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是平等对话的姿态,是民主对话的行为,是自主对话的原点,一场精彩的对话一定由"尊重"开始。在"对话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促进"尊重",学生享受"尊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落实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尊重学生的对话起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对话起点,引领他们从起点出发,开始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了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应搭设开放的师生平等对话平台,构建开放课堂,以人为本,努力营造"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课改研究氛围.对课堂上突发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点拨、疏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研究的学习伙伴,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3.
"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展开有效对话关键是平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只有"尊重"教科书编者、文本,才能展开平等对话,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对话"时刻在课堂中发生。尊重学生的天性就是以学生已有认知为原点,聚焦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通过教学智慧引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交流、对话中促进其思维的融合,继而实现在认知经验中的创生。  相似文献   

5.
诗海"踏歌"     
一、引言与背景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经意的质疑、嘀咕、唱反调等等不在预设巾的课堂生成,却很可能把课堂推向高潮,成为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在对话过程中,"摒弃分析,注重感悟"、"鼓励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已越来越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方向.但只要深入思考,我们便会发现不少语文课堂更偏重于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喧哗与热闹.很多对话交流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讨论问题浅尝辄止,难以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  相似文献   

7.
袁雯 《成才之路》2014,(13):48-49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着: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老师主宰着课堂。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一个"对话"的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展示课堂特有的灵性和生命性。  相似文献   

8.
王文燕 《宁夏教育》2012,(1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教师引导对话有方,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获得思考的乐趣,享受创造的快乐。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一、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关注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是实现学生与教师对话的前提。一位学者曾做过这  相似文献   

9.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课堂对话场是由学生、教师、文本等多个"对话源"不断进行碰撞、交流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的、具有无限潜能的"场"。对话主体的平等性、情境的开放性、话题的共通性与意义的流动性是课堂对话场的内在特性,显性对话与隐性对话是课堂对话场的两极。  相似文献   

11.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然而,如何使"对话"更有实效,如何不断提升对话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呢?可以通过"五式"互融,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3.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意的过程。”(叶澜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对话的课堂,让学生在对话的课堂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一、民主氛围,平等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热情的赞语,每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使学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计"错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在对话中交流、碰撞、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与实践的环境,在这个不断生成新的体验的过程中升华,让"错误"美丽课堂.  相似文献   

16.
陶燕珍 《江西教育》2006,(14):37-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是师生之间问答似的,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浅层次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表演性的.部分学生学会了,但看不到会学了,看不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看不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前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充分,课堂上缺乏师生对话的策略.总之,它严重阻碍了师生的发展.据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对话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林义河 《教师》2015,(2):62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笔者以为,只有构建尊重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平台,让民主教学植根语文课堂,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一、尊重学生主体,促进个性发展1.要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一定的学习潜能,都拥有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2012,(20):43
引子这场讨论缘起于一所学校的一个课题研究。2012年6月12日,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银城小学的报告厅内,一场关于课堂"对话"的讨论异常热烈。银城小学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5年来对"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他们在课题报告中总结道:我们提炼出"对话课堂"的"五大核心理念"和"五大操作要素"。"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第一,基于理解的教学。对话课堂是充分展示"主体间性"的地方,追求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学生"、"学生—教师"间的和谐协奏。第二,促进分享的教学。对话课堂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以文本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当前阅读课堂提倡标新立异的教改浪潮中,"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实现动态生成的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话题。一、营造民主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