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思想与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思想都是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前者的提出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者的提出则是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试图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前者对后者必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贽历来都是作为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被学界所重视,较少关注其在明代诗歌史上的作用与地位.本文认为,李贽的诗学思想不仅坚持了性灵诗学的主体性与境界论原则,同时还直接提出了对格调说的质疑与真情表达的诗学观念.他的诗歌创作实现了其诗学主张,主要表现为:一是其具体人格性情的真实写照,二是其超然自得人生境界的吟咏,三是其晚年凄凉心境的真情流露与对亲情、友情的渴望.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李贽真实自然的性情诗学观念,从而使其不仅成为公安派的先声,同时也显示了其晚明性灵诗派过渡人物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贽虽非道家人士,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道家内藏主要见于:李贽“童心说”内藏道家蕴涵,“童心说”直接受到老庄思想影响;李贽行为任性自然,传承于老庄悠然率性之本色,有道家风格;李贽思想的平等观,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李贽对传统封建统治思想的强烈批判,直接发扬了老庄的批判之风,他是道家批判精神的实际践履者;李贽大无畏的生死观不仅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过庄子“过隙人生”、“悬解”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以艾略特为代表的一些批评者对华兹华斯的个人主义倾向持贬斥的态度。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强调想象和感情,其诗学观和诗歌创作均表现出对个人的关注,与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个人主义有着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华兹华斯以诗人的身份,从诗的宗旨等诸角度诠释了个人主义思想,展现了诗人在工业化革命时期对个人主体性的关注。理解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实践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理解华兹华斯甚至整个浪漫主义诗歌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贽是明代后期名震朝野的异端思想家、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都是老年时期寓居并讲学鄂东期间完成的;他的思想特别是独特的教育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充分展示出来的。本文对李贽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李贽思想是时代精神曙光的“先知”,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赞扬商贾功绩,但导功利价值,其价值根据是“人必有私”的人性论宋明理学家出入佛道,李贽认为儒释道为一,因为三教都以闻道为宗旨,只不过三教有程度之异而已。李贽激烈批判“被服儒雅,行基狗彘”的假道学,但并不否认有真道学的存在。李贽在批判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稆朱道学时,回到先秦的“和合”理念,认为天地间没有绝对的一、理、太极、最初生人,都  相似文献   

8.
元代诗学"宗唐复古"成风,作为"元诗四大家"的虞集也对唐诗推崇备至。在对诗学的评论中,他从儒家传统道德出发,注重性情之正,主张冲和雅致。这既是元代延祐处于社会上升时期必然要求,也是他受诗学和乡学的诗学影响结果,更是诗学发展流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贽,晚明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追求个性自由和真性情,反对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和对人性的扼杀,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理学的虚伪;他直面现实,批判历史,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然而,他的“异端”思想及行为与现实格格不入,因此世人或以为狂,或以为可杀,对他百般诋毁、驱逐和迫害。李贽狷狂孤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位勇敢的斗士,一位伟大的孤独者。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有着必然联系,它们都是以人的本质为起点,都对资本主义和人的异化进行批判,都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区别在于二者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渊源有所不同,因此对人的异化和人的发展的理解也有所差异。通过比较研究二者的思想,有助于客观认识和评价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张潇 《海外英语》2014,(20):240-243
Ecocriticism is a new-born literary criticism that delves into the expos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other specimen in nature from the literary angle as well as observes and discloses in detail and with sincerity the effect of literature in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hesis combines the theory of ecocriticism with romanticism to study Wordsworth’s romantic poetry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s Wordsworth,the great“worshipper of nature”can also be called an ecological critic since many of his poems are focused on ecological themes and he expresses his passion on an ecological basis. Going through the thesi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concept of ecocriticism: ecological holism. Supporting this backbone is analyzes of selected paradigmatic romantic poems by Wordsworth.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与中国当代诗人杨键均擅长抒情诗,都热爱自然,眷恋传统,同情贫苦大众,关心社会政治,诗风朴实动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从风格到倾向的相似性并不完全是偶然的,与政治变革和工业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显示出文化根深蒂固的传承力量,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产生和存在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评论界一般习惯于把“静”同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联系在一起 ,似乎“静”是其精神气质的全部 ,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静”的面罩之下还掩藏着同等重要的“动”的一面。“动”是他们心理矛盾引发的心理波动 ,在内涵上丰富多彩 ,在消解方式上多种多样 ,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醉心于自然.并把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歌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之爱、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原则及其社会文化本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王维和华兹华斯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诗都以歌颂自然之美而闻名于世,他们都热爱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生活经历上有颇多相似之处。而细观其诗,我们会发现在相似的自然美景之下,却包含着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显示出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华兹华斯诗选》收录了英国浪漫派湖畔诗人华兹华斯108首诗歌,其中无题诗有29首,达到总数的1/4以上。无题诗名曰"无题",实则较某些"有题"诗蕴含了更深刻的主题。华兹华斯"鸽舍时代"的经典无题诗《无题·虹》的主题由"讴歌童心"与"赞美自然"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可以概括为永生的信息存在于童心与自然之中。"讴歌童心"源自《致蝴蝶》、《麻雀窝》;"赞美自然"源自《廷腾寺》、《水仙》等诗作。从虹与童心、虹与自然以及虹与永生多维度解析《无题·虹》的主题,以期为华兹华斯系列无题诗的解析拓宽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逯阳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85-86,101
王维和华兹华斯分别是中西诗坛吟咏自然的大家。试在比较文学的框架下,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重新考察华兹华斯和王维生态诗学的现代价值。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来比较其生态诗学的共性与差异,并解释造成这种共性和差异的原因,为解决当今生态危机提供生态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与孟浩然的山水诗在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白与盂浩然都热爱自然山水,他们的山水诗相同之处是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李白的山水诗主要表现壮美;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表现柔芙。李白与孟浩然山水诗在环境化和旅游化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文学创作虽然难免带有苏门印记,但他在文学功用、作品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将以李之仪谈论文学创作的诗文为中心,对其文学思想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