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毅 《学会》2005,(3):55-56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特殊商品,即带有商品属性的精神产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范经济,也必须信守承诺。在缺乏信用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法律无法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在某种程度上,道德和信用的作用比法律更为有效,期刊出版恰在此列。  相似文献   

2.
浅析科技信息产品的内涵、属性与价值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治平 《情报杂志》2001,20(10):12-13
分析了科技信息产品的内涵和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地科技信息产品的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出七大规律-生产过程中的价值集约规律、传递过程中的价值迭加规律、存储过程中使用价值递减规律、买卖过程中的价值不确定规律、应用过程中使用价值的扩散规律、流通过程中使用价值对环境的依赖规律和信息使用价值的潜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姜兰  毕强 《现代情报》2007,27(6):19-20
信息具有商品的属性,信息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信息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信息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信息商品的有用性。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商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又从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为同作为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价值和作为信息商品效用性的使用价值一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术刊物具有两重性,即有精神产品的属性,也有一般商品的属性,所以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是因为学术刊物是人们创造思维成果的记录,交流和推广的载体;所以具有商品属性,是因为学术刊物是人们精神产品的一种物化形式,只有进入市场,通过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学术刊物必须以商品形式存在,必然以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流通,必然受到市场价值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源的价值及其价值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赵奎涛  彭洁  胡克 《科学学研究》2008,26(3):461-465
 本文在剖析科技资源的内涵及分类的基础上,从科技资源具有的稀缺性、资本属性和商品属性等不同角度分析其价值来源,开展了科技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增值(殖)过程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科技资源横向价值和纵向价值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差”,以及从价值属性角度表现出的科技资源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高品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样具有商品的二重性,是商品。但学术期刊又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通常是间接的、潜在的、持久的、滞后的,它的价值也往往是抽象的、潜在的、难以量化的,它难以在市场中得到等价交换,存在着“价值错位和双重补贴”现象,因而它的商品属性是不完整的,恰切地说,学术期刊只具有准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7.
吴家柱 《情报杂志》1994,13(1):8-10
试图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着重探讨“信息商品”的特殊性。认为“信息商品”虽具有传统物质商品的基本属性,但它又具备许多与其明显不同的性质和功能,是一种具有商品属性的“准商品”。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信息化作用下的科技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建华  成宝英  杨雪 《情报科学》2004,22(8):902-904
本文主要从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科技商品和科技需求内涵的基础上,对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科技需求同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技情报商品及影响其使用价值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治平 《情报杂志》1992,11(1):43-46
科技情报商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既属于精神产品范畴,又不等同于一般的精神产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性质。指出针对性、内含信息量、可靠度、时效性等是影响科技情报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罗欣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5):613-615,600
精神产品是具有复杂物化形态的思维产物,是商品属性和观念形态属性的统一,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评判图书馆精神产品的价值应注重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重点突出其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线评论中包含的用户对商品属性的偏好信息能够为企业制定商品研发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提出了从在线评论中识别用户对商品属性偏好信息的框架和流程,结合现有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利用国内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上用户对计算机商品的在线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在线评论中用户对商品属性偏好信息的识别技术和方法,实证了本文提出的框架与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理解用户需求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在线评论作为用户偏好表达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发现用户需求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如何从在线评论中有效挖掘出用户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KANO模型、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从在线评论中抽取商品属性,然后基于BERT模型标注出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最后依据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与情感分析结果,通过KANO模型分析用户属性需求。以手机评论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将商品属性分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与无差异属性四类,并以可视化结果呈现。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能够有效提取在线评论中用户的属性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策略参考。[局限]样本数据集有限,存在不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理解用户需求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在线评论作为用户偏好表达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发现用户需求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如何从在线评论中有效挖掘出用户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KANO模型、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从在线评论中抽取商品属性,然后基于BERT模型标注出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最后依据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与情感分析结果,通过KANO模型分析用户属性需求。以手机评论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将商品属性分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与无差异属性四类,并以可视化结果呈现。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能够有效提取在线评论中用户的属性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策略参考。[局限]样本数据集有限,存在不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品的作价因素和定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情报)机构改革的深入,信息(情报)产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已被人们所接受,随之而来的信息产品定价问题,也就成了情报界争相探讨的热点.国内部分学者已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论文.然而,由于国内信息产品市场尚处于发育初期,信息产品本身的商品属性显示度不够,社会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存在差异,以及信息市场经营的不规范等因素,使得一些作价理论和计算方法难于得到应用.本文试图从我国情报界的现状出发,提出较系统全面又切合实际可操作的信息产品定价方法,供参考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万剑  范励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173-173,175
现代的包装除了要具有保护功能、便利功能以外,还要具有商业功能和心理功能,这两种功能是我们在选择包装色彩时最为重要的设计因素。适当的色选择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商品、吸引消费者,最终促进产品的销售,那么色彩的一切应用都是应该以色彩的属性为基础,以商品的属性为主要内容,以商品的销售为目的,因此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规律可归纳为:包装色彩必须与商品内容、包装图形、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摘要:电力市场建设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就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中的几个本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电力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属性,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的关系,以及电力市场建设的目的和功能,指出只有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电力产品的商品属性,才能保证电力市场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档案信息的商品属性,指出了档案信息具有可增值性,提出要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信息商品所具有的特点来对档案信息进行增值。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入世挑战,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必须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章认为与社会科学学报不同,自然科学学报不具有上层建筑的一面。指出反映主办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办刊宗旨是造成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其作为科技信息载体的基本职能和商品的基本属性。文章提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应面向市场,以主办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为依托,及时、全面报道国内外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科技动态。  相似文献   

19.
罗冰眉 《情报杂志》2004,23(5):73-74,77
信息产品的生产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作为一种商品,在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环节与物质商品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界定信息商品价格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以政治经济学、信息学、价格学的基本原理为以依据,通过对影响信息商品价格因素的分析,提出以效用价值论作为信息商品价格界定的理论基础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狭义的信息市场是交流信息的场所,是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场所;广义的信息市场是信息生产者、经营者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换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信息交流的场所”,而且包括信息商品提供者和接收者不在特定场所发生的交换关系.信息市场的交换主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交换的对象是特殊的信息商品.信息商品同物质商品的不同之处是商品形态和使用价值的差异,信息产品具有可转换、可压缩、可共享、与载体不可分、可传递等物质产品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