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年两征"新政策于2021年真正开始实施,对当前的高职院校征兵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从当前高职院校征兵呈现出毕业生应征比例不高、体检合格比例偏低、长期服役较少的特征入手,提出高职院校应打牢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基础,丰富"军味"十足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动员学生将爱国之心升华为从军之心等一系列对策,加快构建全学制、多层次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体系,以期为国防事业培育优质兵员.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22):139-140
近年来,高校学生征兵难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以针对高校学生及家长的数据调研结果为基础,分析了父母对子女参军的支持度影响因素及高校学生本人参军入伍积极性影响因素,并从创新征兵宣传和完善政策驱动两个方面对促进大学生入伍的现实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进而从学校、家长、学生自身及社会媒体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师范大学生,作为未来教师主体,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对泉州地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在校师范大学生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在校师范大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较积极、正面,但局限在特殊儿童上;不少师范大学生对随班就读缺乏深入认识,态度更倾向于消极;随班就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接纳态度没有显著影响。通过访谈,重点探讨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军队历史上有三次大学生从军高潮,分别在延安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和20世纪末至今。最近一轮次的从军热潮方兴未艾,政策扶持力度大,参军人数以及培养国防生签约院校数更是规模空前。中国当代高校大学生从军思想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可塑性,同时因个人选择性、发展两重性以及思想层次性而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而从从军的高校大学生现实行为来看,其从军观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实惠、乏理念,图享乐、淡奉献,强自我、轻他人等现象。当代高校大学生从军观培育,一要突出从军观的三个基本特征,即政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二要凸显从军观的三项基本内容,即意志、诚信和牺牲;三要抓好从军观养成的基本过程,尤其要加强教育目标牵引,并完善培养模式;四是强调主体意识、战斗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是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军事化人才、提升军队综合素质具有关键意义.以河南省大学生为例,从价值感知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因素对大学生参军意愿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大学生征兵机制的改革对策,以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兵役制度几经修改,开始了依托国民教育为军队输送优秀士兵的征兵思路,确立了坚持向教育要人才,到院校选兵员的方向,实现了大学生群体与部队士兵的结合。在全社会聚焦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背景下,大学生士兵群体的出现无疑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出新思路。《兵役法》作为我国兵役制度的重要法律支撑,对《兵役法》中大学生参军入伍法规的修改沿革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征兵时间、征兵方式、征兵条件、征兵机构、培训保障五方面的修改建议,促进大学生参军入伍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8.
以无锡市1198名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均具有创业意愿,具有创业意愿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和不具有创业意愿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均有各自的心理原因。具有创业意愿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需具备多种重要心理素质,且积极支持学校对自身实施创业心理教育。提出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打造一支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态度,我们对上海市一些辅读学校的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及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与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辅读学校的认可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在校的情绪、家长对辅读学校的心态等方面。结果表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认识明显较少,对于在辅读学校就读抱着较消极的态度,辅读学校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评价普遍较高。此外,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家长的心理危机干预态度、知识、行为和大学生成长表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家庭成长问卷》对我校抽样学生家长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态度和学生成长表现,家长的态度和行为之间,都高度相关。结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与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危机状况高度相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责任意识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由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等多元评价主体构成。本文架构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养成教育的评价主体分析图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构建这一评价体系,对同一大学生在入学后一至四年级责任意识评价进行纵向比较,从而更全面有效的分析与把握大学生责任意识养成教育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一线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者的后备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加强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责任意识较为薄弱,要改变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大学生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承担好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冲击,加之就读期间学校教育尚存不足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低迷,大学生中存在依赖思想较重、责任意识淡薄、学习目标不明、奋斗动力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增强学习自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我们对师范专业大三、大四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缺乏深入认识,态度更倾向于消极。而随班就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另外,他们普遍愿意学习随班就读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教育特殊儿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征兵制度的完善及政策的推进,大学生士兵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2020年起,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参军指导政策和落地实施办法,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以上海市为例,根据上海市征兵办公室的公开数据,在2022年上半年上海市征集的新兵中,首批起运的大学毕业生达56.4%,创历史新高。根据新时代征兵工作的形势变化,文章从高职(专科)学校的视角出发,顺应新形势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期对兵员管理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实现高校武装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志愿精神是为了公益的利他的目的,出自内心意愿且不计报酬甘于奉献的一种态度或观念。志愿精神的理念,本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儒、释、道、墨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与志愿精神相通的思想。本文通过挖掘志愿精神传统文化根源,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以及志愿精神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系,给高校育人工作提出建议,即通过弘扬志愿精神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创业情况、家庭支持、教育培训、学校支持、金融政策、商业环境、成果转化和文化规范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均存在显著影响作用,受教育程度、专业和兼职经历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存在显著影响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8.
比较我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不择校家庭,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就读学校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一致性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之间的对应性,从而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分布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基本状况,探讨了普通学校领导、教师以及残疾儿童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和认识.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普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态度消极;家长对孩子的随班就读也普遍心存疑虑.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设想,以促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社会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培育合格的、责任意识强、综合能力高的现代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而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方面却略显不足,导致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不断淡化,且呈扩散之势,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为此,本文针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表现及原因,从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层面提出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