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历史实践证明,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首选东北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一个极其英明的抉择。东北特殊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夺取东北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为东北野战军进行战略决战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与军事保障;中共中央对东北局领导机构和主力部队的精干配置,为东北战场的胜利准备了充分的主观条件;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决策上的失误则是东北野战军夺取胜利中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1953年,林彪卷入了"高饶事件"。林彪与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与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高岗则担任东北局常委、东北野战军副政委,主管后勤和后方工作,两人合作得很好,关系密切。高岗的资历特殊,是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接管北平城门的钥匙。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凯歌奏响;紧接着,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华北该何去何从?蒋介石电召驻守北平的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赴南京商量对策,以为东北野战军需休整三至六个月方能入关作战,因而采取了“固守平津,保持海口,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而当此之时,11月16日、17日、18日,中央军委连连电示东北野战军火速隐蔽入关。  相似文献   

4.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发动锦州战役。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其原因是: 首先,东北战场最早呈现出明显的我强敌弱的态势。早在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军队进入东北,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日本投降后又  相似文献   

5.
南满根据地的军事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工作重心。3年的东北解放战争中,南满地区组建了最早的军事指挥机关,成立了第一个二级军区,组建了最早的主力纵队,为东北野战军提供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员。另外,南满根据地的几个军分区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发展壮大,也给东北解放战争增添了格外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李富春在解放战争初期即把发展经济作为支援战争和巩固根据地的物质基础。东北野战军收复吉林、鞍山等工业城市后,他认为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在东北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了迎接这一战略性转变,他对工作重心转移、城市接管、工商业政策、经济建设和作风转变等重要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创造,形成了较为系统、具有特色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他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具有时代特点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策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所谓隆化攻坚战,是指1947年夏季和1948年夏季由冀热辽军区和东北野战军十一纵组织发起的两次解放隆化的战斗。 隆化位于承德的西北部,地处围场、承德、丰宁、滦平四县之间,是承德的北大门。解放战争时期,隆化属冀热辽军区所辖,而冀热辽地区正处在华北战场和东北战场的结合部,承德是枢纽。此地北通内蒙、东北,南连北京及华北地区。因此,这里就成了配合东北、华北作战的外线战场。1947年夏季和1948年夏季两次解放隆化的战斗,其战略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06,(5):11-11
l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许世友在胶东军区所在地莱阳城,率领胶东军区所属5师、6师、警备第3旅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26、27师。许世友为9纵司令员,聂凤智担任9纵参谋长兼25师师长。  相似文献   

9.
在解放战争中,我西北野战军面对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敌人,会打敢拼,出色完成了党交付的任务,并且在战争中壮大了自身力量,为整个解放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式整军运动就是在此特殊时期出现的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认为是军队中的一次大的整风运动。它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本文试对西北野战军中新式整军运动的缘起作一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的率领下,奉命守卫塔山,与敌人浴血奋战6昼夜,打退适人数十次冲击,阵地岿然不动,创立了我军野战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战例。这里刊登的是萌芦岛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胡国庆,在省关工委举行的纪念辽沈战役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片断。  相似文献   

11.
新保安战斗     
新保安战斗,是我华北第二兵团在平津战役前段,于1948年12月7日至22日,在平绥线上的新保安围歼敌之主力35军军部和两个师的一次重要战斗。现将这一战役的具体过程介绍如下,以供教学参考。 1948年12月上旬,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实现了第二阶段的战役计划,完成了对杜聿明集团残余部队的包围。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我东北野战军立即挥师入关,准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华北局、东北野战军(四野)和北平市委在北平地区招录与征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南下工作团及"原冀察热辽来平干部"南下工作。在"南下"组织动员工作中,北平党政机关采取正确的动员策略,放宽招考条件,简化录取程序,解决南下动员对象的思想负担和家庭实际困难,严格培训,成功地将大批青年培养成为合格的革命者,为南方接管、土改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事记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1948年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锦州、义县的包围。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指挥部署。1948年10月5日:太原战役开始。194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1948年10月15日-10月16日:解放军攻克锦州。1948年10月17日:长春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所属3个师2.6万人起义;19日,新7军军长李鸿率其军部及所属3个师投降;21日,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长春解放。1948年11月2日:沈阳全城被解放军占领,同日营口被攻陷。1948年11月4日:上海经管督导员蒋经国辞职。1948年11月11日:国民党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194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指示对新解放城市实行军管。1948年11月18日:东北野战军入关。1948年10月30日,下午四时许,在沈阳东塔机场,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登上了一架草绿色的C-46运输机。这一天,现场秩序无比混乱,《申报》报道说,"登机的一刹那,情景太紧张、太凄惨,因为有好多从  相似文献   

14.
青沧战役是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为配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及东北野战军夏季攻势作战而组织的一次重要战役.朱德、刘少奇亲自制定青沧战役的战略决策,杨得志、罗瑞卿、胡耀邦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晋察冀野战军以四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在沧州军民的密切配合下,英勇作战,胜利完成作战任务,沧州全境解放.青沧战役,是沧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沧州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个年度,即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国民党反动军队则由进攻被迫转入防御.在这—年内,我军共歼灭敌军一百五十二万余人,解放了包括三千七百万人口的十五万五千方公里的土地和一百六十四座中小城市及重要都会.[图一]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连成一片.图为我军向石家庄敌军司令部发动冲锋;[图二]1948年3月,我东北野战军攻克了四平街,胜利地结束了冬季攻势;[图三]1948年4月21日,我西北野战军收复了革命名城延安.图为庆祝延安光复的群众大会;[图四]1948年3-7月,我军粉碎了敌中原防御体系.图中左方为我军进入开封;右方为我军攻上襄阳城头;中间为华东野战军某部为首先攻入洛阳的部队授予"洛阳营"的授旗典礼.  相似文献   

16.
1947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共十三个旅,十二余万人在鲁西南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略论鄂豫解放区的地位与作用程少明关键词解放战争,鄂豫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鄂豫解放区地处鄂豫皖三省边界,巍峨的大别山群峰纵贯其中,在解放战争中它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鄂豫解放区是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1947年8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  相似文献   

18.
《老年教育》2007,(8):11-11
同甘共苦 共渡难关 1947年10月,大别山的气候已经转冷。由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新区,群众还没有发动起来,粮食、被服、弹药、药品等十分紧缺。从司令员、政委到普通战士,身上穿的还是单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平津战役,是我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是党中央、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正当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鏖战正酣之际,为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而及时决定发动的。这次战役自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历时六十四天,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两个兵团,在东起滦县,西至归绥(今呼和浩特)的广阔战场上展开的。战役发起后,我军即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出敌不意,对华北敌军迅速实施了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使敌人完全陷入了收不拢、逃无路的境地。然后,我军从容不迫地逐个歼灭了新保  相似文献   

20.
自东北振兴政策确立为国策以来,东北经济建设插上了政策倾向的翅膀,但大量基本建设资金和产业政策所需资金的巨大缺口,使地方政府无法打破经济发展的瓶颈。这里通过分析财政投融资制度本身的利弊以及对东北振兴中的利弊,提出了在东北试点建立地方财政投融资制度的观点,以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助推东北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