高居《纽约时报》排行榜榜首;2006年5月19日,电影《达·芬奇密码》全球同步上映,首周票房高达2.24亿美元,导演朗·霍华德高调宣称“让人议论也是一件好事。”毫无疑问这是部平庸的电影,欧洲片的速度外加好莱坞式…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2011,(11):12-14
自然视界《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畅销小说,以750万册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是已突破6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也取得了不锚的票房成绩。在小说《这·芬奇密码》中,主人公通过解读达·芬奇一系列画作(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的线索而揭开了...  相似文献   

7.
《达·芬奇密码》的情节相当扣人心弦。凌晨时分,哈佛大学的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突然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巴黎卢浮宫的老馆长在博物馆内惨遭杀害。在尸体旁边,警方发现了一封秘信。后来,兰登和其他解密专家绞尽脑汁,终于弄明白了秘信中的内容。种种迹象显示,破案的线索就藏在达·芬奇的诸多名画之中!如果兰登不能破解达·芬奇的密码,一个远古时代的重大秘密也将永远不为人知晓。这是一本博学而充满悬念的小说,场景设定在卢浮宫宏大的厅堂之中。丹·布朗在小说里描述了一种带有黑色幽默的人生哲学,同时通过小说主人公之口对卢浮宫收藏的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曝光率最高的古代文化名人,不是莎士比亚,也不是柏拉图,而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大画家达·芬奇。由于小说《达·芬奇密码》在全球畅销书榜上的攻城略地,加上由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的同名电影的推波助澜,达·芬奇,这位才华横溢个性独特的大师,搭上了宗教的顺风船,跨越数百年的时空,把基督教世界搅得鸡犬不宁,无可争议地成为21世纪初的全球“文化超男”。小说《达·芬奇密码》借达·芬奇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吹出第一声号角,引爆出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秘密,目标直指欧洲文明头号男主角——耶稣。小说利用传说中的郇山隐修会大作文章,这个神…  相似文献   

9.
小说《达·芬奇密码》是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莱夫·库斯勒称赞小说《达·芬奇密码》为一部神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不仅是一部神话,也是一部童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童话模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丹·布朗用文字编写的美丽童话中,索菲·奈芙是一名美丽而聪明的公主。而罗伯特·兰登则是一名机智的王子。罗伯特·兰登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索菲·奈芙。  相似文献   

10.
罗彦军 《早期教育》2007,(10):22-22
达·芬奇很小的时候,爸爸便送他去学艺。老师拿出一只鸡蛋叫他画。一连画了好几天,达·芬奇不耐烦了:“老师,为什么老是叫我画鸡蛋?我早就会画了呀!”老师拿出许多鸡蛋,一字排开,叫达·芬奇找出形状相同的鸡蛋来。达·芬奇仔仔细细地看了半天,真奇怪,竟然没有找到一对!老师说:“即使同一只鸡蛋,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看起来形状也会不同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丹·布朗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面市就横扫关国各大畅销书榜,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2006年小说被搬上银幕,全球首映便创下2.24美元的票房佳绩。而对于影片受到的争议及小说与电影的异同,可从叙事结构、文本特色以及电影改编的利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丹·布朗(Dan Brown)是当今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凭借《达·芬奇密码》的热卖一炮而红。作为《达·芬奇密码》前传的《天使与魔鬼》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创下了销售奇迹。该文从小说《天使与魔鬼》的叙事策略及小说主题的角度进行剖析,解构丹·布朗带有后现代浪漫主义倾向的创作风格。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极大地满足了当前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为今后小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黄林燕 《考试周刊》2012,(13):25-26
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及原型结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丹.布朗的生活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色·戒》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叹与末世情怀,强调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奈与历史的虚无,是个人主义在乱世与民族困境面前的困惑;李安的电影《色·戒》则呼应时代话语深入发掘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命运,传达了对传统男权文化与意识形态以及集体无意识的批判,是当下语境中的个体话语诉求的折射。然而作为关照的客体,小说与电影文本《色·戒》的出世,都必须放在具体历史语境下加以批判与反思,以揭示它们的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15.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位卓越的国家。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著名。  相似文献   

16.
[课文点睛]耶稣的受难、犹大的背叛,这些圣经中的情节,在我们东方人的脑海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星半点的印记。但若要想借此来全方位鉴赏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这幅宗教韵味十足的作品,终究还是无法达到完全的明澈。然而,课文《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则成为了解读它的一道突破口。随着《达·芬奇密码》的走红,书中的密码之一:《最后的晚餐》在数百年之后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达·芬奇本人更是凭借着这本极具争议的小说重新又“火”了回来。只是这一次,在他的身上带着更多的疑问、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未知。不可否认,小说本…  相似文献   

17.
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作者丹.布朗一跃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其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本文试从其体裁选择和叙述方法的角度解读《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画鸡蛋     
《少年读者》2009,(5):27-28
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183;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相似文献   

19.
好吧,是谁告诉我们的,只要敢于想象,就能推翻一切。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们相信的东西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勇于寻找,敢于追求,就能推翻信念。我们所要知道,作者丹·布朗是个大师,而导演朗·霍华德……嘿嘿,你知道他是什么。一位大师承认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敏感神经,我们都想知道这种事情那种事情背后的秘密,然后就有了《达·芬奇密码》,它跟着我们一起长大了,无论是品位、品质,还有生活方式——当然,它还披着最流行的宗教外衣,我们面临挑战。丹·布朗,像很多伟大的人一样,他曾经也没有多大名气。他吃饭,睡觉,当老师,同样,他还写小说。我们…  相似文献   

20.
传奇作家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推出就创造了图书界的出版神话:连续两年未跌出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的前10位。紧接着,它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42种文字向全球发行,据最新资料显示,发行量已达6000万套,且以月均销出200万套的业绩傲视书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