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世界丰富多彩,20余年来他的女性观也在不断变化,摇曳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大致说来,走出以下轨迹:起初心仪于传统女性的温柔矜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倾心于现代女性的泼辣大胆、自由放任,90年代以后则重新回到传统的立场上来认识和期待女性。这与他对哲学、 宗教的深入研读有关,更与时代的发展变迁具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世界丰富多彩,20余年来他的女性观也在不断变化,摇曳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大致说来,走出以下轨迹起初心仪于传统女性的温柔矜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倾心于现代女性的泼辣大胆、自由放任,90年代以后则重新回到传统的立场上来认识和期待女性.这与他对哲学、宗教的深入研读有关,更与时代的发展变迁具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抗战史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兼具传统与现代两重属性,这表现在他对正面女性形象的重审与再造,也表现在他对反面女性形象的再思考。因此,他的创造既暗合于当代的创作趋势,在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上,又高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女性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在兼顾现代女性文学历史传统以及小说流派性主体性的同时,侧重于梳理20世纪30年代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女性小说所具有的几个普遍性特征,即社会政治化形态,回归女性本体形态和小说文体的创新性形态。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字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在其人生旅途中妇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因此,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另一类是他带着复要的感情,创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川端既秉承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又借鉴了现代派表现方式,既他将女性塑造与自然,与感觉密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庐隐、冯沅君、冰心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加以彻底解构;张爱玲彻底解构了女性历史,却未能在新的起点上有所建构;丁玲对女性历史既有所解构又有所建构,因而对女权主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当代诗人埃.蒙塔莱(Eugenio Montale,1896-1981)是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堪称20世纪意大利和欧洲诗坛上造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跨越20世纪从20年代到70年代的时间,以其反修辞学传统和超凡脱俗的观点表现了半个世纪内外于“生活之恶”重压下的人们内心的感受,并以独特的方式抒写了整个一代人的生活经劝和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叶,随着五四新化运动的兴起,沉闷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喊出了石破天惊的解放之音,但这声音很快就消失在启蒙与救亡的革命洪流中;20世纪中叶,妇女形式上获得了与男子同等的政治、经济权益和地位,却以女性性特征的消弭为代价;新时期以来,活跃在妇性作家笔下的是反叛男性神话、颠覆已有意识形态大厦的女性形象;20世纪的最后十年,女性写作转向“躯体叙事”,不自觉中又迎合了男权中心主义的窥探和畅想需求。  相似文献   

10.
女性散文的兴起,是近代女权思想昌盛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女性散文继承五四女性散文传统,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卷,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散文创作主流.从题材内容上看可分为四类关注社会,呼吁社会;关照文化;描画榜样,缅怀故人;歌颂母亲以及倾吐自身做母亲的感受.文章通过对《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的梳理来考察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新与变革.即在思想层面上重塑现代女性人格与精神;在形式层面上寻找新颖的艺术趣味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张森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169-171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它标志着其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受传统意识的限制,20世纪20年代女性文学呈现出觉醒与迷茫、反叛与皈依、希望与失望并存的独特现象.本文试图探求这一景观及其现象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在文坛异军突起,轰轰烈烈。在躯体叙事、弑父与恋父、母女之情与姐妹之帮等私人化写作领域都有惊世骇俗之笔,而重塑现代巫女、打捞女性经验、寻找救赎之路也是其主要内容,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对男权社会进行拆解与颠覆。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通过城市中的青年女性在城市物质时尚上的追寻、婚姻情爱上的保守,反映了城市女性在新旧观念间的游走,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城市女性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以及苦闷的内心。小说自然地将女性与城市相呼应,委婉地表现出了城市新的气息和传统内质的冲突。揭示了刚刚步入现代的城市和女性,在外在的时尚与张扬的华衣下,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内在的传统与守旧的境况。  相似文献   

14.
林白是中国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的小说受到了西方不同传统的影响,大胆坦率地写到了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领域,林白作品的特点是:凸现女性内在欲望的叙事策略;回已与想象统一的叙事艺术,感官化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15.
聂华苓生于20世纪20年代,《失去的金铃子》是她60年代在台湾创作的一部小说。叶文玲生于20世纪40年代,《三生爱》是她于21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二十年的年龄差距,四十年的小说距离,六十年的时空别离,却依然没有改变两岸女作家对女性、生命、爱情的理解。两部小说里的“水”意象与女性生命相交织,书写了女性独特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女作家廖辉英与张欣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不同社会政治化背景,塑造出个性不同的传统依附性女性,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第三”与“城市情人”,现代社会自主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外在的生存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体会,指出了女性的弱点和误区,她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化意蕴,标志着城市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特殊时代境遇与文化语境的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群,在继承中国现代派诗歌传统与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特征。自觉执著地寻求诗歌与现实的平衡,时代与自我的平衡,知性与感性的平衡以及中西诗艺的融合,是其诗学特征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这种女性气质的形成与当时的现实语境和现代市民价值观紧密相关,女性气质的现代市民小说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文学史所遮蔽。但同时,这种女性化气质也成为标志现代市民小说的一种文化身份,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并从而成为一种可以与主流叙事相抗衡的文学潜流。  相似文献   

19.
张雅茜是90年代以来活跃在河东文坛上的一位女性作家。她扎根于晋南沃土,用女性敏锐而深刻的观察视角和独特细腻的笔触,围绕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以小说的形式向人们描述了河东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形形色色的烦恼和苦闷及种种精神困境,塑造了一系列河东大地上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女性形象;一类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还有一类是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一批女性特殊群类,即消亡中的大家闺秀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历史转型期的女性生存状态,显现了传统女性向现代女性的转化及其艰难,对这些女性形象生存状态的考察,不仅是对特定时代特定群类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更是对女性命运的整体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