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愿动词的隐现会对否定句的语义解释造成很大影响。在句中不含有能愿动词且VP中有附接语的情况下,否定词"不"否定附接语;在同样情况下,句中含有能愿动词时,"不"否定VP整体。通过分析,句中无能愿动词时VP中V’部分则由于被包含在否定句的预设中而得到肯定解读,VP中含有能愿动词时,"不"否定作为VP中心语的邻接成分的能愿动词,从而否定整个VP,进而否定全句。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对"新常态"概念的不断深化认识,"新常态"已不仅限于在经济领域使用,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层面上来讲,教育领域的"新常态"包括合德、合规、合理、合法四个方面,合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前提,合规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合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诉求,合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新常态"一词,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公众耳熟能详的热词。那么,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对教师、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所谓"新常态","新"即建立在事物原有发展基础之上、与以往不同的新发展、新变化;"常态"即平常的、正常的事物发展状态,它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时变化。在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今天,我们期待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应  相似文献   

4.
王晶 《现代教学》2015,(Z2):22-24
一、对教育新常态的认识当前,"新常态"已成为社会的高频热词。"新常态"思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作为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学校,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也产生了无数的教育追问:何为教育新常态?何为办学新常态?何为校长德育管理新常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追问,才让我们有了更主动、更深刻的思考与预判,才让我们肩负的教育使命变得更加富有意义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的考量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在变革的大时代,教育总处在改革之中。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不只是被人们热情地谈及,而且业已成为教育部门及学校周期性工作计划的"新常态"。"新常态",即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的、相对稳固的、趋势性的状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以"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为主题,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回应、实践智慧与案例,以及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等议题展开研讨。因循疫情防控催生的新常态,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和更长远的视野推动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背向现实,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耽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社会提出了重大挑战,也给教育出了很多考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疫情给常态教育按下了暂停键,怎么办?在一些家长群体中,出现了一种"停课不能停学"的焦虑。他们中的不少人感到慌乱,担心长时间的假期会让孩子懈怠.  相似文献   

8.
反击和祝福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十分不好的现象,其中一个就是许多人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我可能被伤害"的敏感中,一旦自己的利益范围受到一丁点侵犯,就会立刻火冒三丈,想要反击。其实,我们更应该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宽容,让感恩和微笑成为我们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在2020年修订的高中生物学新课标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内容被纳入课程体系,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安排的意义?李亦舒(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新冠肺炎相关内容纳入高中生物学课标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这体现了新冠疫情本身富含的教育价值及其与生物学科的契合性。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部及时作出"停课不停学"的部署,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和接种,配合高效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国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但是,新冠肺炎情势复杂,病毒类型多变,疫情不定时、小范围、反复暴发或将成为常态,幼儿园采取封闭式管理也将成为常态.家长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被阻断,家园沟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钱塘潮美,西湖茶醉。人间天堂,千课荟萃,万人空巷,杭州的"千课万人"之所以会成为教育的品牌,是因为她播撒着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新常态观摩研讨会结束了,冷静思考:语文的新常态到底是怎样的常态呢?崔峦老师说:新常态课堂,核心词是常态,关键词是新,"常态"即是"守正","新"即  相似文献   

12.
能愿动词"能"和"会"在教材中出现较早,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也很高,且都属于甲级词。但是由于"能"和"会"的义项的复杂性、相似性,学生很容易混淆。"能"和"会"作为汉语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对其本体知识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是我们发现对其习得顺序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笔者将从能愿动词"能"和"会"的各义项的等级化研究作为选题,即考查不同等级的留学生的能愿动词"能"和"会"在四个义项的习得顺序。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能"和"会"的教学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化"是教育领域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教育新常态"则是近年出现的教育热词。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期间,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呈现的新特征,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常态,教育领域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面临着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国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新常态"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机器换人"的浪潮,中职校该作何思考与行动?中职校需要一种定力。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企业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传统产业的消亡与新兴产业的涌现将成为常态,旧工种的消失与新工种的诞生也更为常见。如果中职校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将必然会被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所淹没。在新技术、新装备接踵而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这个词,是当前经济领域比较热门的关键性词语,也是新一代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特征的判断和预期。何谓"新常态"?《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对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我是个"门外汉",粗浅地理解,是不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受这一理论的诱发,最近我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回归本源、适应"新常态"的问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     
"新常态",是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学术语,指的是一个新的、与过去不一样的状态,同样也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激烈变革的状态。"新常态"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本刊借用这一概念来诠释学术期刊领域"新常态"的基本特点:不同期刊的差距主要是由期刊的历史、地域、学术资源支撑等因素决定的,当然也离不开办刊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意味着不同于以往的创新而又相对稳定。在"新常态"理念下的教学变革应该聚焦于:教学理解出"新",聚焦本质为"常态";师生关系出"新",凸显主体为"常态";学习方式出"新",适应特点为"常态";教学方式出"新",教学存在为"常态";资源开发出"新",基于基础为"常态"。  相似文献   

18.
能愿动词"能"和"会"都有表示能力、可能性的意义。二者在语义上有交叉,语用上存在差异。各等级留学生在使用"能"、"会"等能愿动词时,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如漏用、乱用、混用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几个词在相同义项下的使用条件与范围认识不清而出现的选词不当。  相似文献   

19.
<正>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适应这种新常态,掌握新常态的要求,重新认识新常态科学。重新认识新常态学生,尊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当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时期而极力倡导"宅家防护,停课不停学"的特殊背景,文章拟以"亲近自然,探秘丹霞"泰宁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为案例,从"关注社会时事,增强公民意识;读懂《研学手册》,增长课外知识;开展远程培训,提高导师能力"三方面加以阐述,揭示形成居家研学实践教育新常态,实现课内外学习深度融合和促进研学导师队伍优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