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一个建成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这座园林也被焚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原来的废墟上,建成了一座新的园林并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园林,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研究清漪园和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  相似文献   

2.
到过颐和园的人都会被它精湛的造园艺术折服,它是北京西郊保存最完好且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作品。颐和园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后,于光绪年间在其废墟上营造的。清漪园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极盛时,比颐和园更具规模。在地理上.它衔接圆明园与玉泉山静明园。使北京西郊诸园林完美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山水相映,充满自然的性灵,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以  相似文献   

3.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古迹。故宫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座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它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社会和历史的里程碑。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山脚下,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后宫妃们的消闲避暑场所。清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在这里读书和处理政务,使这里逐渐成为政治的心脏。  相似文献   

4.
孙萌 《兰台世界》2020,(3):143-145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房屋租赁现象普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区,是清朝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清灭亡后虽仍属皇室私产,但由于资金匮乏,维运艰难。为平衡收支,清廷及民国的管理者先后出租颐和园内院落房屋,并出台制度条款,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位于北京西郊的封建帝王的宫苑———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其建筑艺术之优美,为中外建筑大师所仰慕。这里曾经不但是帝后休闲游乐之所,又是帝后政务活动中心之一。民国建立以后,这座园林仍归逊清皇室所占有。根据民国优待皇室条件,北洋政府准备把颐和园作为逊清皇室永久居住之地,规定清帝退位后先暂时居住在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但当时在帝制已被废除的形势下,各界人士强烈要求将颐和园辟为公园对外开放。为此,北洋政府不得不下令,允许部分中外著名人士和团体有限制地入园参观,但园林的管理仍由清室负责。同时规定,凡中外人士参观颐…  相似文献   

6.
清代人关后的诸位皇帝,皆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既得益于其早年受到的教育,也离不开其成年后的勤奋学习。自顺治帝起,出于自身修养和统治的需要,开始重视征书、藏书、编书,以后一代胜于一代。乾隆时期起,效令将禁城之内的各个宫殿,禁城之外皇家苑困、行宫、园林等处,陈设木同的书籍,以备皇帝随时随地观览。现存清代档案中,尚有关于嘉庆。道光年间皇家苑固书籍陈设情况的记载,笔者经过整理,将清满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的藏书情况,分次连载,以见一斑。清满园是颐和园的前身,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7.
玉泉山在西山东麓,颐和园西侧,静明园就座落在玉泉山下,有多处景点。玉峰塔影最为著名,塔在玉峰峰巅,共七层,仿金山妙高峰塔建造,它是乾隆时皇家园林中的重点工程,现在,从颐和园举目西眺,便可见玉峰塔的风姿,与西山起伏的山脉一起,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图画。它不仅造型优美,在整个静明园中首屈一指,还成为北京西郊园林的借景,这就是玉峰塔的成功之处。燕京大学建校舍时,建筑师亨利·墨非经过仔细观察,也以它为端点,划定整个燕园的轴线。  相似文献   

8.
<正>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市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南临金碧辉煌的故宫博物院,北面与鼓楼相望,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林之一。民国时期景山被辟为公园,由封闭的皇家园林转变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与开展社会活动的公共场所。本文在梳理景山公园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着重揭示景山公园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功能转型,以及所蕴含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价值,以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更多历史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9.
辛颖 《航空档案》2005,(1):58-59
中南海是迄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占地最广大、保存最完整、风光最秀丽、政治最神秘的一座皇家园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场所。  相似文献   

10.
田鹏 《兰台世界》2015,(3):141-142
北宋东京坐落在黄河南岸冲积平原之上,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座著名都城。其中皇家园林以造园技巧高,园林艺术特别及规模庞大等优势成为东京园林代表。尤其造园艺术凝聚了北宋时期园林艺术精华,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巍 《北京档案》2012,(4):50-52
北京城有两座团城,一座在北京内城的中心,位于北海南门西侧,称北海团城,一座在北京城西郊,香山脚下健锐营演武厅内的团城.两座团城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红墙绿瓦之间显出皇家建筑的身份,两座城又风格迥异,一个是皇家苑囿,是古典园林中的奇葩,闹市中与北海公园相依,点缀太液秋风,遥望琼岛春阴,一个是皇家军事遗存,是武备建筑中的瑰宝,恬静中与香山静宜园毗邻,背依西山晴雪,远眺玉泉趵突.两座团城于老北京的风景里,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一、两座团城的建筑历史 北海团城与香山团城虽然都命名为“团城”,但却源于不同的建筑目的,北海团城的修建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而香山团城的修建则源于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2.
位于美丽的北京城西北部的海淀区,一直是历代皇家园林之荟萃地区,特别是在清朝鼎盛时期,这里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山五园,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一座占地五千多亩、规模宏伟壮丽、景色秀美的皇家离宫,这就是当时被世界赞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不仅尽收江南风景与国内外园林精华,依据北京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先后进行了150年时间的人工堆山导水,移天缩地建造经营,成为世界园林中创作的绝代风华,同时也是清朝几代帝王处理朝政的国事机构和长期居住生活的郊外行宫.园内兴建有皇帝的办公殿宇"正大光明"殿和"勤政贤良"殿等,园前还设有内阁、六部、钦天监等国家中枢机构.在圆明园里不仅有大量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物,也有西洋式的建筑群,这里收藏着难以计数的珍宝古玩和图书字画文物等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提及北京,人们通常会想到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的确,作为元、明、清三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皇城文化.但是,皇城文化只是北京的特色而非全部,与之鼎足而立的还有士人文化、平民文化,以及衍生而来传统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坛庙文化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北京多元的文化形态.其中,士作为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他们身上承载的士人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1978年的春天,在极左桎梏中还未完全解脱出来的承德人,忽然在风景秀丽的离宫中圈出的家属区高墙下看到一位身材细长、面容消瘦的人,正忧心忡忡地望着万木葱笼的园林中不时冒出的股股炊烟摇头叹息。这个人就是人民日报记者郑启民。这是他第一次到承德采访。当他一走进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立时被那优美风光和古朴典雅的宫殿建筑所吸引。同时,他也为这优美园林在“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又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这里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件。为了使人们了解北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北京日报设有《在北京》《话北京》《北京文物》《北京园林》《京华剪影》等专栏。而我打开北京日报,总要先看一下《北  相似文献   

16.
颐和园是社会科学类皇家园林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后溪河景区的澹宁堂是后山的重要景点。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994年在清理其遗址的基础上,制订了复原方案,经专家论证和国家文物部门批准开工复建,已于1996年9月竣工。澹宁堂内举办的“园藏宫廷家具精品展”,是从颐和园内收藏的三百余件明清家具精品中挑选出来最有代表性的,同时具有文物、历史、艺术、研究价值的七十余件套展示给观众。其中,有明代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黄花梨半桌,清代的紫檀凤纹宝座、花梨雕灵芝扶手椅、紫檀脚榻、紫檀镶瘦木心扶手椅等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7.
在近30年的广播记者生涯中,我参与过许许多多重大的采访活动,但最难以忘怀的是1978年和1985年的两次登山采访,它使我找到了记者的感觉,给了我创造的机遇,对我的生活、理想、情操、事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登山采访给予我的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本文记述的,是我对登山采访的回忆和感受。1978年,向珠穆朗玛峰冲击机遇的降临1978年3月的一天,一位同志告诉我,中央台正  相似文献   

18.
“你采访时用录音机吗?”《纽约时报》前驻北京记者福克斯·巴特菲尔德在回答别人提出的这一问题时说:“我不用,太麻烦了。整理录音太费时间,我每天采访的工作量很大,实在没有工夫去整理它,整理一次录音比采访所花的时间还要多,我就用一个小本子记下要点,这样很方便,发稿也快。”巴特菲尔德是一个有丰富采访经验的记者。在谈到采访技术时,他说采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预先做好研究,心中有底,知道还缺什么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又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这里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件。为了使人们了解北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北京日报设有《在北京》《话北京》《北京文物》《北京园林》《京华剪影》等专栏。而我打开北京日报,总要先看一下《北京历史上的今天》。这个栏目在今年第七届全国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德国世界杯,注定是我12年体育记者生涯中一次肩负读者重托的、全新的采访之旅。首先,这是我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无数次采访中第一次没有中国选手参赛;其次,世界杯分散在德国12个城市,我将第一次频繁地在火车站、飞机场和比赛场之间穿梭旅行。不再有主队前不久,与几位朋友聊天时谈到世界杯,他们非常羡慕我能身临其境感受世界杯。谈到兴起时,一位朋友建议我看比赛时在脸上涂上五星红旗的标志,另外一位朋友马上反驳,“这次世界杯又没有中国队参赛,那样岂不是很尴尬?”5月24日晚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采访国安蓝狮之战,一位渎者打来的电话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却又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