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生物学家伯格曼,把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而且愈接近于圆形。这就是伯格曼法则。他认为,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不仅能够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韩常  李磊 《知识窗》2007,(12):51-51
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繁殖、生长、进化和消亡都受到大自然的制约。不利的生存环境必然危害其所在栖息动物的生长条件、体质状况乃至缩短平均寿命。生物学家经过长期考察研究发现,经过长期的进化.动物不但能优生优育,而且还能“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物学家形容珊瑚礁的功能和重要性就像陆地上的热带雨林一般。热带雨林和珊瑚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雨林主要在热带地区,珊瑚礁也主要分布在热带的浅海,离赤道愈近,珊瑚礁就愈发达。这是因为珊瑚虫体内有共生藻,珊瑚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力。另外,大多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人们有贪求大而全的愿望和心理,在进化中一些生物学家也认为,生物的体形是大优于小。因为从动物,比如马到恐龙的系谱进化来看,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形进化得越来越大。事情果真是这样吗?体形变大的条件今天,一项研究可能会对这种进化只是青睐于体形越来越大的观点提出挑战了。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位生物学家最近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网络版上发表文章说,生物进化并不总是青睐体形庞大的动物。这是对生物学界普遍认同的19世纪“科普法则”(Cope’s Rule)的公开质疑,他们的研究也表明,科普法则可能只有部分是真实的。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中,各个国家有自己通用的语言词汇,然而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方言“。有趣的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同一种类的动物,在不同的地区,也有各自不同的“方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的乌鸦能发出一种特别的报警声调,其它美国乌鸦听了就会飞走。他们把这种声音录下来,然后对着法国乌鸦播放,它们听了不但不飞走,反而聚扰起来,或者是毫无反应。看来,法国乌鸦根本听不懂“外国语”。他们还发现,笼养在两个不同州的乌鸦,它们根本听不懂对方的“地方语言”,然而迁徙于北美和欧洲的乌…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在动物的脑体内,有一个可以感受到音乐作用的区域,所以动物能听到音乐。有趣的是,法国植物学家兼音乐家斯特哈默的实验还生动地表明:对于音乐,植物也是相当敏感的。他每天定时给番茄苗弹奏特定曲目,时间为3分钟,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得到并维持一段恋爱关系并非易事,这需要人们花费一些心思,使用一些技巧。有趣的是,我们毛茸茸的或者布满鳞片的动物朋友们似乎很善于处理"恋爱"关系——做情侣时它们能够融洽相处,"分手"时它们也能好聚好散。生物学家们对此丝毫不感到奇怪,他们长期关注动物们的行为后发现:对于挑选配偶,动物们一点都不"随便",它们有原则,有主见。而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向动物们学习的地方可多着呢。保持"挑剔"的眼光如今,大都市里的一些大龄"剩女",她们的耳边常常会充斥着一些来自亲友的建议,比如"你应该降低(择偶)标准了"、"别再挑挑拣拣了"。然而,大多数的动物们会对这种想法嗤之以鼻,比如雌孔雀。  相似文献   

8.
东方晓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5,(6):F002-F002,i001-i002
海洋生物是神秘而迷人的种群。不仅普通人对它们知之甚少,就连海洋生物学家也不能了解其中的奥秘。海洋多毛纲就是这样的一类。生活在海边的人可能对沙蚕这种动物很熟悉,它就属于环节动物门中的多毛纲,又名海蜈蚣、水百脚等等。除沙蚕外,海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的多毛纲环节动物。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3,(5):37-37
生活中,人有右撇子和左撇子之分,统计数据表明,右撇子是左撇子的7倍。有趣的是,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植物也有右撇子和左撇子,它们的叶、花、果实、根和茎能向右或左旋转,如同右撇子的人其右手发育强壮有力那样,右撇子植物的右边叶子生长也强壮,左边则相对差些。锦葵和菜豆是植物中左撇子的典型例子。生物学家发现,锦葵的左旋叶子是右旋叶子的4.6倍;菜豆的左旋叶子则是右旋叶子的2.3倍。与此相反,大麦和小麦却都是右撇子,大麦的右旋叶子是左旋的17.5倍。无独有偶,动物也有左右撇子。科学家发现,不管是右撇子蟹还…  相似文献   

10.
独来独往的臭鼬臭鼬堪称世界上最臭的动物,它们长着鲜艳的皮毛,非常醒目,好像在警告敌人:离我远点,否则我就要发怒了。如果敌人不理会它的警告,那么臭鼬就会使出它的拿手绝活——竖起尾巴,转过身体,对着敌人喷射出一种恶臭的液体。敌人受不了这种"臭蛋",只好退避三舍。臭鼬虽然很有名,但是也只是弱小的动物。一般而言,弱小的动物大都喜欢群居,然而生物学家们发现,类似于臭鼬的这种能够喷射"臭蛋"的动物大都是独居的。  相似文献   

11.
广西横县南乡镇大化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农有穗,有一双神奇的眼睛,瞳孔是蓝色的,灯光照射下还能发出蓝绿色的光芒。而且,他还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能够清晰地看书写字,和白天一样。正如村里人说的,他就像是长了一双“猫眼“,从外观、习性到能力,都和猫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正降落伞真是件有趣的宝贝,它能使我们像小鸟一样飞翔,然后安全地降落到地面上。你瞧,小伙伴们借助降落伞已经“飞”起来了,那降落伞在空中,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儿,非常漂亮。你知道这些可爱的宝贝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1638年,意大利囚犯拉文时刻在思考如何越狱,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围墙上有个地方可以攀登,可是这面墙高达20多米,即便爬了上去,如果直接往下跳,就算不摔死,也会摔成残  相似文献   

13.
湘泓 《百科知识》2008,(5):14-17
动物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是与亿万年的物种演化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运动的形式越多,对环境的适应就越完善。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同一动物也可进行不同的运动。人类不仅起源于动物,而且与动物的关系十分密切。就人类奥运会所表现的奔跑、跳跃、游泳、技巧等各项技能的竞技比赛来说,都能够从各种动物的生存技能中找到其中的原形或相似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晓龙 《知识窗》2007,(11):50-51
由于环境改变,气候变暖或者战争而渐渐消失的地方其实很多,只是因为它是渐进式的。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到。就像濒临绝种的动物一样。世界上有一些很美丽的地方也快要濒临绝“景”了。所以,如果这些地方在你的旅游名单里,那么就赶陕去吧!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大都是“同一健康”失序的体现,其背后则潜藏着人与动物二元对立的认识论误区。理性的人与作为机器的动物之间的森严等级关系,造成了“自我”对“他者”的支配与控制,鼓励了人类对动物和环境的践踏。然而在人类对动物和环境肆意妄为的同时,其自身也以全球疫情、气候变暖等形式受到了反噬。历次针对疫情的“战争总动员”就源于普遍联系的健康网络中人与动物关系的破坏。如果我们不认真反思这种认识论上的误区,那么历次疫情爆发不过是未来更多危机的彩排。只有瓦解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普遍合作、践行“同一健康”议题,人类才能与动物、环境共同生活与共同发展,在拥有“同一世界”的同时,享有“同一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犯困可不是动物们的专属。所谓植物"犯困",也就是植物睡眠。对于这种奇妙的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这既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科学家们数十年来认真探索、深入研究,至今仍没有弄明白的科学之谜。每逢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闪烁之时,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植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例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人类看来,许多同类动物在外表上几乎都是一致的,而且不同种群之间的同类动物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差别,就好像你从两个蚁巢里随便各捉出一只蚂蚁,然后仔细观察,但你怎么也区别不了它俩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尽管这些动物之间的区别是如此地细微,但它们之间却很少出现混淆敌我的情况,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准确无误地做到这一点的呢?人们通过长期地观察研究,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朋友     
正现年67岁的美国摄影师马蒂·斯奈德曼一直都在记录海底生物的状态。以下他所拍摄的照片展现了深海生物的奇异姿态。为了找到这些有趣的生物,马蒂与渔民、科学家、摄影师甚至潜水教练进行了大量交流。拍摄时,他也尽可能移动到距离目标约30cm至60cm的地方。由于鲸类和蝠鲼等动物非常敏感,所以拍摄它们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马蒂还是做到了。一起欣赏这些奇妙的朋友吧。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吗?旅行能让人在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景,不仅是人,自然界的动物们也十分爱旅行。它们旅行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路程之长让人叹为观止,而且,它们的旅行都是徒步哦!角马迁徙:惊心动魄每年2月,坦桑尼亚南部塞伦盖蒂平原恩戈罗地区的角马开始大迁徙。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  相似文献   

20.
<正>创意由来:长沙的冬天非常冷。虽然家里的中央空调一直开着,但我还是觉得冷,于是问爸爸,是不是家里的中央空调不制热,但爸爸说没问题。有一天,爸爸站在梯子上换灯泡,我很好奇,也顺着梯子爬了上去。我发现接近天花板的空间很暖和,我又顺着梯子爬下来,感觉下面要冷很多。这下,我明白了为什么爸爸说家里的中央空调制热还行:他比我高,可以感觉到上层的热空气,而我比他矮,只能感受到下面的冷空气,所以我一直觉得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