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谙熟“一桶水”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对“一桶水”进行思考。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一缸水”也无济于事;五是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  相似文献   

2.
水的遐想     
水,乃五行之终也。   五行中又说:水为智,主聪明、敏达,定贤愚也。   贤者能也,能者师也。   所以,教师中有很多人喜欢用水来形容自己的知识多少、水平高低。比方,过去就有老师常说:“要想倒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肚里先有一桶水。”当然,那只能是过去的老师这么说。如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当老师的再说自己肚里只有一桶水方能倒给学生一杯水,那恐怕就不行了。因为你这一桶水太少啦,少得已经不够用的了。试想,一桶水又能倒出几杯呢 ?何况,装在桶里的水是有限的,是一桶死水,一桶无源之水。既然是一桶无源之水,也…  相似文献   

3.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4.
我总也想不通那句话。那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比喻,常常被人们引用,尤其在说到备课的重要性时,成了有些人的口头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总觉这个比喻有些别扭,既然是给学生一碗水,何必非要一桶水呢?既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不更好吗?问一个老师,老师解释说:有一桶水,很容易就能注满一碗,如果只有一碗水,抛点洒点,注到学生碗里只有半碗了。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我却想说:如果教师能有一桶水,那么给学生的绝不能仅仅是一“碗”水,而必须把这水加工成“一碗糖水”,更或是“一碗香茶”。让这碗茶更香,更醇,也便成为教师们追求的永恒主题。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把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将瞬间的灵感、课后的顿悟随笔而记,现结合课改新理念,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以境引新,让学生产生需要而主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质”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一桶水呢?  相似文献   

7.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个观点早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自己有了“一桶水”,怎样倒给学生“一杯水”.在现实中,有些教师,他们的“纵  相似文献   

8.
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了,自己上过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其他教师上的公开课。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不少教师常常在课的最后说上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以后再讨论。”或者是“还有什么话下课以后再讲给老师听”。但真正实践诺言的教师有多少呢?真正能珍惜与学生课外交流的教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9.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物质。提起水,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教师就应有十碗水甚至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应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思考一下,又会想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还得有一溪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库应从“一桶水”变为“一溪水”,源源不绝,这说明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再深入思考一下,教师又会想到“与其给学生饮水术,不如给他们寻水术”,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0.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11.
谈到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传统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在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方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把这句话当做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则未必妥当。首先,衡量学生成绩需要正确的质量观,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同样如此。怎样确定“一杯水”或“一桶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有了“一桶水”是否就是合格教师同样要打个问号。其次,倒“水”还有个方法问题。你提一桶水往一只杯子里倒,很可能洒在外边的多,倒入杯中的少,浪费且不说,未必能把杯子倒满。况且,这样做难脱“注入式”…  相似文献   

12.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教师只是传道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但现在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人们只要提及教育话题,“传道授业解 与教师的“一桶水”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自身缺乏底蕴 惑”便毫无疑问地被确认为教师惟一神圣的职 和素养,知识能量未形成一条“流动的小溪”。许多教师责,且祖孙一脉相传。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要给学生一 认为自己已具备“一桶水”而高枕无忧,甚至有的还认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教育观念也相继成为教师心 为小学生只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小娃娃,随便打发即可。中的“名言锦句”。然而,当今…  相似文献   

15.
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不错,现在的教师身上都有几桶“水”。但是,我们更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才可以把这杯“水”,甚至把这桶“水”全都送给学生,并让他喝下去,变成自己的水呢?一、循循善诱,为学生倒上一杯水我曾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他们只会跟我说中文。学生Tom跟我打招呼:“老师好。”我会指着自己说:“I‘m M iss Y ang.”并对他说:“H ello,Tom.“下次他就会说:“H ello,M iss Yang.”遇到语文、数学老师,他们也会用英语问好。进入课室时学生会有礼貌地说:“报告!”这时我会走到门口,跟他们一样行队礼,说:“M ay Icom e in,please?”下次,学生也会这样说了。有一次,有个学生说:“M ayI com e in,please?”我突然想起一个chant,就说:“One two threefour,com e in please and shut thedoor.”没想到记忆力不错的学生把它记心里了,下次就用上了。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学生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了。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喝下水在讲到Air这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实...  相似文献   

16.
1“一桶水”和“一水桶”“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学生才会有一杯水。”理解这个比喻,先得把教师想象成一只有着容积的水桶,否则,水往哪装呢?我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我是大水桶还是小水桶?是的,我属于小水桶。那么再问自己:我这个水桶的桶板是否一样整齐?因为取水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者须有“一桶水”。为了学生的“一杯水”,教师必须充盈自己的“一桶水”,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给学生“一杯水”。一、“有水”须会“倒水”有这样一些教师。业务修养不错,知识水平不低,“桶里的水”很满,但就是倒不出来。讲课,或平铺直叙,学生兴味索然;或艰深晦涩,学生难以理解;或杂乱无章,学生理不出头绪。出现这种情况,是教者只重视“有水”,而忽视或不善于“倒水”造成的,实际上这是教者没有把学和识很好结合起来。“学”一般指所任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是从前人那里继承…  相似文献   

18.
一张稿纸铺在你的面前,首先就是对你知识积累的考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对于我们这些想在笔耕中有所收获的人,那就不止是一桶水的问题了。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还必须有东西触发你的灵感,必须有“火星”点燃你的“汽油”。有同志问我:论题怎样选择?切口从哪儿去找?……是的,有了一定量的“汽油”之后,“火星”从哪来呢?  相似文献   

19.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很重。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对所教的知识,如果教师不熟练,怎么教得懂学生呢?所以,我赞同这种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比所授内容更宽,更深的知识,很多时候,大学里的知识对我们所授中学课也是有帮助的,有更高的知识作保证,讲课时就居高临下的境界,使我们在教学中胸有成竹。 现举两例,阐述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李俊新  刘开湘 《考试周刊》2010,(29):185-18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告诉我们,教师首先必须"传道"。一直以来,"传道"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渐渐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油然而生。然而,在课堂中是不是教师将自己的"一桶水"全部倒给学生就一定是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