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新闻稿写作的语旨意识,是要求新闻的采写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受众,在现场寻找最吸引人的新闻点,而在写作新闻稿件时,要有针对性,有对象感,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新闻稿的可读性和传播性才会变得突出,所以在新闻稿写作过程中,采写记者一定要结合新闻稿写作的一些独有特点来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2.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懂得视觉逻辑。这是电视新闻写作同其它新闻媒介的新闻写作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所谓视觉逻辑是指新闻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记者撰写的新闻稿件、登在报上,读起来顺口,在广播中播出来,听着顺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稿件能与画面相配  相似文献   

4.
知识林     
新闻稿忌带文件色彩   我时常见到文件式的稿件,开头讲形势、背景,然后是做法一、二、三,经验甲、乙、丙,意义 A、 B、 C,这样的稿件虽业务性较强,棱角分明,但略显生硬,特别是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文章没有文采,不吸引人。许多来稿虽反映的内容有报道价值,但编辑也只好放弃,这对编辑、作者来说都是很遗憾的。   写新闻稿与写文件是两码事,写文件要符合公文写作的要求,写新闻稿要体现新闻写作的特点,虽说都是写作,但写作方法不一样。   制发文件与撰写新闻稿件的目的、作用不同。发文是为了传达上级意图,贯彻方针…  相似文献   

5.
报刊、广播、电视的编辑经常遇到三对矛盾:一是与新闻受众的矛盾,编辑喜欢的新闻稿,受众不喜欢,或者是受众喜欢的新闻,编辑却没有选用;二是与记者的矛盾,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看不上眼,或编辑对稿件的处理,记者有意见;三是与上级新闻控制者的矛盾,编辑认定的好稿,有时上级扣发或上级指定要发的稿,编辑不积极编发。对同一篇稿件受众、记者、编辑、控制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就有不同的评价,就会产生分歧,编辑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受众、同记者和新闻控制者的关系呢? 首先,编辑心中要始终装着受众,把握好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霞 《河北广播》2006,(5):102-103
广播电视是受众接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每天,记者都要拍摄大量的新闻素材、撰写大量新闻稿件,但这些都要经过广播电视编辑的加工才能成为成品。将记者采回的原料做成一道道可口的“饭菜”,奉献给听众观众,是广播电视编辑的职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辑呢?在此,笔者谈谈广播电视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所谓记者的"编辑意识"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时的选题、稿件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编辑的眼光。特别是在进行独立采访报道时,记者要明白怎样安排各种材料,才能做到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符合编辑意图;在集体采访时,要知道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组合稿件会有较好的效果。笔者从四个层面就这一命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全应 《青年记者》2006,(14):39-39
报纸刊发的新闻是经记者加工呈现给受众的,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记者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然而,笔者在编辑稿件、阅读报纸时发现,有的记者仿佛在新闻稿中“刻意”表现自己,不恰当地存在于其作品中。这种情形往往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接受,也降低了新闻的品位。笔者愚见,记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元化,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能言简意赅介绍新闻事件,还会运用恰当的文学手法进行润色,凸显出不同类型新闻稿件的特色,提升新闻稿件立意,树立鲜明的新闻稿件冈格。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稿写作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优化新闻稿写作结构;根据新闻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记者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编辑把关时注意力的焦点,本文从两个角度——写作中各种错误的形式和错误的原因——对619篇新闻稿的改写实例进行了研究。经过分类和比较,笔者发现,新闻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多字、少字和事实不准确,而导致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则是粗心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稿件作为配合新闻画面播放的文字稿,具备传播新闻讯息的重要功能.不同于其他新闻媒介的写作形式,电视新闻稿件在撰写过程中,记者必须充分考虑视听因素,因此记者应充分掌握电视新闻稿件的采写技巧,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电视新闻报道要点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目前电视新闻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电视新闻稿的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12.
对一个报纸编辑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编发一则好新闻。所谓好新闻,最低限度恐怕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政策上把握严谨,文字流畅,没有语病,等等。但是,据说现在的新闻写作情况不尽如人意,不少编辑常为手头质量粗劣的新闻稿而叹息摇头。比如,有的新闻动辄就长长一二千字,内容庞杂,主题分散,读后令人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有的新闻缺乏最基本的政策观念,事例失实,用语过火,遣字选句不讲科学性;至于文字拖沓,语句不通,错字别字屡屡出现,这种现象更是司空见惯。面对这样的稿件,岂不苦煞编辑也? 造成目前新闻稿件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记者没有认真把好写作的第一关。长期以来,有的同志习惯性地认为,“记者写稿,编辑改稿”,这是新闻发稿的法定流程。既然自己写的稿件有编辑在推敲斟酌,那作为头道工序的原稿,当然粗糙一些也无妨。更何况,一篇稿件的最后定  相似文献   

13.
在时下的电视和报纸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话,“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或者了解到……”,“某某(采访对象)对记者说……”,这基本已经成为现在新闻稿件的一种写作模式,可以说,这意味着记者成了新闻稿的主角。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新闻传播业界有一种怪现象:一些长期脱离新闻一线采访实践的编辑在指导记者采访与写作时,对记者的稿件也大刀阔斧地删改,常常使一些新闻的价值与鲜活性大打折扣。这种大编辑、小记者的做法很不可取。要想提高新闻媒体整体的报道水平,当务之急是采取行之有效的系统化措施,使采编人员迅速提高自身水平,弥补自身缺陷,力争达到编辑记者化、记者编辑化。  相似文献   

15.
在总编室编审这个岗位上,笔者每天要编发大量的新闻稿件,既有记者采写的,又有经编辑编发来的通讯员稿件.实事求是地讲,大多数稿件从采写到编辑是比较到位,但从编辑角度来看,还有一部分稿件不成熟,可挑的毛病较多.这里把平时在审发稿件时记载的实例整理如下,以引起记者编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大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通过新闻了解政治、了解社会的发展,国家也通过新闻将最新信息传达给受众,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因此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写作过程中遵循写作要求与规范,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提升对新闻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稿,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记者,掌握写作技巧是写好新闻的关键条件。只有运用好新闻写作的技巧,写出的新闻稿件才会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本文主要阐述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写作技巧,希望给记者的新闻写作带来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8.
广播以声音传播新闻,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广播电台的记者编辑应该牢记广播新闻稿是"为听而写""为听而编"。根据多年从事广播电台记者的工作经历,笔者体会到广播新闻的编写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生动等一般要求外,还应该在导语的提炼、内容的故事化和信息量的丰富三方面提高稿件标准,从而使广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精彩导语"抓住"听众耳朵  相似文献   

19.
吴江文 《今传媒》2007,(12):32-33
从严格意义上讲,记者从新闻现场即进入新闻制作工序,记者的写作过程、编辑部门得到记者提供的毛坯,并对这些毛坯进行编辑、甚至重新制作都属于新闻制作工序的一部分.从流程上看,一篇新闻稿件从记者那里传到编辑手中,最后形成新闻产品投放市场,要经过记者、编辑、责任编辑、校对、审读、照排和值班总编等诸多人的劳作.这些人劳动付出的时间、新闻单位为此付出的人员工资以及为保证新闻产品顺利生产进行的设备配套费用,折旧费用都可视为新闻制作成本.  相似文献   

20.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