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一类具变滞量的变系数的高阶中立型差分方程的振动性 ,给出了该类方程有界解振动的充分条件 .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类具偏差变元的非线性差分不等式解的一些性质,获得了对应差分方程的振动性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具有连续变量的偏差变元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给出了此类方程具有振动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变系数非线性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了振动的充分条件,对现有文献中的一些结果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具有无界时滞变系数一阶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建立了几个新的振动准则,所得结果改进了已有文献中许多相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变系数非线性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了振动的充分条件,对现有文献中的一些结果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获得了变系数时滞差分方程...的每个解都振动的新的判据,改进了文献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类负系数混合型奇数阶差分方程的振动性质,得到了这类差分方程振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9.
考虑一类时滞差分方程的振动性,得到了该方程振动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类负系数混合型差分议程的振动性质,得到了这类差分方程振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11.
英语近义词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分析近义词产生的原因,并从语义差异、感情色彩差异和搭配差异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区分近义词,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恰当地用词,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因此,在两种语言的翻译转换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正确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频繁的英汉文化交流中,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出现了数不尽的令人遗憾的错误,尤其是习语的翻译。原因在于习语容易使人望文生义,而很多译者在没有仔细弄清楚英汉习语之间差异的情况下,凭主观行事,造成误译。本文从英汉的习语出发,尝试从中分析英汉之间的差异,并希望能在翻译实践中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在词汇、成语、篇章结构、思维模式、历史等多方面存在异同。我们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树立文化异同意识,增强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汉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各自在语言系统、生活方式、社会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词汇空缺现象的产生,研究汉英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文化差异对形成两种语言词汇空缺的重要影响,有助于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首先得到相对差集存在的一些必要条件。然后把型2拟差集推广到阿贝尔型2拟差集,并得到阿贝尔型2拟差集存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性别差异:外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学习中,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女强男弱现象。作者首先通过试卷成绩的分析,证实了女强男弱的事实,接着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了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最后得出外语教学应尊重性别差异,提出了开发女生先天优势,激发男生成就性和远景性动机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中西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的两个重要原因。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重视这种差异,减少交际冲突,防止走入交际误区。  相似文献   

19.
CS(17m,4m)与CS(19m,4m)的存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个所谓的v阶k-圈系统,简记为CS(v,k),是长度为k的无向圈的集合,它的全体无向边恰构成v阶完全图Kv的边的一个分拆。本文利用差方法构造性地给出了CS(17m,4m),m≡9(mod 16)与CS(19m,4m),m≡3(mod 16)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20.
殷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3):91-93
本研究首先自行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其次是利用现有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n Sex Role Inventory简称BSR I)来测定城乡中学生的性度取向。利用测试的结果一方面可以研究城乡双性化群体在各自总体中所占的比率,看其是否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使用自编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将双性化个体进行城乡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