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巍 《辽宁教育》2022,(18):53-55
学科教育研究室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基层组织。教研室以构建具有专业自主特质的学术型学科教育研究室为目标,将“专业精神的认同、专业发展的自觉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一主线、四路径”的学科教育研究室建设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觉性和课程与教学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许多年前,在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中初次听到把教育和“幸福”挂起钩来,那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目前,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那么怎样的教育生活才是教师向往的幸福、完整的生活呢?我认为,从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出发,其幸福至少应该包含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认同两个方面。作为校长,要“以人为本”,引领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许多年前,在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中初次听到把教育和“幸福”挂起钩来,那是一次心灵的震撼.目前,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那么怎样的教育生活才是教师向往的幸福、完整的生活呢?我认为,从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出发,其幸福至少应该包含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认同两个方面.作为校长,要“以人为本”,引领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朱永新教授主张的“新教育实验”有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怎样的教育生活才是教师向往的幸福、完整的生活呢?我认为,从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出发,其幸福至少应该包含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认同两个方面。所以,作为校长,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是关照教师职业幸福的第一要务,也是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讨论教师成长为“心灵导师”的神圣使命。指出只有心灵导师才能够以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身独特优势的发挥满足学生的成长新需求,使得唤醒学生生命真谛获得心灵引导的真正教育过程得以产生。教师扎根心灵引出优秀教学资源是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形成激励教师成长为“心灵导师”的制度是任何教育或课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新教育实验"于2000年发起,是一项民间教育改革行动,这一行动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生命叙事理论和"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理论为教师成长的思想指导。在实践层面,新教育实验倡导教师"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组织教师进行自我生命叙事、研发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培训和实践训练,取得了广泛的实验成效。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生命教育教师是生命教育的追梦人与实践者,其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直接决定着生命教育的健康发展。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命教育教师的生命化培育,是在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2+2+N”研究性学习型团队的建构方法,探寻并创新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育途径。遵循其生命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其独特的生命品性,特别关注“生命化”的过程,通过团队的力量去沟通、去协调、去合作、去影响,形成目标、使命、价值;关系、制度、愿景等诸多方面的集体认同,以促进生命教育教师新角色的建构与生命品质自动成长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教师生命的发展。高师教育类课程应关注师范生的生命成长,以"经验人本"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增加教师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生命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策略,讲求发展性课程评价,促进师范生生命的完满。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而言,适应教师角色具体要求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实践“素质化”教学是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素质化”教学将教育学理论知识“活性化”和“个人化”,使之转变成支撑学生教师专业成长和满足学生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教育学理论素质。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非知识性教师素质。当然。“素质化”教学必须以“生命化”教学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落实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正>新教育实验是什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时代,让教育走向幸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幸福”到“完整”,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教育不仅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除了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外,也促进了教师价值观念的转变。“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成就的幸福与快乐”、“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做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崇尚追求的价值目标,他们渴望在引领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本来是一种令人欣喜的好现象,然而,笔者发现,时下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考评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价值时,却将教师复杂、丰富的专业成长和价值实现过程简单化、表象化了,他们仅仅只看教师的“公开课”上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教师教育不仅应当关注外在于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职业素养,关注并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专业隋意的协调促进和全面发展,更应关注内在于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丰盈、充实与升华。班主任作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其专业成长更需要从生命观的角度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日益成为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应时而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尽管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说法不一,但基本认同“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钱军 《江苏教育》2022,(83):61-63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以职业启蒙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学校依托“职业启蒙:指向活动育人的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构建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以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团队的课程研发水平,对初中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静 《教学月刊》2005,(2):8-10
在我国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新现象、新事物。其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事物。教师的专业应该“专”在哪里?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怎样的平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尽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就这几个话题展开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将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新课程的实施目标中,使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顶梁柱”,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压力巨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高。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着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尤其重要。为此,可以通过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构建人性化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职业认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教改革进程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认同作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的一致。然而,当前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幼儿教育从业者良莠不齐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幼儿教师缺乏职业认同,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回归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教育应循着人的素质出发,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人性、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大脑和智力潜能。在这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以生态学的理念创设的富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教育者是准教师(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引领者或导师,教师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课程的优化。教育问题意识不足已经成为教师教育者素养提升的障碍,教育问题意识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教育问题意识应成为教师教育者重要的职业意识和专业发展诉求。教师教育者教育问题意识不足的原因来自专业角色认同不足、课程意识淡化、对教育惯习的固守和教育理论素养缺乏,消解障碍的策略是增强教师教育者的理性角色认同、树立以理论关照实践的课程取向  相似文献   

20.
成果导向教育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核心理念,代表了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流方向。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应以落实“学生中心”理念为基础,涵育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课程实施观;以师范生的产出能力为抓手,建立灵活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管理机制;以提升职业适应性为核心,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的实践属性;以培养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探索多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