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具有平静清丽、宁静温婉的特点,形成了"王安忆式"的叙事风格,在叙事视角上的大胆创新不仅奠定了王安忆在女性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使得东西方的经济、贸易、文化得到了极大地交流融合与发展。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第17窟)封存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初的写经、绢画等各类古籍文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敦煌热潮并由此产生了"敦煌学"。受中国汉文学与"敦煌学"影响,部分日本作家进行了诸多文学创作。本文将从文本内涵分析日本三部作品中藏经洞描写的异同,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藏经洞形象,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时代背景对藏经洞乃至敦煌形象建构的影响。在聚焦敦煌题材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日本丝路文学的建构模式如何体现日本近代"丝绸之路"文化认知的基本特征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通行的解释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是指作家的生活经历、人格特性、思想气质、审美趣味、创作才能等;客观原因是指政治经济的状况、社会风气、学术思想、阶级的审美趣味、其他民族或个人等。由此可见,作家的人格仅仅是影响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全部,风格与人格之间具有一致性,同时又不能将文学风格简单地等同于人格。本文借助人格的二重性阐释"面具"内外的人格对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5.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自杀,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新时期。中国后新时期文学背叛了鲁迅精神:疗救人生和鼓舞战斗的文学,蜕变为麻痹人生和教唆为奴的文学,表现为深切的文学蜕变为浅薄浮躁充斥情色的文学;作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丢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采风"背离了"采风"本义,鲁迅文学奖亵渎了鲁迅。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急需整体性的忏悔;鲁迅文学奖每年应只评一人,且由民间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在哲学中发生的"语言转向"使现代作家形成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而赫然声起于90年代中国文坛的"创造汉语言文学"的观念,意味着中国作家第一次在一个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并深刻理解了作家与母语之间的耐人寻味的关系他们是操汉语写作的作家,只有尊重母语并充分利用母语的独特优势,才有可能建造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丰碑.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沉寂已久的女性文学创作再次获得新生。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作家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译介还是自身的批评实践,都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题材的拓展以及形式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官场女性"这一题材就是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视角日益生活化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范小青的《桂香街》很好地开拓了写"官场女性"的题材,立足女性视角,描写不仅深入最基层干部的灵魂深处,而且在传达人文关怀、展现情感记忆诸方面都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女性文学经历了思维层面的巨大嬗变,解析村上春树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能感受到日本女性渴望摆脱凄怨命运的思想动态。村上春树所著小说中不乏青春懵懂、跌跌撞撞的男性形象,即便是从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视角看,也能体察出日本社会及男性的本质,因此,探析《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中女性形象,对了解日本社会及女性思维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美国文坛享有威誉,"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为20世纪美国文学树起了又一座丰碑"。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通过描写三代黑人女性的生活及情感经历,再现遭受性别、种族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揭露和谴责了父权观念和殖民压迫。本文基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造成女性孤独的内外部原因来探索黑奴叙事文本中孤独女性的出路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且听风吟》是其第一部小说,也是村上春树早期代表作之一。村上春树多次将自己的小说比作"房间",把写小说比喻为"构造房间"。因此,本文以《且听风吟》为例,对村上春树"房间"的隐喻特点入手,通过论述"房间"象征意义来探究村上春树小说的写作特点,体会村上春树小说中展现出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从七十年代末始,在八十年代时代与文学喧嚣变革的潮流中再度崛起,呈现出“春水”般涌动的赫赫声势与“繁星”般灿烂的熠熠光辉。如今,站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平静回望,在经历了一段激动和局限之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已从最初那种似是而非的混沌中廓清了出来,从最初在文学领地享有一席之地的权利与意义几被消解的处境中解放了出来。承认并乐于接纳探讨这个命题的作家和批评家越来越多。时代毕竟是前进的。女性文学毕竟是发展的。“新时期”女性文学之崛起,不仅显示出女作家令人瞩目的空前创造实绩,使中国女性文学之命题…  相似文献   

12.
西晋文学对话在文人交游的氛围中展开。文人交游的产生是文人与权贵对话的产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他们对话的工具。在这种语境下产生的文学大都是为谋求政治利益而作的唱答诗,多以"轻绮"为艺术特征。"浅而绮"文学审美的形成,也与当时玄学的发展关系密切,"游仙"诗与"隐逸"诗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玄学的影响,玄理使文学在与玄学的对话中上升到审美之境。刘勰所谓的"轻绮"、"浅而绮"不仅批评了西晋文学华美雕琢的文风,也批评了西晋文学玄虚平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斗争、政治斗争构成社会生活重心之所在。感时忧国,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创作,成为新文学主流。如果说这种文学选择正体现着历史的必然性的话,那么,上海沦陷前后张爱玲在文坛的走红,则可视为历史的偶然性为作家个人、也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的...  相似文献   

14.
一、电视剧的文学价值要谈电视剧的文学,必须先看一下我国目前的文学状况。我曾采访过一位女作家,她的观点不能不引起文坛的注意:“现在许多畅销的小说都是用下半身写的,且大部分是女性作家,平时作协一开会.到场的大都是女性,她们都会问:男人们都到哪儿去了?”这番话真实地道出了我国目前的文学创作状况。而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危机意识,研究者立足方法论的反思,重新定位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本文将方法论的反思切进关键词层面的反思,包含三组关键词的梳理:"女性意识"与"性别意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古代女性文学"与"现代女性文学"之间的隔离与传承,表征在跨文化视野之下的本土化思考,意图融合本土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突破封闭性的理论内涵,摆脱"再度边缘化"的学科危机。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优秀的作家来讲,生活中的地域性能够成为一种源头意义的精神力量,作家创作的故乡"原点"存在一个难以割舍的精神气场。故乡对于作家的浸润就像一块永久的文化胎记,化作文学作品的精神血脉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之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已经构成特定的精神符号和艺术喻体,在文学的天堂中实现生命与思想的双重圆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乡愁记忆的古老村庄正在悄然消失,失去精神领地的作家,今后还依靠什么来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学王国"。  相似文献   

17.
自汉魏六朝始,"庭院"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在了诗中,但作品并不多;至晚唐时期,受时代背景影响,"庭院"意象在诗中的运用多了起来。在五代词中"庭院"意象出现的频率则更高。一方面是花间词人写女性的闺阁生活,离不开"庭院"意象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南唐两位词人赋予了"庭院"意象更为丰富的内涵,使"庭院"意象在词中形成的意境更为深远,且使词的题材更为广阔,为后世诗人、词人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里建立起了对当时年代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他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的独特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愫芳是曹禺的经典作品《北京人》中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与作品中的其他女性角色特别是令人憎恶的大奶奶曾思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愫芳被曹禺塑造成为一个在封建大家庭中逆来顺受、无私奉献、沉静寡言、温婉善良的形象,是一位典型的"理想女性"。曹禺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本身也带有男性叙述的特色。本文通过对愫芳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男性作家在创作时融入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0.
张海峰  王世君 《职业圈》2010,(2):210-21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里建立起了对当时年代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他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的独特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