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构建地方高校的形象是事半功倍的选择.但是,传媒的“新闻框架”影响着高校的预期新闻传播,媒体对高校负面信息报道的累积形成了社会公众的“刻板成见”,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地方高校对内要利用媒体资源,建立高效的新闻传播体系、加强特色报道;对外要与大众媒体建立良好的新闻报道沟通合作机制,使二者的关系常态化,以提高公众对地方高校的认可度,使新闻传播成为地方高校良好形象构建的助推器和强化剂.  相似文献   

2.
法语新闻报刊语体是四大常用语体之一,其语言具有流动性、创新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新闻语体在词汇、句法、语级、文体、修辞等方面有自己显而易见的特色。词汇是构成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新闻报刊语体在词汇方面具有拥有固定的短语、常用的表达方式、大量的新词、丰富的外来词、专业词汇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学专业术语中,人们往往将煽情新闻与黄色新闻概念等同起来,然而从美国大众化报刊发展的历史角度出发,在分别考察了上述两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在词源、出现时间上均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比较分析二者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下大众媒体中煽情新闻与黄色新闻现象,拓宽新闻学视野。  相似文献   

4.
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报道方式将被广泛采用,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是新闻摄影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如何才能开创自己的特色,独步天下,其发展策略是:第一,新闻摄影必须以其不可替代的本性——典型的瞬间特点,来与其他视图媒介抗衡。第二,新闻摄影应该以其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去创造独家新闻。第三,新闻摄影可以适当地借鉴艺术手法,打造精品图片,使新闻图片像艺术图片那样“好看”“耐看”。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刊英语为突出新闻的宣传效果大量使用典故词、借喻词、联缀词、俚语词、缩略词等,有其鲜明的用词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一生中从事了大量的报刊活动,也正是这些丰富的报刊活动实践最终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思想。本文以时间为轴,从他们各个时期报刊思想的变化去理解与诠释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21世纪初开始,伴随着日渐活跃的新闻娱乐化的实践,“新闻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文章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本质属性,研究了应当如何进行解读和使用“新闻娱乐化”这个外来的概念等方面的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中国现阶段的新闻实践活动无疑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人们说,新闻是“易碎品”,时问的延宕会使它失去价值,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现在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评判更上升到以“分”、“秒”来要求。但是,新闻反映事实的敏捷性并不代表新闻作品本身他会成为过跟黄花,这是因为它们除了新闻价值之外还具有扳强的审美价值,在特定的历史条件过后.它的使人知悉事件的新闻价值稍失了,但是它的美感还能征服广大读者。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说:  相似文献   

9.
英语报刊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闻英语的特殊性,学生在报刊阅读中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和障碍.分析新闻英语的特点,有益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而促进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新技术发展使传媒行业迭代更新速度加快,媒介融合场景多元且复杂,技术工具学习和应用难度加大,使新闻传播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诸多挑战。新闻传播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聚焦激活动力、课堂教学、课程联动、实践实训、孵化转化等要素,创设“动力机制、课堂项目、课程联动、产学交融、区域特色”的“五维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1.
报业在现今已发展成为编采、广告、发行、印刷齐头并进的“四轮马车”。高校新闻教育应开设“报业经济”的课程 ,既使学生掌握编采知识 ,又懂报业经营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英语中,隐喻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帮助新闻工作者深化信息、表达思想、改变社会认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媒介工作时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语言的信息功能的有机结合产物,利用隐喻的特殊效果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无法产生的感染力,将语言信息更加深刻地传达给读者。在进行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时,译者一方面要对其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技巧使译文尽量生动形象,保证新闻信息和读者的认知互动成功。本文阐述了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对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三种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乌托邦的多向建构和多维消解主要包括庞大媒体平台、党管报刊原则、开放式媒体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消解,重新审视这一历史,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无疑成为执政党的首要课程。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正确处理好媒体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切实地铲除封建思想文化并千方百计解放生产关系,转变传媒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传播内生态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新闻业发展很快 ,同时新闻侵权案件也时有发生 ,新闻侵权主要侵害的是人格权。人格权是民法中的基本权利 ,是维护个体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保护人格权与新闻报道存在着冲突 ,对于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利益平衡及对于社会中“名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权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保护的问题 ,本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新闻阅读教学文本的严重滞后和策略方法的陈旧单一,使新闻阅读的课程目标难以真正有效落实。新闻阅读教学的文本应是“新”闻,才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对新闻进行长期的综合、比较、追踪阅读,才能在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新闻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新闻阅读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从业人员要警醒自身:超越媒体技术的掌控,回归新闻价值的实现。论文以《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为例分析新闻感染策略技巧:在时代烙印下,选取平凡人的非平凡点,鲜活生动;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谋篇布局借鉴散文“清新疏朗”的结构方式。这些技法让受众摆脱新闻即“消息”的简单认知桎梏,感知新闻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媒介从事传播的基本依据和评价标准。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价值观经历了三度开掘,先后出现了三种崭新的视界,即新闻价值观的实践视界、效益视界和先进视界。这三种视界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价值观日趋成熟,这不但将我党的新闻传播事业带进了历史的最好时期和关键时期,也为直达新闻价值观的理想王国开辟了一条通道,亦为将来的进一步开掘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本分析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的非虚构新闻叙事,发现其立足于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在新闻话语社会化转型中叙事题材偏向社会生活领域、关注社会底层民生,叙事原型聚焦社会特殊个体、倾向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形成了“叙事时间上妙用叠合时序方式”“根据文本的叙事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叙事者进行讲述”“采用以放射式和沙漏式为主的表层叙事结构”等叙事伦理上的技巧特色,以及“多元视角丰富长篇叙事呈现,公开叙事者建构公正客观表达”“叠合叙事时序增强叙事起伏感,混合叙事结构提升叙事层次”等叙事伦理上的经验策略。在新闻话语权开始分散化和平民化的社会化生产下,以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为代表的非虚构新闻叙事平台在改革新时代想要更好地讲述中国社会故事,则可以从新闻文本上引入媒介变革技术实现多元化叙事表达等方面,改进叙事模式固化等生产掣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和现代文学是高校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其学科定义和发展历史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由于它们在表达信息时都用到了文字这一工具,因此两门学科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联系,这种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密切.本文通过对新闻与文学特点的分析,来阐述新闻与现代文学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并明确了新闻传播与现代文学融合的意义以及新闻传播与现代文学在未来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共融发展,极大改变信息传播方式和受众阅读习惯,也使传统新闻生产方式面临挑战。本文主要探讨融媒时代下传统新闻生产遭遇的冲击,并试图找到一条变革传统新闻生产的途径,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